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蟒蛇精: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2020-12-17 小宇愛健身

西遊記中的蟒蛇精: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文/小宇愛健身

導讀:西行路上一共有九九八十一難,每一難都會告誡人們一個道理,其中有一難的妖怪為蟒蛇精,在與孫悟空打鬥中,將孫悟空吞吃到肚子裡,最後被孫悟空的金箍棒破腹而出,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人心不足蛇吞象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誘惑,若是不能抵抗住這些誘惑,又怎麼能夠成功?

比如說,清朝的大貪官和珅。

他是乾隆帝在位時期的第一寵臣,但是等到乾隆帝死後,他被下一任皇帝抄家賜死,外表的俊美的腐敗的官德,使他身上充滿了神秘,同時他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經典代表。

10歲的時候,和珅被送到皇宮接受教育,他從小聰明機靈,熟讀詩書與儒學經典,逐漸受到了乾隆帝的賞識,從此步步高升,登頂權力的舞臺,這是和珅最輝煌的時刻。

但是後來,登上高位的和珅利用手中的權力不停搜刮錢財,成了清朝的第一大貪官,他的財富堪比皇宮國庫,正是由於他搜颳了太多的民脂,使得嘉慶帝容他不得,在乾隆死後,和珅直接被賜死,留下了千古罵名。所以在面對誘惑時,腦子裡要有一個清楚的認知,知道什麼該拿什麼不該拿,時刻保持警惕心,這樣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世事到頭螳捕蟬

螳螂捕蟬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講的是樹上的一隻螳螂小心翼翼的捕捉自己的食物蟬,但是就在螳螂把蟬吞到肚子裡的時候,身後的一隻黃雀飛起,將螳螂吃掉,原先的獵手變為了獵物。

這就好比春秋戰國時期的吳國攻打楚國,再耗費心神吞吃掉楚國的時候,吳國也會被其他王朝趁虛而入,所以螳螂捕蟬的故事告訴我們,凡事都要考慮周全,不要隨隨便便的做決定,不然很有可能成為樹上的那隻螳螂。

西遊記的蟒蛇精

西遊記是吳承恩寫的一本諷刺小說,這位蟒蛇精在修煉成精後,需要喝人血來維持自己的美貌,村子裡的人深受其害,因此當孫悟空一行人來到村子時,村長就拜託孫悟空幫助他們剷除蟒蛇精。

在一番爭鬥之中,蟒蛇精張開了大嘴,將孫悟空吸到肚子裡,就在豬八戒和沙和尚正傷心的時候,突然蟒蛇精翻滾起來,拿著金箍棒的孫悟空也從蟒蛇精肚子裡飛了出來。

小宇觀點:事實證明,知足才能常樂,貪心只會讓人跌入地獄。

相關焦點

  • 當初《西遊記》中的蟒蛇精,原本以為是特效,看清實物後服了!
    《西遊記》這一部巨作雖然被多次的翻拍成影視作品,但是要說起最為經典的,很多人都會首先想起86年版的《西遊記》,當年在拍攝這一部影視作品的時候,國內的拍攝環境其實是比較艱苦的,但是這一部影視作品卻特別的精彩,引人入勝。
  • 西遊記不會開口說話的蟒蛇精,為何能與孫悟空大戰半天不敗?
    在品讀《西遊記》的時候,心中有過許多疑惑。有不少疑惑在結合原著上下文之後就豁然而解。可是,有些疑惑卻始終撲朔迷離,難得真解。  比如說,在唐僧師徒經過七絕山時,忽然遇上一個蟒蛇精。那蟒蛇精還畏懼陽光,不會說話,可見還是個未得人道得小妖。可是,這蟒蛇精卻與孫悟空大戰了半夜,方才敗逃。    這個疑問,在看了《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後,終於找到了答案。  在《詩話》第四回,唐僧一行在離開禮拜了觀音菩薩的香山禪院後,繼續西行,來到了一個蛇子國。
  • 《西遊記》中的蟒蛇精,真身居然不是特效,演員與真蟒蛇拍戲
    《西遊記》中的蟒蛇精,真身居然不是特效,演員與真蟒蛇拍戲 就像《西遊記》這部經典之作就流傳了很多年,如今再看一看覺得不過時。
  •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某些人過於貪婪、貪心不足,強烈的欲望會導致災禍降臨到自己身上,並把自身毀滅。這句俗語原從成詞「巴蛇吞象」演變而來的,「巴蛇吞象」出自《山海經》,其文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 西遊記的特效有多牛?看看蟒蛇精就知道了,實物簡直亮瞎眼球!
    西遊記的特效有多牛?看看蟒蛇精就知道了,實物亮瞎人眼球!不過作為一部神話劇,西遊記中也是有非常多的特效存在的,雖說放在現在可以用五毛錢來形容,但是放在當時已經是非常厲害的了,其中不乏經典畫面,直到現在還在被人膜拜。
  • 蟒蛇精:被豬八戒拍殘的啞巴妖怪
    >《西遊記》只是一本小說,不涉及現實的歷史、宗教 《西遊記》所構建的西遊世界,為虛幻的神話世界 《西遊記》裡的宗教、歷史,與現實的完全是兩回事 《西遊記》裡的神佛,更非現實中人們信仰的神佛
  • 西遊記裡出現的蟒蛇精竟然不是道具,讓我們不得不佩服老藝術家!
    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擁有著受眾範圍最廣闊的明晃晃的標籤,換句話說無論哪個年代的人來看都能從中找到共同語言,要知道在前三十年有很多人是不識字的所以品讀文學什麼的會因為自己的識字程度得到限制,隨著我國經濟的回升很多新鮮玩意也傳入了我國,電視機就是其中一個代表,因為電視機的上市使得影視行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 《華胥引》中雲公主原是《西遊記》的蛇精,專演惡毒皇后卻很善良
    雖然很多人看過她的戲,但卻不知道她的名字,她是出道20多年的老演員了,如果稍微提醒一下,你就會記得她,在2000年播出的《西遊記2》(86版續拍部分)第11集《絕域變通途》中飾演蟒蛇精,因修煉要喝人血,鬧得整個村個雞犬不寧,小時候看到蟒蛇精喝血時,真瘮得慌,後來被孫悟空和八戒打死了。
  • 祖師爺降服蟒蛇精|百家故事
    山神想了想,說:「敢在我們眼皮底下做這樣傷天害理的事情,估計只有三十裡之外黑風山裡,那條已經千年的蟒蛇精。」土地也早聽說這峽內有條千年得道的大蟒蛇,為非作歹,無奈自己神力有限,不能解一方苦難,於是,就搬來神兵把蟒蛇洞緊緊堵住。話說,蟒蛇精正在洞中尋歡作樂。
  • 西遊七絕山蟒蛇精是被遺忘的絕頂高手?力戰悟空、八戒半夜不敗!
    雖然這第二次請來的道士,也被蟒蛇精打死了,但是,這次的道士是有法術的。  書中說他:「令牌敲響,符水施為。驅神使將,拘到妖魑。」看來,這道士和車遲國的虎羊鹿三大仙有點像,學了一些驅神役鬼的法門。只是,他沒有想到,自己遇上的是一條修行了上千年的變異蟒蛇精。  蟒蛇雖然兇狠,可是,那凡人道士竟然也和蟒蛇從白天鬥到天黑。
  • 「人心不足蛇吞象」中的「象」並不指大象,那指的是啥?
    我們在日常俗語中形容一個人非常貪婪時經常會用到這句「人心不足蛇吞象」,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其實「人心不足蛇吞象」本意並非如此,而且,這句俗語中的「象」起初並不指的是大象。那麼這句話的本意到底是啥意思呢?那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句俗語的來歷吧!
  • 農村老人講箭河與絞腸關的地名故事:與楊八姐射殺蟒蛇精有關
    這蟒蛇精修煉了五百多年,來時騰雲駕霧,去時飛沙走石,到處吞噬人畜,沒多久,大峽谷四圍的人畜就讓它吃光了。這事三傳兩傳,傳到了楊八姐耳朵,她氣得柳眉倒豎杏眼圓睜,發誓非親手宰了這個孽障不可!這天,蟒蛇精正盤臥在路上等吃過往行人,老遠望見一位紅衣女子騎馬奔來,只見她身背雕弓,腰懸寶劍,像一團烈火。
  • 民間傳奇故事:夜遇蟒蛇精
    於是,走上去摸了摸,感覺有點冰涼而且還有點滑滑的,這時他忽然想起來,附近村名都說這一代有蟒蛇精出沒,莫非今天見到這個就是那蟒蛇精?他想了想,這蟒蛇精也太大了吧,這能吞下多少人啊!越想越害怕,但是不管在怎麼怕還是要去拿藥啊。他靜下來想了想,過了一會,見沒什麼動靜。膽子就開始大了。
  • 「人心不足蛇吞象」,蛇為什麼能吞下比自己大很多的獵物?
    註:本文中的CT掃描及三維重建工作完成於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高精度CT實驗室有句俗語叫「人心不足蛇吞象」,用來形容貪得無厭的人性。雖然,「蛇吞象」這一事件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但這生動地反映了蛇的吞食能力——大多數蛇類的確能吞下比自己頭和身體寬得多的獵物。
  • 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到底什麼意思?老農:碰到了用這三招
    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到底什麼意思?老農:碰到了用這三招生活中常常遇到各類人,當你碰到這『人心不足蛇吞象 』類型的人,你該怎麼辦?「蛇吞象」是辦不到的,它的用意不過是告誡人們不要「人心不足」,而要「知足」,不是有句成語叫「知足常樂」嗎? 其實,這句話背後還有一個典故, 相傳宋仁年間,深澤某村,一家人只有母子兩個人,母親年邁多病,不能幹活,日子過得很苦,兒子王妄,三十歲,沒討上老婆,靠賣草來維持生活。
  • 短語「人心不足蛇吞象」中的「象」到底說的是啥?不是大象!
    本期文章中我們就來說一說成語「人心不足蛇吞象」背後的故事,筆者先劇透一下:成語中的「象」原意並不是大象,您可能不贊成,別著急,聽小田慢慢說。世界上有兩種很極端的人,一種是特別容易滿足的人,比如說老婆。大多數人的老婆主內,收拾家務,為了家的整潔洗洗涮涮,還要照顧小孩子、做飯,一年下來也確實不容易。
  • 粉絲:人心不足蛇吞象!
    粉絲:人心不足蛇吞象!文/號外娛樂之朱娜 圖/網絡最近一段時間韓國的「網紅一哥」鄭萬珠遭遇牢獄之災,因為涉嫌發布虛假誇張廣告,而被韓國檢方求刑6個月。從曾經的網紅一哥成功把自己吃進監獄,真的是非常的唏噓。許多網友都表示:人心不足蛇吞象,自己好好的事業不繼續發展,變成這樣也是活該。
  • 童年噩夢:西遊記的蟒蛇精,錯愛的女二號,最後這個男人不敢看
    小時候總是會趁家長睡覺的時候偷偷看電視,在電視劇中總是有一些讓我們產生害怕的情景。童年噩夢可能只是一個犀利的眼神,一個微笑,一個裝扮等等。有哪些情節,哪些演員可以讓人稱為童年噩夢呢?《西遊記》幾乎是每個暑假都會去看的名著經典,劇中美女不盡其數,但唯有一個情節,讓娛妹到今天還害怕看到她。蟒蛇精片段,蟒蛇精是很漂亮的,但是她打扮成村裡人騙唐僧的時候,臉色蒼白,眼窩凹陷,不化妝簡直就是恐怖片,還時不時躲在那個角落奸計得逞的時候,微微一笑,簡直後脊梁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