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頂帳篷,一輪明月,漫天星辰,三五好友,吹著涼風,擺點龍門陣,好不愜意。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與消費升級,以及私家車保有量的增長,再加上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露營逐漸成為市民越來越熱衷的旅遊方式。
如今,在重慶周邊有很多露營基地,例如鐵山坪草野星空露營基地、梁平百裡竹海露營基地、武隆夢幻谷露營基地、仙女山音樂節草地露營基地等,很受大家的追捧。那麼,重慶的露營基地現狀如何呢?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市民
露營成為避暑休閒好方式
8月6日,家住兩路的王林健又在和老婆商量這周去哪兒露營,上周他們才去了梁平蟠龍洞露營基地,對蟠龍洞露營基地的風景讚不絕口。
▲梁平區百裡竹海星空露營基地俯瞰 通訊員 熊偉 攝
「這個基地在梁平東山林場風景區裡,森林覆蓋率高、空氣清晰。」王林健告訴記者,當地氣溫比主城區要低五六度,晚上睡覺要蓋被子,很適合避暑。
王林健介紹,前幾年他都會讓孩子去貴州避暑,不過因為路途遙遠以及耽誤工作等原因,他總覺得去貴州不是最佳選擇。今年夏天,王林健聽很多喜歡自駕的朋友說可以帶著孩子到重慶周邊露營基地避暑,既涼快又讓孩子有了玩耍的地方。於是,從7月開始,每周周末,他就會選一個露營基地帶著孩子去露營。
露營之前,王林健花了3000多元錢購買了整套露營裝備。「去貴州避暑一個月也要用幾千元,還沒有留下什麼,我花3000多元,至少還有一套裝備。」他說,7月份,他們一家人就去了4個露營地,包括鐵山坪草野星空露營基地、仙女山音樂節草地露營基地、梁平蟠龍洞露營基地、金佛山南坡的風吹嶺草原露營基地。
王林健一家人在露營的同時,還認識了同樣喜歡露營的黃珍一家。
黃珍告訴記者,他們是從去年開始喜歡上露營的。「去年孩子只有4歲,周一到周五孩子都呆在家裡,周末外面又很熱,想帶孩子到重慶周邊避暑,但又不喜歡住農家樂,最終選擇了露營。」她說,孩子很喜歡野外,到了露營基地,摘花、抓蟲,玩得十分高興。她表示,露營還是比較花錢,比如去武隆周末露營兩天,就要花上千元。
探營
直接效益並不多,間接效益卻可觀
位於梁平東山林場風景區的蟠龍洞露營基地,是梁平眾多露營基地之一。蟠龍洞露營基地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們的露營基地建於2014年,僅停車場就有3000平方米,還有近萬平方米的露營基地分散在森林深處。
王先生介紹,近幾年,平均每年都有三千多人次來到蟠龍洞露營基地露營,夏天的時候前來露營的人尤其多。
武隆夢幻谷露營基地在重慶也十分有名。基地負責人表示,到了夏天,特別是天氣炎熱的時候,露營基地都會爆滿,每年來露營的人數達四五千人次。
▲露營基地的房車 通訊員 熊偉 攝
「露營直接帶來的經濟效益並不多,但間接經濟效益卻十分可觀。」武隆區旅發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進行了測算,露營基地一般收取10元一人的露營費,有的不收費,從這個層面看,露營基地沒有經濟效益。但從大的旅遊環境來看,一個露營愛好者能帶來很可觀的間接經濟效益,比如露營愛好者在露營時的食品消費、又比如有的露營愛好者會順便遊覽當地的其它景點等。
市場
重慶去年露營人數達十萬人次以上
如今露營好愛者越來越多,露營也逐漸向產業化發展。
重慶資深自駕遊專家劉全盛告訴記者,重慶的露營基地大大小小已有上百個,比如武隆夢幻谷露營基地、金佛山南坡的風吹嶺草原、豐都南天湖、仙女山音樂節草地露營基地等。
重慶資深露營地行業人士趙文華告訴記者,據業內統計,重慶去年露營人數已達到十萬人次以上。「重慶的露營花費人均在800元至1000元之間,如果按十萬人次計算,重慶的露營消費規模就達到了上億元。」趙文華說,這個消費還沒有算上購買露營裝備的開銷。
2019中國文旅度假產業峰會上發布的《2018中國露營地行業投資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已建成露營地1239個,在建451個,共計1690個。同時,在營地規模上,2018年露營地整體呈現小而美態勢,平均營位數量為228個,較去年(215個)略有增長。近半數營地平均接待量高於7萬人,佔比約43%,且淡旺季特徵明顯。2018年中國優秀露營地平均出租率40%,淡季優秀營地平均出租率為21%,旺季出租率為96%。根據報告預測,按每一個露營人口每年在露營上消費1000元的標準來計算,到2020年我國的露營消費規模將會達到1500億元。
不過,《2018中國露營地行業投資報告》同時指出,當前全國露營投資回報率較低。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優秀露營地營位收入與非營位收入各佔50%。相比之下,2017年優秀露營地營位收入與非營位收入的佔比分別為57%、43%;露營地投資規模較2017年有一定增長、平均投資強度、投資回報率卻下降。2018年優秀露營地平均投資回報率為3.4%,近半露營地投資回報率低於3%。
縱深
靠天吃飯 重慶今夏露營地空置現象突出
昨日,正在市內某景區自駕遊的劉全盛告訴記者,他去該景區露營中心看到,在裡面露營的人寥寥無幾。
▲露營基地利用率,空置高
「我在露營中心轉了一圈都沒有看到幾個人,我問工作人員,他們說即使是周末也沒有幾個人來露營。」劉全盛說,露營基地是「靠天吃飯」,特別是夏天,天氣越熱,露營人越多。像今年重慶的天氣就不是很熱,露營的人數比去年至少少一半,造成露營基地利用率低,空置現象突出。
蟠龍洞露營基地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今年因天氣原因,露營的人比去年少了一半以上。「去年8月份,每天都有露營的人,現在一周就周末人多點。」他表示,露營最好的時間就是6至8月份,過了就很少有露營者了。
除蟠龍洞露營基地,長壽湖高峰島、萬盛奧陶紀、雲陽岐山草場、豐都南天湖的露營基地同樣人氣不旺。「避暑的人都比往年少一半,更別說露營的人。」雲陽岐山草場負責人表示。
聲音
不能僅作為景區吸引人流的輔助 露營基地需提高自身產品研發能力
重慶旅遊研究院主任羅茲柏告訴記者,重慶很多地方和景區都在建露營基地,一個好點的露營基地就要投資幾十上百萬元,一般的也要十幾到二十萬元。
「一邊是花大價錢建露營基地,一邊是投資回報率低,但是還是要建,這是為什麼呢?」羅茲柏說,露營基地是最近十多年才興起的事物,各個地方和景區為了吸引人氣,只能從個性化需求出發,在風景區或者旅遊地建露營基地,以滿足不同旅遊愛好者的需要。「露營基地不賺錢,賺錢是人氣所帶來了間接經濟效益。」他說,露營基地依附於景區,能給景區帶來人流量的增加,從而給整個景區帶來質的提供。
羅茲柏告訴記者,想要提高投資回報,想要不再「靠天吃飯」,露營基地需提高自身產品研發能力,培育自己的露營地品牌。重慶的露營基數小、產品單一,目前無法單純依靠露營營地本身實現盈利,露營基地建設應以服務為主,藉助其他成熟行業的結構進行對標畫像。「比如仙女山藉助音樂節,突出草地露營,萬盛奧陶紀藉助玻璃橋,發展露營。」他說,露營基地需要利用景區優勢進行發展,而不能僅僅作為景區吸引人流的輔助而存在。
趙文華也表示,投資露營基地要保障投資回報率,那麼就需要綜合利用露營基地,開展主題鮮明、個性化、多樣化、有針對性能滿足不同人群的活動項目和豐富的服務內容:如親子拓展、森林空中穿越、定向越野、青少年戶外活動知識培訓、野外生存基本訓練、各類賽事活動、戶外音樂節等等,這樣才能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市場營銷方案,從而為露營基地帶來豐富的利益。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鄭三波 實習生 韓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