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2月28日,當卡羅瑟斯發明尼龍之時,他絕對不會想到後世對於絲襪和比基尼如痴如醉如火山般的熱情,綿延至今。
一戰後,美國迅速發展起來的絲織工業非常龐大,「美國之絲織機械,共有十二萬架,實三倍於法國,出貨之量約十五倍於法。」因此它的原料來源就「不得不有賴於東方及歐洲產絲國家之供給,以資應用。」然而在雲之彼端,自鴉片戰爭直到1930年代,日本真絲(生絲)的生產逐漸趕超中國。「日人乃大事改良並增加生產,以迄求品質數量均過華絲。而華絲之美銷.因之減退。」
兩戰之間,國際局勢波譎雲詭。美國人驟然發現,作為商業和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的重要原料、夢寐以求的天然纖維之王的真絲越來越難買到。1928年,杜邦公司聘請了一位年輕的哈佛科學家華萊士·休姆·卡羅瑟斯(Wallace Hume Carothers)來領導一個有機聚合物的研究開發團隊,希望能找到一種人工合成的優秀替代品。
卡羅瑟斯出生於愛荷華州的伯靈頓,他在家中四個小孩排行老大,有一個弟弟跟兩個妹妹。1920年大學畢業後,進入伊利諾伊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24年起任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教師並榮獲博士學位。1926年入哈佛大學任教直到進入杜邦。
1931年夏天,在實驗中同事朱利安·希爾(Julian Hill / 1904-1996)在從反應器中取出熔融的聚酯時發現了一種有趣的現象:這種熔融的聚合物能像棉花糖那樣抽出絲來,而且這種纖維狀的細絲即使冷卻後還能繼續拉伸,拉伸長度可以達到原來的幾倍,經過冷拉伸後纖維的強度和彈性大大增加。他預感到這種特性可能具有重大的應用價值,有可能用熔融的聚合物來紡制纖維。
經過3年的艱苦摸索,卡羅瑟斯和他的同事們最終將注意力轉到己二胺和己二酸進行縮聚反應,終於在1935年2月28日合成出聚醯胺高分子化合物。卡羅瑟斯把它命名為「聚醯胺66」(第一個6表示二胺中的碳原子數,第二個6表示二酸中的碳原子數)。
1937年杜邦公司委託聯盟襪廠(Union Hosiery plant)秘密研製尼龍絲襪,同年第一雙尼龍長襪面世。這種由人類發明的化學合成物竟然以最撩人的方式,展現在紅男綠女面前。
1938年10月27日,杜邦在紐約世界博覽會上正式宣布,世界上第一種合成纖維誕生了,並將「聚醯胺66」這個冷冰冰的「科學詞」命名為熱情感性的「尼龍」 (Nylon)。尼龍後來在英語中成了「從煤、空氣、水或其他物質合成的,具有耐磨性、類似蛋白質化學結構的所有聚醯胺的總稱」。
1940年5月15日,4000000雙咖啡色尼龍絲襪在美國首發。歷史證明,女性已經準備好了。第一天,紐約72000雙售罄;四天內,4000000雙銷售過半。
1947年,英國人在諾丁漢造出了他們的第一雙尼龍絲襪。
時至今日,Eleganti(2016年併入Secrets in Lace集團旗下)還在那裡從事尼龍絲襪的生產,沒有間斷。
然而,尼龍之父並沒有看到這一天。1934年夏,在「聚醯胺66」研究期間,卡羅瑟斯離開工作消失了一段時間,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深度的抑鬱症迫使他驅車前往巴爾的摩向精神科醫生諮詢,併入院。
1937年1月8日他的妹妹Isobel因肺炎去世,這個噩耗亦使其病情更加嚴重。1937年4月29日,卡羅瑟斯在費城附近的一家旅館的房間內,喝下摻有氰化物的橘汁氣絕身亡。沒有發現任何遺囑。
就這樣,尼龍之父在痛苦落寞中逝去,在俗世中被遺忘。直到1988年,憑著獲獎的Pretty Polly的絲襪廣告,華萊士·休姆·卡羅瑟斯才開始被世人緬懷。
詩云: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PS.. 尼龍 VS. 錦綸:1954年,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工業部化工局把尼龍的研(仿)制任務下達給了瀋陽化工研究院和錦西化工廠。1958年試製成功,始稱「錦綸」。
尼龍故事之思源篇終於告罄。引用資料不能一一列舉,在此謝過。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權利方告知。匆匆而就,不免錯漏,望大拿斧正。轉載請註明出處:微信公眾號「直通法蘭西」。
下一篇「瘋狂女粉絲」準備素材中,敬請期待!
PS2..原創視頻,一分鐘絲襪影史之【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請點擊下面「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