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大部分都怕鬼敬神,但是身為神佛使者的和尚、尼姑,卻又不夠尊敬。
宋朝的時候,著名的大才子蘇東坡來曾經在許多地方任職,有一年他來到了江南當官。
在城外,有一座著名的金山寺,這裡有一個修為高深的佛印和尚很出名。但是自古文人相輕,蘇東坡去禮拜了許多次也沒發現佛印和尚有什麼高超的地方,覺得他虛有其名。
於是蘇東坡就在寺廟裡與人談論學問,想要拋磚引玉,看看老和尚到底怎麼樣,可是老和尚始終一言不發。終於發言快結束的時候,老和尚問蘇東坡:蘇學士您認為老衲如何呢?蘇東坡說:我認為你徒有其名,毫無內涵,騙幾個香火錢罷了。
老和尚並沒生氣,只是微微一笑。
蘇東坡見狀,又問老和尚:你認為我蘇東坡如何?老和尚說:蘇大學士才子風流,學識淵博,老衲自愧不如?
蘇東坡聽罷,洋洋得意。
回到家後,蘇軾對蘇小妹提起了這件事,蘇小妹笑話蘇軾看不透:你貶低佛印和尚,它不但不生氣卻還讚揚了你。到底誰有學問?誰有修養?高下立判。蘇軾聽後恍然大悟,自此以後逐漸和佛印和尚成了好朋友。
有一次,蘇軾又來到金山寺找佛印和尚討論學問。蘇軾看到大殿裡香客如雲,前來拜觀世音。蘇軾就問佛印,世人世人都在合掌拜觀音,哪觀音的祈禱模樣,是在拜誰呢?
佛印和尚微微一笑:她是在拜自己啊!
蘇軾問:拜自己有什麼用?
佛印和尚回答:因為觀世音知道求人不如求己啊!
是啊!求人不如求己!原來佛理也可以很淺顯,大道至簡,如果有人還不明白,那是因為他仍然心存僥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