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顧問蔡瀾「求生欲強」,不敢評價中國菜,用一個詞來敷衍

2020-12-16 豆子媽育兒

《舌尖》顧問蔡瀾「求生欲強」,不敢評價中國菜,用一個詞來敷衍!

看過《舌尖上的中國》這個美食節目的人都知道,中國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而且在我們國家,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美食,每個季節也有不一樣的美食,比如在春天的時候,人們可以吃到新鮮的竹筍,新鮮的野菜,這些都是大自然給予我們最好的饋贈,說到中國菜,作為《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蔡瀾是很有發言權的。

蔡瀾是一個資深的美食家,平時沒事的時候,蔡瀾老師也喜歡去全國各地去走一走,嘗一嘗世界各地的美食,體驗一下不同區域的飲食文化,在吃這一方面,他是很有話語權的,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呢?蔡瀾先生之前就分享過一篇關於國宴菜「開水白菜」的做法,可能是因為配圖不正確,所以遭到了網友的質疑。

很多網友覺得他做的這道菜跟國宴上的「開水白菜」並不符合,而且是自己亂寫的,還有的網友質疑說這不是他寫的,比價較真的網友還表示說,用他的方法做出來的「開水白菜」並不是很美味,所以感覺是錯誤的食譜,對於網友的質疑,蔡瀾先生也是百口莫辯。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每個地方都有一些代表性的食物,如果你說他們那裡的飯菜不好吃的話,就會受到人身攻擊,網友的力量也是很強大的,所以蔡瀾老先生求生欲強,不敢隨意評價中國菜,畢竟網友太厲害了,想了半天,用一個詞來敷衍!這個詞就是「有趣」!

不管是遇到什麼樣的中國菜,蔡瀾老師總是用這個詞來形容,不管是好不好吃,賣相如何,他不知道該如何評價時,總會用這個詞來形容,雖然感覺有些敷衍,但我感覺確實很有趣,畢竟中國的美食文化也確實有意思,你覺得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美食:《舌尖》總顧問蔡瀾的「死前必吃」清單
    愛吃的人就算只有五十年懂得欣賞,那把每天吃的菜統統加起來,得出的結果也會是個天文數字。網上不都流行一句話麼,叫做「自古以來,喜歡就是給買好吃的。」所以,在有生之年,怎樣才能吃到美食便是一個大問題。近日,《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蔡瀾先生就發表專欄文章,數盡天下美食,寫成「死前必吃」清單。
  • 「食神」蔡瀾評價火鍋應該消失,一些外國網民也不樂意了!
    在一檔節目中,素有「食神」美稱的蔡瀾在評價火鍋時說道:火鍋沒有文化價值,讓火鍋消失吧!很多網友不樂意了。就有網友說道:中國火鍋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從肉湯到各種醬汁的配料順序。丟掉火鍋暴露了你的無知,暴露了你無法發現事物中的文化細節。還有網友不樂意道:可能是他從未吃過一頓好的火鍋,我替他難過。
  • 蔡瀾點亮舌尖上的美學人生:美食和人生總是有著完美的契合點
    真沒想到,一個不起眼的肉夾饃,一碗臊子麵竟然彌補了我行程未果的全部遺憾。面韌而不皮,澆頭很香。饃不油不酥,但脆軟層次分明,從牙齒到舌尖,過渡得很流暢。一邊吃一邊感慨,每種食物和吃法只有在自己的發源地才最對味,無論保鮮技術再先進,物流再通達,都難以保留和傳遞出完整的味和道。
  • 蔡瀾品鑑創意新菜「墨汁墨魚丸」,直呼好吃,網友:白送我都不吃
    如今提起蔡瀾先生,相信國內很多人對他並沒有什麼印象。但是如果說起《舌尖上的中國》,大家就非常熟悉了,其實蔡瀾先生就是我們國內中央電視臺《舌尖上的中國》的總顧問,而且他在香港還跟武俠小說金庸等四人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可見蔡瀾先生在美食界的影響力可謂是舉足輕重。
  • 蔡瀾:真正的香港「食神」
    如今黃沾、金庸先後作古,「香港四大才子」只剩下了兩個,倪業已封筆,唯有蔡瀾風光依舊,出書,代言,開飯館,上節目,做顧問……忙得不亦樂乎,也賺得盆滿缽滿。蔡瀾似乎沒有什麼代表作,不過,也不妨礙這小老頭快樂似神仙。「食神」這個稱號或許就是他的代表作,除了蔡瀾,誰還更配稱作香港的「食神」呢?
  • 「香港電影傳奇」蔡瀾,從香港初代美食博主,到《舌尖》總顧問
    1963年,蔡瀾回到香港做電影監製,與許多邵氏演員過從甚密,其中就包括嶽華,因為嶽華的女朋友是倪匡的妹妹亦舒,幾次碰面之後,蔡瀾和倪匡也成了好哥們。倪匡見蔡瀾是個文化人,影評寫得那麼溜,又把蔡瀾介紹給金庸,讓蔡瀾給《明報》寫點東西,金庸當然欣然接受,想要開專欄、搞特刊都大力支持。
  • 對於美食家蔡瀾來說,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是什麼?
    說起蔡瀾,這是一個美食家,作家,旅行家,電影人,《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開講啦》特邀講師,更是與金庸、倪匡、黃霑並稱「香港四大才子」。書的封面上印著這幾個字:行路天下,吃情不減。這短短八個字,是蔡瀾本身的真實寫照,也是這本著作的精華所在。一個城市,幾種特色食物,無論是海外還是國內,他總痴情於最好吃的那一個,即使坐飛機也要去海外吃一碗華僑做的麵條。
  • 蔡瀾:吃好喝好,就是功德圓滿
    - 1 -飲食活字典,《舌尖》總顧問「 他是我見過的「最會吃的人」」今年79歲的蔡瀾,身上有滿滿的頭銜:美食家、作家、電影監製、主持人、商人;與金庸、黃霑、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著名「下飯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的總顧問……但老爺子最為人所熟知的標籤,還是「當代食神」:寫了近40年的美食專欄,出版《蔡瀾美食地圖》《蔡瀾旅行食記
  • 蔡瀾的美食之旅,美食家沈宏非帶他去的「汪姐私房菜」非常好
    這檔節目就是《舌尖上的中國》,這檔節目當時讓看節目的觀眾是又愛又恨,每次都被饞的嗷嗷直叫!而蔡瀾先生就是這檔節目的總顧問!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這位是妥妥的老饕!對各地美食都有研究。而在我們中國內地,也有這樣一位美食家。這位同樣也是《舌尖上的中國》顧問。而且在吃貨的心中地位非常的高!這位就是我們中國內地的美食家「沈宏非」。
  • 「老頑童」蔡瀾:活得有趣,才不負「我活過」
    《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新周刊》年度生活家。有「食神」美稱。在香港,蔡瀾的文字在各大報刊雜誌隨處可見,簡短、輕鬆、易懂,書籍、電影、旅遊、美食、時尚、人生,聲色犬馬,家長裡短,無所不包。香港一些餐廳喜歡懸掛蔡瀾的食評作為宣傳,或菜單上標出「蔡瀾推薦」四個字,招徠顧客。
  • 如何辨別蔡瀾推薦的美食店好不好吃?只要掌握了「這個」方法就好
    蔡瀾先生大家都是知道的,以前的時候只是在廣州和香港地區的知名度很高,但是自從中國的頂尖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出現後,大家對那個掛著總顧問的名頭,叫做蔡瀾的人非常的感興趣,所以很多的朋友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然後就被這位老先生的履歷嚇了一跳!
  • 潮汕「三道菜」被蔡瀾列入《死前必吃清單》,最後一道菜快失傳了
    特別是對很多吃貨來說,這要成為一個美食家,是它們畢生都想要完成的夢想。每天遊歷各大山川河流、繁華的都市與窮鄉僻壤,跟當地最近特色的美食打交道,這想想是很美好的,但是如此宏偉的美食家夢想,卻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在做到的呢。在中國真的有這個人,他就是蔡瀾先生,蔡瀾先生是香港的四大才子之一,而且也是實至名歸的美食家。
  • 「食神」蔡瀾熱愛的餐廳之一,貴陽這家順德菜徵服全貴陽嘴刁患者
    還被美食家蔡瀾評為「最熱愛的二十三餐廳之一」。蔡瀾:祖籍廣東潮州,現任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中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曾特邀蔡瀾作為節目總顧問。與金庸、黃沾、倪匡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有"食神"美稱。
  • 蔡瀾寫食評始於遭侍者無禮 稱中國傳統菜是基礎
    蔡瀾歷經30年的文字生涯,至今出版過200多本書,卻是首次出版自選集。因為「文章是好是壞,自己清楚」,於是他重新審視過去的文字,略覺不佳便狠心刪掉,剩下來的就收錄書中。計劃共出七輯28冊,這次推出的第一輯4冊,每冊都有一個才子氣濃鬱的書名。
  • 為什麼蔡瀾推薦的店不好吃?馬家輝:他不願一句話毀掉別人事業!
    蔡瀾與金庸、倪匡和黃沾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同時也是電影製片人、監製,專欄作家,以及《舌尖上的中國》節目的總顧問,並有著「食神」的美稱。縱覽他的人生履歷,可以說是真正的「率性而活」,金庸先生也曾經評價蔡瀾「論風流多藝我不如蔡瀾,他是一個真正瀟灑的人」!擁有無數光環的他,最被人熟知的依然是他美食家的身份!
  • 77歲「食神」,《舌尖上的中國》的總顧問,為一碗粉尋覓幾十年
    蔡瀾先生的祖籍是廣東潮州人,做為潮州人對「吃食」天生就不曾含糊。所以旅居在世界各地時,他不斷探尋各地的美食,發表了各種食經與遊記,還參與了各種美食節目的製作,並且是《舌尖上的中國》的總顧問。除了寫作、美食節目外,蔡瀾並沒有輕易滿足,他開始做出自己的美食品牌,再到蔡瀾越南粉店在香港中環、深圳海岸城開業。
  • 蔡瀾《死前必吃清單》之潮汕響螺,比鮑參翅肚更珍貴,網友:識吃
    如今在每個吃貨的心中,都種著一個小小美食家的夢想,夢想著有一天,能夠遊歷山川河流、窮鄉僻壤,跟當地最具有特色的美食打交道,這該是多麼美好。可如今在這個世界上能實現這個美食家夢想的人屈指可數,我們中國香港的蔡瀾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 一家私房菜,同時得到了蔡瀾和沈宏非的認可,這種美食值得品嘗
    蔡瀾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在香港的名氣非常的大,但是內地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後來因為《舌尖上的中國》這檔節目被很多人熟悉,從此他的名字被更多的人知道。品嘗各地的美食是他愛好之一,在節目中他會為大家推薦各地美食,也就成為這檔節目的美食總顧問。
  • 蔡瀾的店,終於來北京啦
    9月3日正式營業小分隊第一時間帶你看推薦單品酥皮山楂叉燒包、芙蓉蛋白春卷、古法馬拉糕店名:蔡瀾港式點心專門店 坐標:西直門| 蔡瀾點心來北京啦|=深圳人氣超高 =深圳人氣超高的蔡瀾港式點心終於來北京啦,在深圳一共有3家店,每家的好評都很多。
  • 這是《舌尖上的中國3》?簡直不敢相認
    色、香、味,都不對口。或許你們也猜到了,我要說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 第三季》。12年,《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從此,「舌尖」成為了一個溢美之詞。可惜,這樣一個飽含濃鬱香味的「美詞」,被自己玩臭了。今年大年初四,《舌尖3》一出,「舌尖」這個金字招牌就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