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如畫的黃山景區東側,群峰環抱之中,有一人傑地靈之處—績溪。安徽績溪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徽商的故裡,徽文化、徽菜、徽墨的發源地,還素有「徽廚之鄉」、「徽墨之鄉」之稱,也有「無徽無成鎮,無績不成街」的說法。「
得益於徽文化的傳承,績溪人文薈萃,名士如林,歷代名人尤以胡氏為最,績溪縣是全國胡姓最重要的聚居地之一,在這裡,胡姓被公認為是家族最大、人數最多的姓氏,績溪胡氏,人才輩出,成為名門望族,現主要有四個支脈,被稱為「績溪四胡」,即「龍川胡」、「金紫胡」、「遵義胡」和「明經胡」。
明經胡氏後人中,為官者少,大多以做學問和經商著稱,最為知名者當數紅頂商人胡雪巖、國學大師、五四運動的先驅胡適等。
紅頂商人胡雪巖
胡光墉(1823~1885)字雪巖,胡雪巖的一生,極具戲劇性,他的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他通過結交權貴顯要,納粟助賑,為朝廷效犬馬之勞;洋務運動中,他聘洋匠、引設備,頗有勞績;左宗棠出關西徵,他籌糧械、借洋款,立下汗馬功勞。由於輔佐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補道,賜穿黃馬褂,在短短的幾十年裡,他由一個錢莊的夥計搖身一變,成為聞名於清朝朝野的紅頂商人。
籌設的胡慶餘堂成為國內規模較大的全面配製中成藥的國藥號,飲譽中外,對中國醫藥事業發展起了推動作用。胡雪巖是在在李鴻章和左宗棠兩派間官場和外國勢力的傾軋下最終失敗,胡雪巖抑鬱而死,可謂成也官場,敗也官場。胡雪巖是李鴻章 "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犧牲品",令人嘆惜。但其締造的商業帝國影響深遠,素有「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巖」和「為官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巖》」之諺語。
新文化運動的旗幟、北大校長胡適
胡適(1891年~1962年),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筆名胡適,字適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
胡適19歲考取庚子賠款官費生,留學美國,師從哲學家約翰·杜威,1917年夏回國,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宣揚個性解放、思想自由,與陳獨秀同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他的文章從創作理論的角度闡述新舊文學的區別,提倡新文學創作,又率先從事白話文學的創作,「五四運動」後,由「問題與主義之爭」開其端,倡導改良,1938~1942年出任國民政府駐美大使,193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9年去美國,1952年返臺,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長,1962年在臺北病逝。胡適信奉實用主義哲學,學術上影響最大的是提倡「大膽的假設、小心地求證」的治學方法。
國家主席胡錦濤
2002年11月15日,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與中外記者見面的當天,新華社向全世界發布了胡錦濤的簡歷:胡錦濤,男,漢族,1942年12月生,安徽績溪人……胡錦濤主席屬於龍川胡氏宗祠,2012年退居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