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騎行記

2020-09-25 家在延津



延 津 騎 行 記

作者:唐河牛子


秋高氣爽,雲淡風輕,「9·17」,這個世界騎行日的下午,湛藍湛藍的天空上,一朵朵潔白如雪的閒雲,漸漸地聚在一起,又慢慢地散開,宛如少女的面紗一樣,一會兒,天空又湛藍的一望無際。我穿上印有「天河灣」字樣的紅色短袖,戴上閃閃發亮的紫色頭盔,騎上我舊有的山地車,來到延津建設路的「美利達」自行車行,準備參加「延津自行車騎行運動協會」組織的一場別開生面的「環城騎行」活動。


這輛山地車已經陪伴我度過了九個春秋,顯得有些破舊,自去年以來,一直擱置在樓道的樓梯下面,塵土落滿了車身,蜘蛛也在上面結網,後座上,不知被誰放上了雜物,又被其他車輛擠在了最裡面,不費點兒工夫,是難以推出來的。我每天從它身邊經過,總想著抽空把它推出來擦拭一下,整修一番,以備騎行之用,但這個想法往往由於工作繁忙、家務繁瑣,久久未能實現。

秋季開學後,一位善於騎行的同事找到我,勸我業餘之際、閒暇之時,和騎行協會的朋友們一起綠色出行、低碳運動,既有益身心健康,又賞覽道旁美景,何樂而不為呢?況且騎行人員眾多,一起快意騎行,一路歡歌笑語,何故不騎乎?不如隨我而行,共享此間樂趣,如何?同事是一個騎行愛好者,每年騎行的路程都超過一萬公裡,不僅騎行速度快,而且騎行技術高,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延津縣城內,無人能與之比肩。他有三輛公路自行車,相當美觀實用。他的騎行裝備一應俱全,讓人羨慕。我答應了他,把山地車從樓梯下推了出來,簡單擦拭之後,騎到「美利達」自行車行,請豐俊偉為我的山地車進行整修。豐俊偉是「美利達」自行車行的經營者,也是延津騎行協會的領導組織者之一。他年輕有力,為人和善,擅長騎行,維修技術相當精湛。當我把山地車騎到車行門口後,他一邊熱情地給我打招呼,一邊對我的山地車進行清洗整修,並更換了輪胎。一會兒的工夫,一輛原本陳舊不堪的山地車煥然一新,騎上感覺輕便自如。豐俊偉告訴我,9月17日,是騎行協會成立四周年的美好日子,可以跟隨騎友們一起參加「環城騎行」活動,感受集體騎行的快樂,我很高興地答應了他。能夠加入這個溫暖和睦的騎行大家庭,與同事同行,與豐俊偉結識,與騎友們一道狂奔,是我今年最開心的事情之一。


9月17日的前一天下午下班,同事邀請我一起騎車去齊街,看看我的體力如何。我們沿著焦韋線向南出發,並肩同行,路旁玉米的清香沁入心脾,菊花的芬芳縈繞左右,五顏六色的花朵夾道歡迎。因為長期不騎行,不一會兒,我已汗流浹背,手臂發麻,腿腳酸軟,氣喘籲籲,速度也慢了下來。同事一直在鼓勵我,並給我講述騎車的技巧。我知道,要想騎得快、騎的久、騎的遠,就要經長騎行,經常鍛鍊,經常和騎友交流。我和同事並行至齊街的倉頡公園,稍稍休息之後,原路返回,一路上感覺臀部有些疼痛,長久的不騎行、不運動、不鍛鍊,才會有如此的感覺。


9月17日下午5時,我來到了延津建設路的「美利達」自行車行,騎友們也陸續到來,大部分我都不認識,不過,參加完今天的騎行活動,大家就會慢慢地熟悉起來。車行門口的「自行車騎行運動協會」的標牌和印有「協會成立四周年」的祝賀宣傳標語的條幅格外醒目,門前的空地上,瓶裝礦泉水擺放成的「9·17」字體方正美觀,「就要騎」的諧音,和「健康騎行、快樂自我」的寓意蘊含其中。紛紛到來的騎友們把自己的自行車排成整齊的兩行,不同的品牌、不同的樣式、不同的花色、不同的裝備,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騎友們相互打著招呼,言談舉止之中,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熟識程度。他們之間,我認識的有五、六個人,也有一部分認識我的,見到我的時候,都很吃驚,想不到我也會來參加騎行活動。我告訴他們,我以後會經常和他們一起騎行,一起感受騎行的樂趣,一起體驗騎行生活的美好。


5時30分,眾騎友集合完畢,在「美利達」自行車行前面合影之後,各自拿上瓶裝礦泉水,整理好騎行裝備,推著自己的自行車,在廣告小轎車的帶領下,在協會領導的組織下,在建設路上站成有序的兩列,在聽到號令後後,紛紛騎上自行車,開始為期一個半小時的「環城騎行」活動。

騎友們一路向南,浩浩蕩蕩,喜氣洋洋,走過建設路,通過北大街,穿過南大街,來到延安大道,右轉一路向西。熟識的騎友一邊行進,一邊談笑,沒有工作的壓力,沒有家務的纏身,沒有俗事的煩擾,也沒有生活的無奈,有的只是輕鬆,有的只是愉快。一路上,熱心的騎友專門為大家攝影錄像,留下活動的足跡,留下美麗的騎行瞬間。


快慢緩急,速度自控,沿著延安大道,向西經過文體中心、牛津城、麥香園,右轉向北,到達活動的第一站「全友家居」新店。「全友家居」是延津的知名家居品牌,熱情的服務、一流的質量和新鮮的樣式,逐漸成為人們家庭裝飾的首選店鋪之一。我們在店鋪門前合影留念之後,向下一站進發。


玉湖,是騎行的第二站。這個風景秀麗的人工湖,幾年來,一直備受人們青睞,因其水質優良、湖畔平整、綠樹成蔭、花兒競放、鳥兒時來、魚兒繁多而成為人們休閒娛樂、散步垂釣的佳處。騎友們在玉湖小廣場的大石旁合影,留下玉湖的美景和自己的倩影。將來有一天,我們告訴世人:玉湖,我們來過,這裡,有我們騎行的軌跡。


離開玉湖,我們徑直向「365生活超市」興建雅苑店前進,路上汽車川流不息,路口綠燈時間短促,我們行駛的很慢,路過幾個火燒店,經過汽車站,我們到達了第三站「365生活超市」興建雅苑店。這個超市生活用品、菜餚果蔬齊備,質優而價廉,為周邊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我也經常去「365生活超市」購物消費,但是我常去的是文化南路的「365生活超市」,因為它距離我的工作單位非常近。我們在超市門口合影,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天色已晚,還有三站路要走,只好改天一進超市,一睹真容。


建業城,是我們前往的第四站。「建業城」是延津的知名新建小區,環境幽雅,布局合理,位置優越,是延津宜居小區之一。我們騎行穿過小區大門,來到「建業城」售樓中心門前,下車四顧,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一層層房舍儼然而設,一棵棵樹木綠意盎然,一處處草坪如茵似毯,一切都那麼的新穎,一切都那麼的怡人。我們仍然是合影,任然是歡笑。合影的時候,我蹲坐在第一排,和騎行協會美麗的小姐姐們一起留住這個難忘的黃昏騎行時刻。


穿過「建業城」小區內的小路,向北經過民安路與平安大道交叉口,路過人民法院,向北騎行300米,我們到達了活動的第五站「天河灣」小區售樓部。這裡水聲潺潺,樂聲悠悠,鳥兒歸巢,行人回家,但小區的高樓上,依然可以看到建築工人施工的身影,依然可以聽到建築機器運行的聲音,一律11層的現代電梯樓房正在建設之中。售樓部的工作人員早已為我們準備了精美的禮品袋,見到我們騎行隊伍前來,趕緊出來迎接,把禮品袋贈送給我們。「環城騎行」活動開始的前兩天,「天河灣」小區售樓部為我們騎行協會的每個人準備了一件精美時尚的紅色速幹短袖,助力騎行活動順利開展。我們和「天河灣」合影而去,今後還會常來,落戶於此,亦未為不可。


最後一站是「摩託城」,我的同事清弟上個月才從這裡買了一輛「本田」摩託車,騎起來不但速度快,而且非常平穩,最關鍵的是特別省油。我曾經有輛「新大洲本田」摩託車,也是購買於此,而今我最想買這家店裡的「小公主」摩託車了。騎友們從平安大道向東行進,在縣委旁邊的十字路口左轉向北200米路西,就到達了「摩託城」。店鋪門前擺放著新拉來的摩託車,大家欣賞一番之後,和這些新摩託合了影,戀戀不捨地離開了。我近來囊中羞澀,若稍有寬裕,一定「迎娶」這裡新的「小公主」。


夜幕降臨,星光點點,我們一行五十餘人返回「美利達」自行車行,豐俊偉等人已經為我們貯備好了可口的飲料和豐厚的禮品,如「騎行服」「童車」「水杯」「按摩棒」「收納箱」,等等,以此祝賀今天「環城騎行」活動的圓滿成功,慶祝騎行協會的四歲生日。禮品以抽獎的方式領取,人人有份,大家滿載而歸,臉上洋溢著花兒一樣燦爛的笑容。領取禮品不是活動的尾聲,到明新酒樓聚餐才是活動的尾聲,騎友們卸下裝備,分卓而食,觥籌交錯,推杯換盞,歡飲而歸。


騎行活動的圓滿成功,離不開協會的組織,離不開商家的贊助,離不開騎友的努力,也離不開社會各界對我們的關心支持,我們心懷感恩之情,感謝每一位騎行人和關注騎行的人。雖然這次騎行活動結束了,但我們的騎行並沒有結束,而是一直在路上,一直在行進,一往無前,風雨無阻。加油!加油!加油!



作者簡介:唐河牛子,原名牛洪海,字正清,號「河西居士」。散文家,詩人。1980年9月10日(農曆八月初二)生,河南唐河人,2003年畢業於河南大學,本科學歷(一本),學士學位,現為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第一高級中學語文教師,河南省雜文學會會員,延津縣作家協會副主席,延津縣楹聯學會副會長,延津縣政協文史資料徵集員,「延津文學」微信平臺總編輯,延津縣第一高級中學校刊編輯部編輯,曾任「延津縣第一高級中學」微信平臺總編輯,有散文集《牛子美文》。

相關焦點

  • 令人口舌生津的「延津火燒」
    《1942》、大覺寺萬壽塔、延津燴麵、延津火燒…」。其實延津兩字,給我更深的印象是「飢餓的味道」:《1942》的話題過於沉重(老家衛輝府汲縣誌也有記載),不忍再提;歷經3代皇帝15任知縣36年沒有爛尾的萬壽塔,過於曲折;風格迥異的延津燴麵和《1942》裡鯉魚焙面「延津做法」一樣,只是地方風味,沒能走出延津開放在鄭州眾多燴麵風味的嘈雜聲中
  • 延津小麥牛在哪兒?「延津麥·強筋面」唱響大上海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產量穩步提升守住國人飯碗、發展優質強筋專用小麥,打破美國、加拿大對我國麵包粉的市場壟斷……10月11日—13日,河南省優質特色農產品(上海)展覽會在上海市農業展覽館舉辦,延津縣縣長李澤宙帶來了延津小麥兩件大事和六大好消息。
  • 未來之魅力「延津」
    大家好,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故鄉「延津」 延津縣政區圖自從「中原崛起」以來,延津周邊鄰縣都發展的非常快,只有延津似乎沒有多大的進展,原陽靠近鄭州,藉助鄭州大量的房地產開發,整個縣城迅速擴發,經濟收入也迅速的得到提高。就連封丘也發展的那麼迅速,很多人都在埋怨,其中包括小編有時候也想吐槽兩句。但畢竟是故鄉。
  • 官渡之戰的許多精彩片段發生在延津
    這次大戰雖以中牟縣的官渡命名,但其眾多的精彩片段發生在延津,這也成為延津歷史上的一大亮點。三國時期,曹操和袁紹之間的「延津之戰」,與「白馬之戰」一起被歷史學家稱為官渡之戰的「前哨戰」,易中天在《品三國》中,稱之為官渡之戰的「第一個階段」。白馬之戰,發生在今日滑縣境內。
  • 河南省農科院大咖「把脈」延津「中國第一麥」
    省農科院項目組集合了栽培、植保、土肥三類專家,根據多年研究結果和工作經驗,從栽培、病蟲防治、肥水調控等多方面制定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為延津小麥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和為小麥經濟發展提供建議。但是,隨著延津縣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延津小麥、花生產業發展出現了如企業認可的優質品種缺乏、種植方式與綠色高效農業發展不匹配、產業鏈發展不均衡等新的問題,亟需解決。
  • 我們同是延津人:唐河牛子在延津
    今天我們共同欣賞牛洪海先生撰寫的文章《唐河牛子在延津》。自2003年來延津工作,已有17個春秋,其教書育人,成績卓著;著書作文,聞名遐邇;熱心公益,服務一方,是延津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牛子自小即天資聰慧,喜好讀書,然而,其出身寒門,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家裡亦沒什麼藏書,因此,常常為無書可讀而煩惱不已。但這並不能阻止他對書籍和知識嚮往的腳步,他那時就發誓,一定要讀遍天下好書。
  • 延津小麥產業化發展再次榮登人民網
    1998年,延津在全國率先啟動優質強筋小麥種植和加工,開啟了小麥產業轉型升級之路。20多年來,延津以產業化理念大力發展小麥經濟,走出了一條糧食主產區依託小麥主導產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道路,引領小麥產業發展方式發生了重大轉變。
  • 國酒茅臺延津有機小麥轉換基地掛牌
    本報訊 (記者馬丙宇 通訊員李建彬)3月19日,國酒茅臺2萬畝延津有機小麥轉換基地掛牌儀式在小潭鄉羅莊村舉行,這標誌著延津縣與貴州茅臺集團正式牽手,延津縣成為茅臺集團的又一個原料供給基地。
  • 延津大事件轟動全城!美好生活家園正式授牌,美好生活幸福啟航!
    延津縣縣長李澤宙對中國特色住房合作研究中心試點項目延津·美好生活家園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表示項目的落地建設將有效改善延津的人居模式,幸福基金的啟動也將極大提升延津人民幸福感,助力延津經濟發展,為延津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幸福家園
  • 紅花湖騎行記
    我和媽媽一路騎行,一路歡聲笑語,不知不覺,我們騎行了6公裡,來到了湖邊上的一個小小的涼亭下,停下來小憩。下午的陽光從密密層層的枝葉間透射下來,地上印滿銅錢般大小的光斑。站在亭子裡環顧四周,仿佛進入了一幅連綿不斷的山水畫卷,讓人流連忘返。我們休息片刻後,繼續前行。
  • 臺灣環島騎行記07:穿越北回歸線!
    這是臺灣環島騎行記的第七篇第三日 鬥六-臺南 111.1公裡【總裡程338.3公裡
  • 河南延津發現明廩生李培配孺人合葬墓誌
    志中詳載了李培的祖籍和家世,對世系的記載可追溯到始祖李真,由山西澤州遷徙延津。志載:「溯吾世系肇自始祖真,由山西澤州遷延津,真生拯,拯(生讓,讓)生璔,璔生耆賓公江,江生啟明,以子貴贈奉直大夫、濮州知州,即少泉父也。配陳氏,贈宜人,實生公,命名曰培,字材夫,別號少泉。」恩貢坫、嶽州府同知堦、曹州判官坦,皆少泉同胞弟也。李培,字材夫,號少泉。自髫遊黌序,考居一等,人皆謂其大售也。
  • 延津農商行信貸及時雨 讓磨坊轉來幸福花
    延津縣城關鎮南街村的劉大哥,剛幫父親收拾完豆腐攤上的案板,便急匆匆趕來延津農商銀行城關支行,客戶經理張凱見到劉大哥便出門打招呼:「你好,劉大哥,來這麼早辦理啥業務啊?」劉大哥一見是之前來過自家豆腐店宣傳貸款業務的張經理,便回復道:「張經理,我這一大早剛送完貨,就想著來找你諮詢貸款的事兒。」
  • 2020年,騎行苦旅(外一篇之騎行記)
    附:短文兩篇,作者:你猜&不知道&不告訴你(一)騎行記2017年我完成了環青海湖的騎行,2018年我完成了海南島東線的騎行,2019年我從安康翻越2019年、2020年的騎行讓我領略了什麼是「秦巴山區」。
  • 延津警方打掉一特大網絡賭博團夥 刑拘12人
    日前,延津警方經過兩個月的潛心經營,長線追蹤,一舉打掉一利用網絡開設賭場犯罪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12名,當場繳獲涉案電腦6臺,手機60部,銀行卡22張。綜合專案組前期偵查掌握情況,4月9日,延津公安局抽調30多名民警驅車赴福建廈門開展收網抓捕工作。在當地警方積極協助下,4月11日,專案組在市區內兩個居民小區先後將福建籍的李某陽、譚某等12名犯罪嫌疑人抓獲。
  • 看延津石婆固鎮第四屆史莊西瓜文化節盛況
    7月9日上午,以 「瓜熟延津,甜潤新鄉,扶貧濟困,美在人間」為主題的延津縣石婆固鎮第四屆史莊西瓜文化節暨特優農產品展銷會成功舉辦!感謝各界人士對延津縣石婆固鎮史莊西瓜節的支持和幫助,瓜熟延津,甜潤新鄉,扶貧濟困,美在人間,我們明年再會!
  • 王丙政||獨自騎行
    獨自騎行,全服武裝,不在乎什麼牌子的摩託,只要能夠載我安全出行,只要能帶我到達想去的地方,在村路、在鄉道、在省道、國道,在田野裡、在山林中穿行,去高山、去河邊、去人跡罕至的沼澤。不需要冬暖夏涼的小汽車,不是為了更節省,只是為了感受那凜冽的或者火熱的風,夢幻的或者激情的雨。真實的感覺,真實的自己,一切都變得美妙而生動,從內心迸發出一種遊歷的衝動。
  • 臺灣環島騎行記03:突如其來的崩潰
    這是臺灣環島騎行記的第三篇第二日 新竹-大甲 82.9公裡
  • 【靜慮騎行漫記】之一:山河無恙
    在家宅了好幾個月,終於又可以騎行了。大疫之後,山河無恙,人亦無恙,今朝風日好。 「人間四月天,麻城看杜鵑。」今年麻城龜山的杜鵑,寂寞開無主,我得去看看。騎行時我時常告誡自己,千萬不要走導航推薦的騎行線路,岐路極多,路況不好,又多惡狗。黃州至龜山,當日往返,駕車線路是248公裡,騎行線路是210公裡,少了38公裡,加之上次騎蘭溪,不見惡狗,倒見了那麼多漂亮村姑。念頭一轉,就轉到鄉間小道上去了。月牙灣村,只有十來戶人家,村後青山,村前池塘如月牙。果然有一灣村姑,聚在一起,閒話桑麻。
  • 延津一村莊靠賣蟋蟀致富 一隻蟋蟀賣1萬(圖)
    德士村蟋蟀市場成立於1993年,歷經近20年的發展,現已頗具規模,每年一到七、八、九月份,來自上海、廣州、北京、西安、山東等地的客商雲集延津,收購蟋蟀,帶動當地數千村民捕捉蟋蟀出售,人均年收入七八千元,多者兩三萬元,不少人靠此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