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雲南主要城市14:「中國過橋米線之鄉」蒙自

2020-12-13 古今獵奇

蒙自市是雲南省紅河州下轄市之一,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位於雲南省東南部,是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區。蒙自市國土面積2228平方公裡,其中壩區面積544.2平方公裡,佔總面積的24.4%,主城區面積30.8平方公裡,轄區內有省級蒙自經濟開發區和省級紅河工業園區。2015年,蒙自市戶籍總人口39.7萬人,常住總人口為43.14萬人。蒙自市轄7鎮、2鄉、2民族鄉,2012年蒙自市GDP為102億元。

蒙自

蒙自主要旅遊景點:

1、南湖

蒙自南湖位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文瀾鎮南部,故名"南湖"。為雨水匯積而成,舊名草湖、草陂。明代開闢為堰池,並在湖中堆3座土山,分別名為蓬萊、方丈、瀛洲島,成為文人雅士會集之地,上又稱學海。雲南著名的過橋米線傳說就起源於此,是人們遊覽休閒的好去處。

南湖主要的建築有雄偉的瀛洲亭,為六角三層重簷,簷角、亭頂鋪琉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簷上掛有風鈴,鈴聲悅耳。湖中還有各式亭臺樓閣、奇花異卉,環境清幽,因有文人學士常來相聚,吟詩作賦,攻讀詩書,又有「學海」之稱。雲南著名的過橋米線傳說就起源於此,是人們遊覽休閒的好去處。

西景區地帶較為寬闊,有州級文物保護單位——革命烈士紀念碑、聞一多紀念碑以及桂堤、菊圃、荷塘、水榭、雕塑、四島、六橋、六亭及攬勝樓等建築和景點。湖中心菘島上的花木,枝繁葉茂,其栽培歷史已有400多年。

蒙自南湖

2、碧色寨

碧色寨火車站位於蒙自縣城北面10公裡的草壩鎮碧色寨村山梁上,居犁耙山東麓。宣統元年(1909年)4月13日滇越鐵路鋪軌至碧色寨,建碧色寨車站。宣統二年(1910年)滇越鐵路全線通車,逐漸繁榮起來,原為滇越鐵路滇段一大站。

碧色寨車站,佔地2平方公裡,現在還保存原貌,整個車站都屬保護範圍。碧色寨車站站房,位於車站北端,東西向,法國式磚木結構建築,紅瓦黃牆,一樓一底,通高11.5米,面闊五間25.5米,進深10.2米,站臺面闊25米,進深4米,現為昆河線站房。

3、緣獅洞

緣獅洞又名觀音洞,位於蒙自通往文山公路的左側,距蒙自39公裡,屬鳴鷲苗族鄉。緣獅是有緣於獅子的意思,它源於一對苗族情人在洞中遇難,一隻獅子出現並將他們從危難中解救出來的傳說。20世紀80年代,人們在緣獅洞附近探明有個大銀礦,其蘊藏量是中國第一的。

緣獅洞有「靈山八景」,其中洞中四景,洞外四景,分別是:「畫橋煙柳」、「螺峰疊翠」、「仙人半隱」、「靈山倒影」、「龍蓬冰雨」、「洞天月桂」、「峒鳥啼曉」,雖然有幾處已經看不到了,但緣獅洞景色奇致、寓意深奧,是了解當地歷史、文化以及人們生活習俗的理想之地。

4、龍寶洞

龍寶洞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南20公裡五裡衝水庫。石灰巖溶洞,深約500餘米,由三個廳堂組成,洞內景色既有凝固的石瀑布,又有定格的石梯田,高低錯落,令人嘆為觀止,與洞外五裡衝水庫相映成趣,為蒙自理想的旅遊勝地。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處滇南雲貴高原,境內有石灰巖山地、高原、谷地、壩區、丘陵等地貌形態,海拔落差大,地形極為複雜,區內降水豐沛,光照充足,年溫差小,氣候溼潤,多季風,主要屬於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龍寶洞

5、蒙自租界舊址

蒙自海關、稅務司署位於蒙自城內武廟街, 原為周柏齋的住宅"頤樓",又名聽風樓。聽風樓及整院民居為典型的四合院與園林相結合的木結構建築,共佔地2300多平方米。聽風樓居東側院,為單簷硬山頂3層樓房,南北向,3開間2進間,前有走廊,佔地142平方米。院中古格成蔭,雜置花卉。1938年作為西南聯大文法學院女生宿舍。1939年日寇飛機轟炸蒙自,屋頂中彈後拆去一層,現為一樓一底,1988年立"聽風樓"橫額,以資紀念。

6、聞一多先生舊居

聞一多先生舊居在蒙自縣城南湖旁原希臘哥臚士洋行二樓。抗日戰爭期間,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昆明後,1938年春在蒙自設文法學院。

在蒙自縣城南湖旁原希臘哥臚士洋行二樓。抗日戰爭期間,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昆明後,1938年春在蒙自設文法學院。聞一多在南湖邊哥臚士洋行一間14平方米的宿舍裡潛心治學,很少下樓,鄰居鄭天挺教授約他說「你何妨一下樓呢」,於是,大家稱他的宿舍為「何妨一下樓」。現已開闢為聞一多先生事跡和西南聯大分校史略陳列室。1983年公布為蒙自縣文物保護單位。

7、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蒙自分校紀念館

1938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曾在蒙自設立西南聯合大學蒙自分校,文學院和法商學院的師生曾在此辦學,朱自清、聞一多、馮友蘭等一大批著名學者來到蒙自,在如翡翠一樣的蒙自南湖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回憶。走入蒙自,仍能通過一批舊址和古老建築追尋當年西南聯大蒙自分校的歷史記憶,包括蒙自海關、哥臚士洋行、周家宅院、碧色寨火車站等。西南聯合大學蒙自分校紀念館於2011年在原西南聯大蒙自分校舊址哥臚士洋行建成,紀念館展示內容分為聯大歷史記、蒙自分校記、聯大人才記、聯大精神記4個部分共8個展廳,較為全面詳細地介紹了西南聯大蒙自分校的辦學歷程。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蒙自分校紀念館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認識雲南主要城市14:「中國過橋米線之鄉」蒙自
    蒙自市是雲南省紅河州下轄市之一,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位於雲南省東南部,是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區。蒙自市國土面積2228平方公裡,其中壩區面積544.2平方公裡,佔總面積的24.4%,主城區面積30.8平方公裡,轄區內有省級蒙自經濟開發區和省級紅河工業園區。
  • 雲南蒙自將申報「中國過橋米線之鄉」
    蒙自過橋米線美食文化旅遊節」暨「中國.「兩節」以打造中國過橋米線之鄉,彰顯「滇南之心.魅力蒙自」、「彩雲之南、美食天堂.中國蒙自」、「過橋一碗鄉、花果四季城」城市形象為主題。雲南蒙自縣縣長蘇暢說,通過有序組織相關申報材料向中國烹飪協會申報,認定蒙自縣為「中國過橋米線之鄉」榮譽稱號,固化蒙自久負盛名的「過橋米線之鄉」的品牌,並挖掘其悠久的文化淵源,活動相關工作已啟動。
  • 雲南蒙自:繼續鞏固打造好「過橋米線」「石榴」兩張名片
    蒙自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張瑞華 張瑞華說,蒙自市藉助「中國過橋米線之鄉」和「中國石榴之鄉」兩張名片,對過橋米線和石榴產業重新進行了定位。 目前,蒙自過橋米線已走出蒙自、走出雲南,北上首都,東至上海,甚至已到美國、德國、法國等異國他鄉。蒙自過橋米線加工在產品上實現突破,全市米線產量達5.82萬噸,實現產值14819萬元,速食裝米線暢銷全國,銷售額突破2016萬元。
  • 王麗珠與蒙自過橋米線
    在蒙自、紅河和雲南,認識王麗珠的人不少。就是在全國,也同樣有很多人知道王麗珠的名字和王麗珠的華光酒樓,以及蒙自王記菊花過橋米線。經常有新疆、河南等地的人,千裡迢迢趕來蒙自找王麗珠學蒙自王記菊花過橋米線的製作方法就足以證明。這些人認識王麗珠,有的是出差旅遊到雲南蒙自吃過王麗珠做的菊花過橋米線。
  • ...老品牌今又生輝|過橋米線|米線|蒙自市|萬裡|雲南|蒙自過橋米線
    特別是近年來,蒙自市堅持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推動過橋米線產業化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2009年12月,「蒙自過橋米線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正式核准;2014年8月,「蒙自過橋米線製作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12月31日,蒙自過橋米線協會會員王麗珠成功入選國家級「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 請拒絕食用膠做的假米線,來雲南蒙自嘗嘗最地道的過橋米線
    北方假米線一盆盛滿雞湯的海碗,還有幾十個小菜盤的輔菜,蒙自過橋米線,主要是米線、肉湯和輔菜三大部分。在這裡,米線是基礎,湯是靈魂,盤子裡輔菜是米粉的生命。米線加上各種優質蔬菜,優質肉類,2015年10月,蒙自過橋米線傳統藝術被列入第四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還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國著名小吃」的稱號,蒙自理所當然被稱為米線之鄉。紅河州銀河路附近,還有一座過橋米線博物館。在紅河大道最近還新開一個「米線小鎮」。
  • 從「非遺」到品牌店:「蒙自過橋米線」發展步入快車道
    蒙自過橋米線是備受全國人民喜愛的「中華美食」,然而杯具的是除雲南蒙自之外您吃到的遍布街頭巷尾的「過橋米線」竟然有99%都是「李鬼」製造!!!各種打著「雲南蒙自過橋米線」幌子的「李鬼」們充斥市場,混淆視聽,令消費者無所適從。敲黑板「蒙自市」才是「過橋米線」真正的發源地。
  • 蒙自過橋米線:愛情美食傳天下
    日前,記者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採訪時獲知,原來這道美食是源於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  過橋米線與愛情之橋   過橋米線的故事就發生在詩畫般的蒙自南湖。傳說,明末清初,當地一位書生在南湖書齋苦讀,妻子每日將三餐送到書齋。日子久了,書生學業大有進步,但身體卻日漸消瘦,妻子便想辦法為他進補。
  • 垂涎三尺——蒙自過橋米線
    今天帶大家了解過橋米線。過橋米線大家應該都聽說過,甚至都吃過。但今天身為蒙自人的我帶你了解什麼是真正的地道的本土過橋米線。首先,和大家說說過橋米線是怎麼來的。相傳以前有個秀才在林外埋頭苦讀,他的妻子明天早上給他送米線。
  • 蒙自可不是就僅僅有過橋米線
    南湖在蒙自的市中心,有一個南湖,最初只是一個雨水集合成的小澤,明代時方將其挖掘成湖,又在湖中堆積了三座土山,神話中的蓬 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命名。在南湖邊,有國立西南結合蒙自分校原址。抗日戰爭的期間,北大、清華和南開大學西遷,在雲南組建西南結合大學。
  • 當然去蒙自吃過橋米線、參加馬拉松啦
    掌上春城訊 蒙自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第七屆中國·蒙自過橋米線節、第十七屆「蒙自石榴節」暨「一帶一路·七彩雲南·活力蒙自」 2019蒙自國際馬拉松賽」來啦!2019年8月20日下午,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第七屆中國·蒙自過橋米線節」「第十七屆蒙自石榴節」暨「一帶一路·七彩雲南·活力蒙自」 2019蒙自國際馬拉松賽」新聞發布會在雲南廣播電視臺成功舉行。
  • 中國美食雜談,蒙自過橋米線的起源與發展
    考慮到雲南是中國水稻的起源地之一,稻米及米粉的食用歷史悠久,米線產生的歷史當會更早,有待於進步研究。蒙自「過橋米線」的歷史不短,相傳也在明代。傳說中,一位年輕貌美而賢惠的女子,為了照顧暫居蒙自南湖島中一陋室苦讀的丈夫,天天要過橋送飯去。一日,煨了一罐雞湯,湯麵浮著厚厚的一層黃色雞油,湯內還放了米線,便送了過去。可因為連日勞累,女子在過橋上島的時候暈倒了。
  • 蒙自過橋米線即將亮相世界米粉大會
    此次米粉大會,是向世界發出蒙自聲音、唱響蒙自過橋米線品牌的一個契機。」的蒙自過橋米線。>「南湖過橋」的傳說比文字更珍貴更有詩意 據《蒙自縣誌》1995年版記載:「蒙自過橋米線是雲南名膳之一,源於明末清初。」
  • 這家蒙自過橋米線店又添全國「非遺文化」榮譽
    ——蒙自王記菊花過橋米線有限責任公司榮獲組委會授予的「全國飲食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示範單位」,這是在此次大會上雲南獲此榮譽的唯一一家餐飲企業。 從14歲就學習蒙自過橋米線製作技藝的王麗珠,如今已年過6旬。
  • 「蒙自雙驕」的完美融合:蒙自石榴過橋米線
    被郭沫若譽為「一朵瑰麗的山茶花」的「蒙自過橋米線」和蒙自甜石榴,並稱為蒙自「絕代雙驕」。作為著名中華名小吃「蒙自過橋米線」早就聲名遠揚,而被譽為「國宴石榴」的「蒙自石榴」卻鮮為人知。蒙自甜石榴品純質優,1993年被雲南省政府批准為「九五」水果(石榴)商品基地縣;2004年12月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名特優經濟林之鄉」——中國石榴之鄉;2005年116株蒙自石榴樹移栽釣魚臺國賓館;2006年蒙自甜石榴又獲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推薦果品南方組一等獎,成為奧運會專用果品。
  • 百年過橋 終得一味:「蒙自過橋米線小鎮」初露崢嶸
    目前正值全國各地特色小鎮建設方興未艾之時,各種特色小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蒙自市作為「蒙自過橋米線」的發源地。早在 2009年12月「蒙自過橋米線」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獲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正式核准,經過近10年的努力,2015年10月,蒙自過橋米線傳統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了「中華名小吃」稱號,蒙自也被授予「中國過橋米線之鄉」,建有過橋米線博物館。
  • 雲南一座縣城逆襲成城市,被稱為「過橋米線之鄉」,你知道是哪嗎
    過橋米線是雲南的名小吃,已有百多年歷史,去雲南的人都想品嘗下,但是你知道它起源於哪裡嗎?過橋米線起源於蒙自地區,一般通常指的就是雲南蒙自市,蒙自被稱為是「中國過橋米線之鄉」,這是一座年輕的城市,由縣城逆襲成城市,讓人刮目相看。
  • 綻放在碗中的「芳華」:「2018年蒙自過橋米線節」 遊記
    聽說一年一度的「2018年蒙自過橋米線節」&「蒙自石榴節」將在十月一日舉辦,外地遊客蜂擁而至,今年的蒙自過橋米線節在「蒙自過橋米線小鎮」隆重舉辦,場面更為宏大和震撼,全面展示了活得越來越精彩的非遺美食——「蒙自過橋米線
  • 雲南必吃美食,為什麼「米線」到了雲南就成了「雲南過橋米線」?
    雲南非吃不開的美食,為什麼「米線」到了雲南就成了「雲南過橋米線」?原來源自一個愛情故事,來雲南旅遊千萬不要錯過正宗的過橋米線「王記菊花過橋米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蒙自市的「過橋米線製作技藝」被列入傳統技藝類名錄。2019年10月18日上午,從在成都召開的「首屆全國飲食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大會」上傳來喜訊:雲南過橋米線保護與傳承的代表企業之一——蒙自王記菊花過橋米線有限責任公司,榮獲組委會授予的「全國飲食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示範單位」,這是在此次大會上雲南獲此榮譽的唯一一家餐飲企業。
  • 雲南蒙自過橋米線,正宗做法才好吃
    雲南過橋米線雲南蒙自過橋米線原料:米線、雞湯、裡脊肉、火腿、豌豆尖、雲南醃老酸菜、韭菜、香菜、香蔥。做法步驟:第1步、雲南幹米線65度左右溫水泡發,最好是4小時以上,最晚不要超過24小時。第2步、煮鍋燒開水後放入泡發的米線,這個煮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泡的時間短就需要稍微多煮一下,如果泡的時間夠長那麼就少煮一下,按照我本次泡發的時間是6小時,煮僅需要一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