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尋核廢料最終處置場 北海道壽都町浮上檯面
>日本北海道人口不足3,000人的壽都町公所考量未來財源,正在檢討是否參加日本政府尋找高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的第一階段文獻調查。壽都町長片岡春雄說,參加最終處置場的文獻調查,確實可以帶來相當收入,會分階段在地方進行討論,如果大家說不要參加就不參加,町公所態度相當彈性。根據日本政府要選定最終處置場的程序來看,大約要花20年走完3階段的法定調查,若之後真的走到建設階段,還得花更多時間建設最終處置場。
-
臺灣核廢料貯存場可能遷址 將會遷離蘭嶼地區
新華網北京8月7日電 臺北消息:塵封20多年的臺灣蘭嶼低放射性廢棄物(核廢料)桶,最近展開密集檢整重裝作業,待臺灣立法機構一旦通過「低放射性廢料最終處置場」條例,臺電公司將展開選址和遷場作業。 臺電公司在臺東縣蘭嶼地區承租的核廢料貯存場土地,租約已經逾期2年,當地有關部門召開多次土審會,均未通過續租案,當局也一再允諾會將核廢料貯存場遷離蘭嶼。
-
臺灣曾想將核廢料埋在朝鮮 朝鮮起訴索要賠償
臺當局準備把核廢料運到朝鮮的一段塵封歷史,也因此被披露出來。臺灣《聯合晚報》4日稱,臺電16年前與朝鮮籤訂運送核廢料的計劃合約書,後因故生變,朝鮮為此還跨海來臺通過「行政院工程會」與臺電進行調解未果。因始終等不到臺電響應,朝鮮委託律師蔡慧玲擬向臺電要求賠償3億元新臺幣。蔡慧玲4日稱,朝鮮近日將派代表來臺,並決定訴訟標的的求償範圍與金額。
-
核廢料處理將釋放千億級投資空間,百億級市場空間
事件:近期一篇《核電將毀滅中國》的文章引起廣泛關注,重要論據是核廢料(主要為乏燃料)的汙染周期為20萬年,具有較大輻射擴散風險。評論:1、核廢料積聚風險日益凸顯,我國高放射性核廢料(乏燃料)和中低放射性核廢料亟待進入規模化處理期核電放射性廢料主要分為高、中、低水平放射性三類。高水平放射性廢料主要包括核燃料在發電後產生的乏燃料本身及其經處理後的含有大量裂變產物和超鈾核素的廢物,其中有高達96%的鈾未經反應。
-
臺灣要在金門貯存核廢料,距大陸僅16公裡!
蘭嶼接收核廢料已有35年。本月15日,是最後一批核廢料運至蘭嶼滿22周年,10萬桶核廢料仍靜靜躺在蘭嶼貯存場。《聯合報》13日稱,臺電規劃不只蘭嶼10萬桶低放射核廢料要搬家,核一、二、三廠運轉中的15萬桶與除役後的35萬桶,總共60萬桶以及5000噸鈾(用過的核燃料)也要一起集中貯存。報導稱,「原能會」去年制定「集中式放射性廢棄物貯存設施場址規範」,已大致排除臺灣本島的可能性。
-
探訪甘肅核廢料處置庫:30年打了19口井
南方周末記者深入甘肅北山地區,探訪中國高放射性核廢料庫的首選之地。圖為當地嚮導查看北山一期的鑽孔。2014年5月中旬,南方周末記者深入甘肅北山地區,這塊面積接近海南省的戈壁灘,被視為建設高放射性核廢料庫的首選之地。 戈壁深處的「北山一號」 「你說,這可能嗎?」王駒在電話裡反問。 王駒所指的是一篇9年前的文章。「他們選擇了離敦煌不遠的三處地方作為永久性核廢料處置庫。
-
科研團隊正在攻克「快速」處理核廢料技術
記者近日跟隨中核集團2015年核科普公眾開放周「核你在一起」活動走進了位於甘肅省蘭州市的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近物所」)。在這裡,我國高放廢物處理處置最前沿的研究近在眼前。無法迴避的世界性難題加速器驅動次臨界系統。
-
各國如何處理核廢料?蘇聯太粗暴,美國每年至少花費60億
很多軍迷認為,各國花費這麼多時間研製核武器,難道就只能擺在那裡看嗎?其實並不是,美國航母採用最新核動力,與常規動力的航母相比,核航母續航能力強,換一次燃料能使用十幾年。除此之外,一些大國還研製出核潛艇。俄羅斯的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能在水下待3個多月,水下航行速度已經到達29節。採用核動力確實讓武器裝備的作戰性能大幅提升,如今,很多國家還使用核能發電。
-
固體垃圾處置場開工了
為解決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後固體殘餘物的安全處置,3月6日,西安市重點工程項目——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場一期工程開工建設,2021年3月建成試運行。昨日,在藍田縣三官店廟鎮北蒼灣村的天然溝壑裡,山花綻放,紅旗獵獵,十多臺大型挖掘機伸著巨臂待命,百餘名建設工人戴著口罩執行任務。在這裡,一年後將建成一座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場。
-
臺欲找荒島存核廢料 最可能地點離大陸僅16公裡
蘭嶼接收核廢料已有35年。本月15日,是最後一批核廢料運至蘭嶼滿22周年,10萬桶核廢料仍靜靜躺在蘭嶼貯存場。《聯合報》13日稱,臺電規劃不只蘭嶼10萬桶低放射核廢料要搬家,核一、二、三廠運轉中的15萬桶與除役後的35萬桶,總共60萬桶以及5000噸鈾(用過的核燃料)也要一起集中貯存。報導稱,「原能會」去年制定「集中式放射性廢棄物貯存設施場址規範」,已大致排除臺灣本島的可能性。
-
臺電欲在無人島貯存核廢料 專家:金門最有可能,離大陸16公裡
臺灣「原能會」去年中要求臺電提報核廢料最終處置方案、蘭嶼貯存場遷場規劃等兩份報告;臺電於去年底提出,「原能會」將於15日公布審查結論意見。據介紹,蘭嶼接受低階核廢料已達35年歷史。2月15日,是自1996年最後一批核廢料運至蘭嶼滿22周年,至今十萬桶核廢料仍靜靜躺在臺灣龍門地區的蘭嶼貯存場。
-
傳大陸要幫臺灣處理核廢料 或將儲存在甘肅省
臺灣蘭嶼的核廢料儲存桶已經被腐蝕。【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白曉雯】「臺灣當局曾與大陸籤署密約,準備將蘭嶼的核廢料運往大陸」,29日,有國民黨「立委」對外披露此事,並稱臺灣因多重利益角力遲遲未履約,今年大陸再度表明願意處理核廢料。此番爆料讓臺灣處理核廢料一事再度引發關注。
-
為何核廢料都要運往俄羅斯處理呢?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根據專業科學家們的實驗證明,如果把一些花崗巖層、巖鹽層以及黏土層當做存儲這些核廢料的容器,那麼上述提及的這些特殊材料能夠保證核廢料在百年的長時間之內,不使他們遭到破壞的穩定容器.可是,幾百年之後,這些被寄存的容器是否會在百年內不被破壞,這是難以猜測到的。
-
中國核廢料處理程序嚴格 運輸路線經詳細分析
對核廢料的處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高放核廢料挑戰人類處理能力核廢料按物理狀態,可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3種;按比活度又可分為高水平(高放)、中水平(中放)和低水平(低放)3種。中低水平核廢料主要來自核電站在發電過程中產生的具有放射性的廢液、廢物,佔到了所有核廢料的99%;高放核廢料因為其具有高度放射性,俗稱為高放廢料。
-
30多萬立方米核廢料存放於廢棄礦井,細緻的德國人必須勇敢一回
核能雖好,但核廢料的處理也讓世界各國犯了難,如何安全、永久地處理核廢料成為一直擺在科學家面前的難題。高放射性核廢料因具有較強放射性而有別於其他廢物,其安全處理與處置是核循環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決定核能能否安全利用的關鍵。
-
核廢料處理催生萬億元產業
一般是先經過冷卻、乾式儲存,然後再將裝有核廢料的金屬罐投入選定海域4000米以下的海底,或深埋於建在地下厚厚巖石層裡的核廢料處理庫中。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一些國家因幅員遼闊,荒原廣袤,一般採用陸地深埋法。「核電站相當於是把魔鬼放出來,是沒有閉合的。」一位到過內華達州考察該核廢料基地的中國能源系統官員曾對本報說,內華達州的核廢料處理基地目前已經遇到了很多麻煩。
-
中國再次突破核技術,世界各國前來請求合作,卻吃了「閉門羹」
生活在高度現代化社會的我們,已經離不開店裡的存在但不可忽視的是,用核能發電也存在著二個極大的缺點,一旦發生操作不當或者有不可避免因素而引發核洩漏,對於核電站周圍的生態環境將是毀滅性的,其中蘇聯的車諾比核電站核洩漏和日本的福島核洩漏便是這一問題嚴重性的最好證明。
-
俄羅斯開始調查馬亞克核設施核廢料的處理問題
新華網莫斯科4月13日電 俄羅斯官員12日說,俄檢察官已經發起對馬亞克核設施的刑事調查,查證這座核設施是否存在違反規定、不負責地傾卸核廢料的問題。馬亞克核設施位於俄羅斯烏拉爾山市車里雅賓斯克附近。俄羅斯副總檢察長尤裡·佐洛託夫向俄羅斯獨立電視臺證實,他的辦公室正在調查馬亞克核設施對周圍環境造成的汙染問題。他指出,「測量顯示,捷恰河中的放射性物質水平高於正常水平好多倍」。
-
日本在北海道開始進行核廢料選址調查
日漸突出的核廢料問題現在的日本國內核問題突出,先是福島核汙水排放大海,引發全球輿論,又受困於國內核廢料處理難題。不過,核廢料處置問題也是普遍存在的國際性難題。日本針對核廢料問題的核心對策是,對核電站的乏燃料進行再處理,提取鈾和鈽作為核燃料重新投入使用。
-
首個國家級核技術產業園甘肅開工:千億項目堪比三峽
在西北的一處戈壁荒漠中,中國的核燃料循環生意正悄然啟幕。這將給甘肅帶來哪些影響?乏燃料(經受過輻射,使用過的核燃料)後處理為何如此神秘?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探訪了位於甘肅荒漠中的核技術產業園,並採訪了中核集團、甘肅省相關政府部門及多位行業權威專家,試圖呈現我國核燃料循環生意的進展與困頓,剖析乏燃料後處理商業化對核電產業及地方經濟的深遠影響。 「國家批下來了千億核能大項目」,擁有核燃料產業基礎的甘肅近期流傳著讓很多企業都頗為興奮的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