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0年香港與祖國同行:善用國家支持,施展香港所長

2021-01-11 人民網

  2017年5月,香港大嶼山。赤鱲角機場與蒼茫群山之間,一座宏偉工程完成了它的裡程碑任務——隨著觀景山隧道完成所有挖掘工程,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全線貫通。

  作為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世界在建最長跨海大橋,總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2017年底完工後,不僅會成為粵港澳三地共同合作的典範,更將作為香港與祖國內地攜手發展的象徵而被銘記。

  站在回歸祖國20年的時間之橋上,回顧來路、眺望前程,香港未來的定位也逐漸清晰。發揮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在祖國支持下加入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並共同創造新的輝煌,既是歷史賦予一代人的責任與使命,也必將成為一代人的光榮與驕傲。

  守望滄桑之變

  「從100多年前的小漁村到今天,香港的發展無法與國家分開。」香港特區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在每一個階段,香港都在國家發展的大前提下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過去是這樣,未來也是一樣。」

  事實的確如此。回歸20年來,香港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從區域金融中心和轉口貿易港,變成物流管理中心,又逐漸發展成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這一切與國家的支持和幫助密不可分。

  從確保供港物資、水電安全無虞,到實施內地居民赴香港「個人遊」增加經濟活力;從力挺香港特區政府戰勝「國際金融大鱷」,到籤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從開放離岸人民幣業務、推動國企到港上市,到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中央20年如一日對香港的支持與關懷,是其得以保持繁榮的重要源泉。

  「香港回歸20年來,我們一直秉承保證供應、價格穩定的宗旨,遇到水災風災也會千方百計去維持香港肉食市場的穩定。」香港五豐行員工黃健偉說。

  這家隸屬於大型駐港中資企業華潤集團的公司,主要負責香港副食品供應,被市民形象地譽為香港的「菜籃子」。20年間,中央政府和內地省份風雨無阻,為香港運送「數量足、質量優、價格平」的食品。據統計,香港市場95%的活豬、100%的活牛、33%的活雞、100%的河鮮產品、90%的蔬菜、70%以上的麵粉由內地供應。

  不僅是食品,大亞灣核電站每年向香港供電量佔全港電力總消耗的四分之一;東江水每年對港供水量佔全港用水總需求量七至八成。難忘的還有2003年香港遭遇「非典」疫情經濟陷入低谷時,中央果斷出手相助,無償向香港提供大批抗疫藥品和器材,之後實施的赴港「個人遊」政策更為市場注入「源頭活水」。

  如今,57歲的溫若愚已能熟練使用普通話和內地顧客溝通。在太子珠寶鐘錶公司工作20多年的他,回憶香港受「非典」疫情影響的情景時坦言:「那是我入行以來最差的一年,無論哪裡的客人都不敢來香港,我們的銷售額跌幅超過一半。」

  這種頹勢並沒有持續很久,「赴港『個人遊』政策的實施對我們幫助很大。」溫若愚說,「個人遊」實施沒多久,商場裡的內地客人就多了不少,購買力的提高也帶動了營業額的成倍增長。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鞏固與提升,同樣與國家對香港的重視分不開。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個中心地位,並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

  為國家助力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寫下最新註腳的是,繼「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之後,廣為期待的「債券通」日前也已獲批,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進一步深化。

  更重要的在於,這是一個典型的「雙贏」結果——對香港而言,互聯互通將進一步增強其國際金融中心及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對國家而言,內地投資者有序地到海外投資,也將有助內地資本項目逐步開放及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內地持續穩定發展,為香港提供了後盾,繁榮穩定的香港也為內地發展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恰如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張榮順所言,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保持和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既是香港的目標,也是祖國的需要。

  從「橋頭堡」到「超級聯繫人」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在香港有著「鐘錶大王」美譽的李秀恆是最早一批響應國家改革開放政策,到內地投資設廠的香港企業家。對當時工廠內遷的情景,他至今仍印象深刻。

  李秀恆清楚地記得,其位於深圳坪山的工廠1984年開始動工建設,當時工廠建在耕地上,沒有大路可以直達工地,所有設備都要放在手推車上,經過田基地,一部部地運進去。

  在國家改革開放初期,正是這些率先大膽到內地投資建廠的港商,為當地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注入了「第一桶金」。廣大香港同胞通過投資、貿易和多種形式的合作,在國家發展外向型經濟,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技術進步、創造財富、增加就業,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教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回歸祖國20年來,儘管香港在國家經濟總量中的佔比逐漸下降,但它對國家的價值和意義始終重要,其特殊作用也隨時代變化而不斷產生新的內涵,截至2016年底的一組數據是最好證明:

  ——香港仍是內地最大的外資來源地,內地累計批准港資項目近40萬個,實際使用港資9147.9億美元,港資佔內地累計吸收境外投資總額的52.1%;

  ——香港是內地最大的境外融資平臺,內地在港上市公司累計集資53431億港元,香港累計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逾7000億元;

  ——香港是內地對外投資的首要目的地,內地對外直接投資1701.2億美元,其中對香港直接投資862億美元,佔比50.7%;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中心,香港銀行體系人民幣存款和存款證結餘為6251億元,2016年經香港的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累計45422億元,人民幣即時支付結算系統平均每日成交額8636億元。

  ……

  新的歷史時期,香港也將為祖國提供新的幫助。正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2017年施政報告中所言,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的定位,就是做好「超級聯繫人」,在「一國兩制」安排下,發揮好「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

  作為內地與世界各國之間的「超級聯繫人」,在金融、投資、專業服務、貿易、物流、文化、創意、創新和科技等方面,香港都可以發揮其獨特作用。而且,「超級聯繫人」設想還配合了國家「走出去」的戰略,作為內地企業的理想平臺和夥伴,香港在上述方面人才濟濟,經驗豐富,能夠協助內地企業穩步「走出去」。

  「在國家高速發展的情況下,香港的功能和作用在不斷改變。我們自己也應該主動去調整,使得香港能不斷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梁振英說。

  國需港長,拼船遠航

  「國家所需,香港所長」。從改革開放初期內地走向世界的「橋頭堡」,到近年來內地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香港始終把握住自我優勢與國家需求的最佳結合點。在回歸祖國20年的歷史節點上,香港仍應聚焦「國需港長」,發揮區位和服務等方面優勢,積極參與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與祖國一起實現跨越與進步。

  香港商人已開始行動。「只要能把握住『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機遇,香港的經濟就可以再上一個臺階。」李秀恆說。

  去年4月,包括中華廠商聯合會在內的香港多個主要工商組織外訪頻頻,目的地不約而同選擇在了吉爾吉斯斯坦、伊朗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香港的企業家已把企業發展至「一帶一路」沿線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

  「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雙創」大潮……香港作為連通內地、溝通中外的重要節點,以及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受歡迎的仲裁地之一,在這些國家發展戰略中,所擁有的諸多優勢,都將具備足夠的施展空間和用武之地。

  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備區位、先發、服務業專業化和人文獨特優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具體而言,香港可打造成為「一帶一路」的綜合服務平臺、投融資平臺、文化交流平臺、產業跨境轉移和基礎設施建設橋梁、國際人才的孵化器和輸出地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多功能航運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等。這將使香港更緊密、深入地與國家發展連接起來,取得自身的更大進步。

  「過去受惠於國家改革開放,香港能成為金融、航運、貿易和物流中心,未來『一帶一路』也將為香港的專業服務提供更大機遇。」林鄭月娥說,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能夠為「一帶一路」項目進行資金融通,同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項目,香港也可以提供風險管理和評估服務,這是香港的優勢,也是香港可以做出的貢獻。

  至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為香港與廣東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有了這個機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專業服務中心地位可以得到強化,進而支持珠三角高新製造業發展,反過來又為香港經濟發展提供動力。以往港企主要集中在粵東、粵北發展,高鐵和大橋等大型跨境基建的聯通,將為港商拓展更大的商務和生活空間,兩地的合作也將達到新的水平。

  「香港和內地青年還可以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態勢,一起到『一帶一路』國家去尋找商機,達到雙贏。」作為考取清華大學博士後的首位香港學生,香港青年聯合會主席吳傑莊在內地開拓了創業之路,在內地技術團隊的幫助下,他的人臉識別產品不僅在深圳羅湖和皇崗等口岸獲得應用,更於2006年成功在美國上市。

  近年來,被內地的「雙創」大潮吸引,不少香港青年創業者開始到北京、深圳等地尋找創業機會。香港青年協會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約半數受訪創業者計劃在香港以外的地方創業,當中三分之二以內地為目標。

  吳傑莊認為,如果說2000年是香港青年北上創業的「1.0時代」,現在已升級到了「3.0時代」——在政策紅利、資金和渠道平臺的支持下,北上創業進入黃金時代。事實上,在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和南沙自貿區,都有很多創業的香港青年,他們中的一部分和內地青年正一起合作,共同奮鬥。

  青年的選擇代表了整個時代。「有內地的市場和香港的接口,香港正面臨非常好的發展機遇。」吳傑莊相信,香港青年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在『一國兩制』的保障下,香港和內地優勢互補,將對祖國作出前所未有的貢獻。」他說。

(責編:陳彥彥(實習)、劉潔妍)

相關焦點

  • 香港回歸20年成就展:20年,香港與祖國「同心跳」
    中新社北京6月27日電 題:走訪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成就展:20年,香港與祖國「同心跳」記者 張曉曦「這是一個同心圓,寓意香港與祖國心連心。在這裡按一下,就是為祖國貢獻心跳,越多人按,它就跳得越快。」香港女孩黃玉堃微笑說道。
  • 特寫:為香港加油,與祖國同行
    「我曾經是一名運動員,20歲時獲得第一面奧運金牌。雅典奧運會結束後不到一個月,體育總局就組織我們訪問香港,看到滿城香港市民都出來熱烈歡迎我們,我的心情十分激動。」回憶起初次訪港的印象,現在北京外國語大學任教的遊泳奧運冠軍羅雪娟仍然覺得十分美好。「我和你是同行,有共同語言。」
  • 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
    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下,鄧小平先生提出了「一國兩制」偉大構想,並以此為指引,通過同英國的外交談判,順利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20年前的今天,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洗刷了民族百年恥辱,完成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重要一步。香港回歸祖國是彪炳中華民族史冊的千秋功業,香港從此走上同祖國共同發展、永不分離的寬廣道路。 同胞們、朋友們!
  • 背靠祖國支持,發揮澳門所長——回歸20年澳門與內地共享發展機遇
    新華社澳門12月15日電 題:背靠祖國支持,發揮澳門所長——回歸20年澳門與內地共享發展機遇新華社記者郭鑫、王攀、劉暢、王晨曦從澳門家中出發,來到橫琴的辦公室,「80後」蔡淵博只花了半小時,還有工夫坐下來喝杯咖啡,聽首歌曲。
  • 慶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 各界人士表示對香港國安法全力支持
    昨天(7月1日)上午,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舉辦「齊唱國歌及花車巡遊」等系列活動,各界人士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的喜悅之情,以及對香港國安法的全力支持。  總臺記者 金東:這裡是慶香港回歸、賀國安立法的活動現場。
  •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香港和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後被英國和葡萄牙殖民主義者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強佔。中國人民一直強烈地期盼能收回這兩塊國土。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以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更成為中國人民的迫切要求。中共中央和鄧小平從維護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尊重歷史和現實,以偉大的遠見卓識,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創造性構想。「一國兩制」構想首先被成功地運用於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中國政府按照「一國兩制」方針,通過艱難的外交談判,終於成功解決了香港回歸問題。
  • 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香港市民熱烈歡迎擁護支持「香港國安法」
    「很榮幸能夠親身見證一個新時代的開啟,對香港的明天充滿希望。」涉港國安立法於2020年6月30日,即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的前一天,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上獲得全票通過,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秋北的這句話,道出了絕大多數香港市民的心聲。
  • 東風浩蕩 春滿香江——寫在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
    東風浩蕩 春滿香江——寫在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 原標題:   世界上恐怕沒有哪一座城市,像香港一樣,百年來歷盡坎坷,終於回歸祖國,邁進歷史新紀元。
  • 浙港青年舉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交流活動 車俊致辭
    原標題:浙港青年舉行慶祝香港 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交流活動 7月31日,「四海一家·浙港同行」——浙港青年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主題交流活動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啟動。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車俊,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林武,香港新家園協會會長李思廉分别致辭。
  • 紫荊花開映香江——寫在香港回歸祖國22周年之際
    回歸祖國的22年,香港有努力,香港同胞有獲得。「前面風景,都可以入懷」聯通大灣區「蓮塘(香園圍)口岸粵港商務車『兩地牌』指標申領計劃正式啟動。」6月12日,廣東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宣布。
  • 林鄭月娥:今天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3年,意義重大
    【環球網報導】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站消息,7月1日上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出席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主辦的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系列活動啟動禮並致辭。林鄭月娥表示,非常高興出席今天(1日)的啟動禮,與大家一起為一系列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3年活動揭開序幕。她說,今天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3年,意義重大。
  • 香港回歸是哪一年幾月幾日?2017年香港回歸多少周年
    香港回歸是哪一年幾月幾日?2017年香港回歸多少周年  香港回歸是一個重要的日子,那麼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幾周年? 1997年7月1日凌晨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會場。(資料圖片)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201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
  • 香港上演「中國三大男高音」音樂會 慶祝回歸祖國20周年
    新華社香港5月8日電(記者丁梓懿)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香港歌劇院與香港北京交流協進會8日晚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中國三大男高音」音樂會。
  • 20年,香港被「狂飆的祖國」帶著飛跑
    在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到來前,《環球時報》記者赴港採訪,發現香港各界精英對香港在國家經濟中佔比下降的事實普遍樂觀面對,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的話說:「這是很正常的事……這是由於國家發展得快。」20年過去,昔日「人肉生意」最紅火的缽蘭街朗豪坊購物中心,已成為「轉型」的代表地標之一。「馬照跑,舞照跳。」這是回歸前中央對港人生活方式不變的形象描述,據說回歸後的首個賽馬日,有港媒以這句話為標題,顯現政權交接後的平穩過渡。他們也許不會想到,這樣的狀態會一直持續20年,並將繼續下去。「馬照跑、舞照跳」的生活不是順風順水得來的。
  •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 這些英文表達你都知道嗎?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 這些英文表達你都知道嗎? 2017-06-30 15:17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 見證香港回歸祖國的珍貴檔案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97年7月1日,香港擺脫英國長達100年的殖民統治回歸祖國。這既是中華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和正義事業的勝利。
  • 澳門喜迎回歸祖國20周年
    【環球時報赴澳門特派記者 白雲怡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德 葉藍】「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1999年12月20日,300名小朋友在大三巴牌坊前唱起《七子之歌》,將澳門回歸祖國的喜悅傳到全世界。17日,在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這首歌再次在網絡上傳唱,戳中很多人的淚點。
  • 香港灣仔區各界協會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暨第九屆執行委員會...
    央廣網香港6月16日(記者周偉琪)香港灣仔區各界協會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暨第九屆執行委員會就職典禮,已於 6 月 14 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三樓大禮堂盛大舉行。是晚出席嘉賓包括政商界名人,冠蓋雲集,高朋滿座,見證新一屆執行委員會就職,熱鬧非凡。
  • 在回歸祖國20周年 香港停車位的價格已是全球排名第一?
    據央視新聞報導,昨日中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香港,並對媒體發表講話。習近平主席將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的就職典禮,並視察香港特別行政區。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再現1997香港回歸
    》,近日曝光了七個故事之一——由薛曉路執導的《回歸》,還原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的盛況。本次發布的除了「回歸」故事預告和海報,還首度曝光了五位主演杜江、朱一龍、惠英紅、任達華、王洛勇的角色海報。在分離了154年後,為了保證香港分秒不差回歸祖國懷抱,無論軍人、警察,還是普通香港市民,陸港兩地同胞勠力同心。這背後也凝聚了他們共同的心聲——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