王諾諾在演講秀現場。 深圳商報記者 韓墨 攝
深圳商報首席編輯 劉悠揚
科幻作家、知乎大神、海歸、網際網路公司產品經理……當這些「標籤」集中在29歲的王諾諾身上,她爽朗地笑著說,除了職業標籤,最想留下的只有一個:「一個想寫出很多好故事的年輕人」。
在11月11日舉行的深圳讀書月華聯演講秀現場,王諾諾給深圳開了兩個科幻「腦洞」:如果未來進入全數據時代,城市變成一個巨大數據活體,造出一模一樣的你該怎麼辦?如果深圳的氣溫突然下降50度,又會怎麼樣?
作為從小在蛇口長大的深二代,王諾諾給深圳開的兩個科幻「腦洞」,源於她對深圳的觀察和思考。「這座城市創造了40年前被認為是奇蹟的事情,這原本就是一件很『科幻』的事。再加上深圳一直走在科技前沿,在全國第一個設立『科學與幻想成長基金』,近年來又大力發展科幻產業,種種因素都非常適合催生深圳人書寫自己的科幻故事。」王諾諾說。
90後科幻文學新星
在11月11日舉行的深圳讀書月華聯演講秀上,王諾諾作為開場嘉賓,一出場就吸引了全場目光。長髮披肩,白色棉布衫,卡其色褲子,她比想像中親切許多。不時冒出的「自黑」金句,更讓她卸下所謂的「女神」標籤,真實而接地氣。
這個安徽出生的女孩,2歲隨父母移居深圳,本科就讀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主攻經濟學學位,畢業後又在劍橋大學攻讀了環境經濟碩士學位,而後就職於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擔任行業分析師。
主業是金融,王諾諾的興趣卻十分廣泛。為了「打發寂寞的留學時光」,她在知乎上大展拳腳,從理工類、文史類再到雞湯類,她的知識面廣到驚人,回答都寫得很贊,因此收穫了「知乎女神」和「劍橋學霸」的稱號。在這許許多多的業餘愛好裡,最讓王諾諾有成就感的,就是寫科幻小說。
2015年8月5日,她第一次在朋友圈宣布,自己開始寫科幻小說了。僅僅3年時間,她就拿下了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新人獎」、第一屆「冷湖獎」一等獎,成為名副其實的90後科幻文學新星。
去年,王諾諾出版了第一部科幻作品《地球無應答》,書中收錄的9個科幻短篇小說,從基因、數據、時空等多個角度,置身未來反思現實,反思人類與自身、科技、宇宙的關係,對隱私、社會關係、星際移民的獨特觀念。
給深圳寫一個賽博朋克小說
王諾諾當晚的演講主題是《給深圳寫一篇科幻小說》。談起這個題目的初衷,她表示:「作為一個深圳人,我經常被外地人問:你們是不是都住著10萬20萬元一平方米的房子?這讓我非常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城市內核,會給外地人造成這種『深刻』的刻板印象?所以,我特別想給深圳寫一篇科幻小說,來糾正這種刻板印象。」
為了構思這篇科幻小說,王諾諾給深圳開了兩個科幻「腦洞」。第1個腦洞來自南山區中洲萬豪酒店的機器人RUN,通過觀察RUN的行為,王諾諾意識到,人類的許多隱私已經被大數據掌握,「如果有一天RUN覺醒了,它絕對不會愛上人類,因為它知道人類之間的愛情有多麼不靠譜。」
王諾諾擔憂的是,未來人類必將進入全數據時代,人們每天開的網頁、刷的視頻、走的公裡數甚至定位,如果被大企業或機構集中調用,那是否意味著,憑藉這些數據可以完美複製出一個人?那個時候到底是人定義數據還是數據定義人?在她看來,「連接一切」的時代到來之後,最寶貴的就是「分離」,「關於深圳這座賽博朋克城市的未來,不僅僅取決於人類,也取決於跟我們共生的機器。」
在王諾諾看來,科幻文學具有更大的現實意義。她通過一系列故事,思考自己與科技、世界乃至宇宙的關係:為什麼美一定要是統一的?改良基因會不會帶來災難?如果進入全數據時代,隱私成為權力的手段,該怎樣面對?但她對科技並沒有任何道德判斷。採訪中,王諾諾表示,科技仍在不斷進化中,關於未來應抱有更開放的心態。
如果氣溫突然下降50度
王諾諾給深圳開的第2個腦洞是一個末日主題的小說:「如果深圳氣溫突然下降50度會怎麼樣?」
一切鋼結構建築會因急速降溫而坍塌,99%的動物會因無法調節自身溫度而死亡,如果降溫時間長達幾小時,還趕得及去大亞灣核電站,在那裡還能找到一線生機。最終,這座城市會變成一個大鍋爐,倖存者都在南海之濱圍繞這鍋爐,尋求下一次重生……王諾諾結合物理學、氣象學、生物學等知識,進行了邏輯縝密的推理。
王諾諾說,對於科幻小說創作來說,深圳有一片非常優渥的土壤。「我會去決定寫科幻,也是深深地受到了這座城市的發展給我帶來的薰陶。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科幻作家,包括科幻理論的研究者落地在深圳,但目前還沒有針對深圳創作的科幻小說。」王諾諾說,每座城市都應該有一篇小說或者有一群人去暢想它的未來,無論這個未來非常狂野還是非常美好,「光是這種想像力,就可以促進這座城市的人們一塊兒有個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