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 08:44 |浙江新聞客戶端-樂清日報 |記者 徐琴微
12月25日,「時代經典——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藝術作品展」在樂清周昌谷藝術館拉開帷幕,展出三位藝術大師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在各個階段的77件經典力作,輔以他們之間相識交往的文獻資料展示,讓參觀者在深入系統地了解三位國畫大師藝術成就的同時,進一步了解他們背後的丹青之誼和師友之情。
據了解,此次展覽由浙江省樂清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上海市嘉定區文化和旅遊局、江蘇省太倉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共同主辦,周昌谷藝術館、陸儼少藝術院、宋文治藝術館共同承辦。
三地聯展活化典藏
浙江樂清、上海嘉定、江蘇太倉是長三角三個重要節點城市,三地聯辦「時代經典——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藝術作品展」,再現周昌谷藝術館、陸儼少藝術院、宋文治藝術館三家館藏經典,既加強名家館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展覽合作,又將促進長三角、江浙滬文化藝術項目的交流與合作。
據了解,此次展覽是在三館舉辦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誕辰110、100、90周年系列活動後的又一次多元、多地、綜合疊加的系列活動,是單個大型紀念活動後的總結和集中展示。
為了使更多的人認識了解20世紀的中國畫,了解三位大師的藝術,除了在樂清周昌谷藝術館開展真跡此次還將在樂清博物館舉行高仿品播普展,展出99件高仿品,與周昌谷藝術館的真跡原作展同步開放,進行公共教育。
此外,還推出陸儼少山水畫藝術專題講座等系列講座。
據主辦方介紹,「時代經典——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藝術作品展」首展在上海嘉定陸儼少藝術院,也是周昌谷書畫作品首次在上海展出,共展出了周昌谷的《黃賓虹像》《吳昌碩像》《喜訊傳來》等24件書畫作品,受到了書畫名家和書畫愛好者的追捧。樂清是此次三地聯展的第二站,這場跨年大展將持續到2021年2月21日,跨越元旦和春節,展覽期間又逢寒假,機會難得,在家門口就可以看到這麼多名家大作,精彩不容錯過!預計明年下半年還將在江蘇宋文治藝術館開啟第三站的展出。
陸儼少《第一天穿草鞋》
時代經典齊聚樂清
走進樂清周昌谷藝術館二樓臨展廳,進門映入眼帘的便是周昌谷的《採蓮圖》、陸儼少的《雁蕩巖瀑》、宋文治的《春到江南》《新安江上》四幅巨幅立軸,感覺瞬間走近雋永深穆的陸儼少,蒼潤溫雅的宋文治,清新蒼鬱的周昌谷,感受著他們不同風格卻殊途同歸的獨特藝術魅力。
「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都是20世紀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家,這次展覽主要以他們的藝術交集和展覽動線來進行布展。」陸儼少藝術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提倡藝術家為人民服務,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布展時就將陸儼少的《第一天穿草鞋》周昌谷《送肥圖》等反映祖國新貌的畫作展現在同一個展區裡。一樓臨展廳,三張花卉圖一字排開,分別是陸儼少的《花開四季香》、宋文治的《輕影迎風圖》、周昌谷的《超山雪景》等花卉圖。
此次展覽選取了三人藝術生涯中的重要作品,可以使觀者更好地了解二十世紀中國畫壇背後探索與革新的藝術歷程。
陸儼少是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人,寓詩、書、畫於一爐,開創「陸家山水」,其山水畫表現題材廣泛,尤其是峽江、杜甫詩意、新中國畫等題材,藝術表現豐富,開創性地運用勾雲、畫水、留白、墨塊四大技法,獨具一格。上世紀80年代初,他在全國高等美術院校率先招收山水畫研究生,培養了一批高水平的專業人才,並建立了一整套科學的山水畫教育體系。他藝術成就斐然,成為我國當代傑出的山水畫大師,與李可染有「南陸北李」之美稱。
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陸儼少開始他的人物主題性創作實踐,如此次展出的《第一天穿草鞋》《上山下鄉支援農業建設》,作品中人物刻畫形象生動,在重視造型的基礎上結合其自身重筆墨的藝術特色,獨具一格,同時面向人民大眾,走向社會生活,是充滿希望的新生活風貌的寫照。
代表陸儼少重要藝術成就的「峽江系列」必不可少。畫作《滿峽開帆》以俯瞰視角入筆,令人有下臨千尺之驚嘆,畫面下部山石峭壁,上部流動江水,一動一靜,險絕之勢頓現。畫水法為留白與密線結合,以破江水之平,更添一種奔湧、浩淼氣勢。
此外,還展出了他的杜甫詩意圖系列10件作品,內容各不相同。難得的是,樂清的市民和書畫愛好者還有眼福可以看到陸儼少一本8件套的書法冊頁。其行草《自作詩一首》,與周昌谷的草書《毛主席語錄》並排展示。
宋文治是江蘇太倉人,一生致力於山水畫的繼承、創新和研究,將不斷發展變化的新山水和當代生活的觀察與體驗融入藝術創作之中,從傳統繪畫中提煉出新的時代精神和筆墨意蘊,為推動當代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新金陵畫派」的主要代表。
宋文治擅長以傳統筆墨描繪現代大型建築場景,畫面協調。他曾參觀新安江水電站,連續創作了兩幅《新安江水庫》,其中一件便在此次展覽中展出。該作品取水電站全貌,遼遠開闊,景貌壯美,其中,筆墨塑造、構圖經營、設色渲染無不顯示出畫家深厚的傳統素養。
江南水鄉是貫穿宋文治整個創作生涯的藝術母題。展品《春到江南》描繪了蘇州洞庭山麓遠望太湖的景觀,圖中林木分別以墨與色點綴,墨色蘊厚,色彩淡麗。
周昌谷是浙江樂清人,幼年即初露藝術才華,1955年,他創作的中國畫《兩個羊羔》榮獲第五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金質獎章,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在美術方面爭得的第一個國際,載譽畫壇。此後三十餘年,他致力於中國人物畫教學與創作,與李震堅、方增先、顧生嶽、宋忠元等共創「浙派人物畫」,建立了現代中國人物畫教學新體系,在全國影響很大。
周昌谷在其絢爛而短暫的藝術生涯中大膽進行中國水墨寫意繪畫中色彩問題的研究與實踐,力求熔古今中外諸元素於一爐。此次展出的《黃賓虹像》是周昌谷最早也是最好的賓虹畫像圖之一。描繪的是對景寫生的情景,賓虹先生一手拿鉛筆一手拿著速寫本,端坐椅上,聚精會神地在觀察,這是落筆前的那一剎那,非常傳神。作為周昌谷先生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兩隻羊羔》水墨淡彩,構圖簡潔明快,線條生動肯定,全圖充滿藏區風情。
宋文治《白雲澗泉》
鍾情山水師友情深
「『丹青之誼』板塊是此次展覽的亮點之一。」 周昌谷藝術館負責人興奮地告訴記者,此次展覽,挖掘到了一些新發現的文獻資料,以三人交往為切入點,通過三人之間的藝術往來,以研帶展,進而對三人藝術成就進行分別展示和論述,並引出對二十世紀中國畫發展的大背景思考,以及三人在上世紀中國畫探索和發展中的影響和意義。
「很湊巧,這次找到了陸儼少先生分別寫給宋文治和周昌谷的書法冊頁。」該負責人指著展櫃裡曬出的冊頁告訴記者。
陸儼少與宋文治上世紀40年代末相識於嘉定南翔,此後,亦師亦友的關係貫穿了兩人的藝術生涯,長達半個世紀,成為畫壇一段佳話。
陸儼少與周昌谷則因上世紀60年代初都曾在浙江美術學院任教而相識,書畫藝術使二人相識相知。周昌谷身為雁蕩之子,對雁蕩有著濃濃的赤子情懷。陸儼少一生畫山畫水,與雁蕩山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陸儼少傳記》一書中有專門的一節《獨愛雁蕩》。陸儼少論及雁蕩山時說:「世人多重黃山,故黃山畫派,大行於世。我獨愛雁蕩,認為遠較黃山能入畫,它雄奇樸茂,大巧若拙,厚重而高峙,似醜而實秀,為他山所無。故我多畫雁蕩。」並且他認為「東南泉石之勝,當推雁蕩為第一。」 陸儼少先生於六十年代在浙江美院任教之時便常帶學生去雁蕩山寫生創作,之後又多次前去。在其後期的山水畫創作中,僅表現雁蕩的作品就有數百幅之多。此次展出了陸儼少的《雁蕩巖瀑》《雁蕩勝景》《靈峰聳秀》和《雁蕩鐵城障》4幅雁蕩題材作品。
1963年,陸儼少先生帶美院學生到雁蕩寫生,而周昌谷正是雁蕩山人,所以陸儼少曾畫山水大冊一開贈周昌谷。還曾在上紀紀70年代為周昌谷《雁蕩詩畫冊》作題跋。1982年為周昌谷畫展題名。
周昌谷57歲英年早逝,陸儼少聞訊十分悲痛,為其書墓志銘,並作《苦澀的懷念》一文寄託哀思。此次展出了刊登陸儼少《昌谷周年祭》和《苦澀的懷念》的西冷藝報等實物資料。
1974年中秋節前,周昌谷來到上海瑞金路嶽父家小住,陸儼少知曉之後便相約吃飯,並與周昌谷合作《蕉林少女圖》,周昌谷畫一持花少女,陸儼少則補上蕉竹,這件作品也成為兩人友誼的見證 。
1987年,聽聞樂清將為周昌谷建造紀念館的事情之後,陸儼少揮筆寫下:「雁蕩山將籌建畫家周昌谷紀念館,人傑地靈,足為名山增色」,這件作品現今藏於樂清市區中心公園內的周昌谷紀念館。這件書法作品也首次亮相與觀眾見面。
周昌谷與宋文治兩人都是當時國內畫壇青年畫家的翹楚,且都與陸儼少先生相識,所以兩人的相交也就水到渠成了。根據宋文治之子宋玉麟提供的最新資料,1962年,周昌谷曾贈宋文治作品《香蕉熟了》。如此看來,兩人應於1962年或在此之前就已相識。《香蕉熟了》這次以UV列印形式第一次呈現,打開了一段塵封已久的丹青之誼。
周昌谷《滿載而歸》
160885709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