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跡天氣氣象服務的「漸進式」拓展:從大眾到企業端用戶

2020-12-18 光明網

下載MP3

提示:請右鍵選擇「目標另存為」下載音頻。

  從「看天色今天可能會下雨」到以周和天,以市和縣為單位和區域的天氣預報,人們對天氣預報一直是剛需,並且越來越個性化。從國外著名的氣象公司TWC、WNI到國內天氣類APP墨跡天氣,在氣象預報上都是抱緊科技的大腿,更個性化和更精準化服務用戶。

  近日,墨跡天氣就對外宣布,經過兩年ToB業務的拓展,已經拿下了包括美團、餓了麼、百度外賣等大外賣平臺的氣象服務訂單。為了準確預報天氣,國外的天氣預報一般都和氣象公司合作,氣象公司為天氣預報播報方提供圖表的模式,3D圖像等供電臺電視臺作為天氣預報播報;而AR技術也被應用到了天氣預報上,使得常規的天氣預報實現炫酷的效果。近幾年的國內,也出現了像墨跡天氣這樣一批氣象領域的創新型公司,將AI新技術應用於氣象大數據分析,為用戶提供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氣象服務和生活服務,在商業化氣象服務領域也取得不俗的成績。

  AI加持下的短時預報實現氣象服務「個性化」

  AI是一種工具,只有將自己熟悉的領域與AI結合才能更好地應用。墨跡天氣的氣象數據量和氣象行業知識為人工智慧的應用提供了合適的應用場景。

  據了解,墨跡天氣與專業氣象機構如中國國家氣象局,美國NOAA(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GFS,歐洲EC(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日本氣象衛星數據以及中國國家氣象局合作每天獲取500G左右的氣象數據外,還設立了自己的時景社區,在這樣一個實時天氣社區,每天約有十萬天氣照片上傳到時景社區,總氣象圖片資源達億級。一份公開數據顯示,墨跡天氣擁有的用戶數量級每天融合後的數據達百億級,總數據量更是已經達到數千TB。

  在中長期的天氣預報外,墨跡天氣也將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應用到傳統氣象領域。基於海量數據和氣象知識,機器學習可以去學習這些氣象數據在歷史上的變化趨勢,分析氣象大數據,從而做到分鐘級、公裡級的短時預報。對於更多的企業和人群來說,「某一街區未來兩小時的會不會下雨」遠比「今天會不會下雨」更有價值。

  AI加持下的空氣品質指數的預測,「觀雲識天」的功能以及更生活化的服務,比如, 穿衣指數、釣魚指數、過敏指數等也滿足了特定人群的需求……

  精準短時預報解決企業級用戶痛點

  當然,墨跡天氣的氣象服務不僅可以幫助用戶更好做出生活決策,在網約車,外賣平臺,快遞業興起的現在,許多企業就需要根據精準的氣象服務來調配資源,幫助企業提高效率,減少資源浪費。

  在送餐高峰期如果遭遇一場陣雨可能給平臺帶來巨大損失,比如餓了麼就曾經預測過一場陣雨造成的損失可能是百萬級別的。短時預報的意義尤其凸顯出來了,墨跡天氣與餓了麼配送平臺合作,通過打通數據建立配送模型,基於歷史短時預報天氣數據、歷史外賣配送數據、最新短時預報天氣數據等制定餓了麼「未來2小時的配送計劃」,提醒外賣員預防雨雪、準備裝備,也針對有可能造成的積水、積雪的區域做出規避,幫助外賣員在惡劣天氣挑選最佳路線並為用戶預估外賣配送時間。據餓了麼公開數據顯示,在智能調度系統幫助下,餓了麼配送時長由30分鐘縮短至28.62分鐘,準時率和好評率達99%。

  有了餓了麼的成功案例,近兩年墨跡天氣又拿下了京東到家和美團等多個平臺的氣象服務訂單。墨跡天氣相關負責人表示,與外賣平臺合作,主要在四個方面起到作用:送餐時長的賠付策略、騎手的賠付策略、外賣平臺的運力調度和中長期的績效預估。

  除了外賣行業,在交通物流和戶外賽事,展覽等方面,企業也表現出對氣象服務的強勁需求。2017年6月,奔馳在深圳灣體育中心舉辦「GLA SUV粉絲瘋會」及梅賽德斯-奔馳GLA SUV夏日狂潮音樂派對」,便遭遇了天氣因素會否造成活動無法順利舉辦的擔憂。墨跡天氣氣象研究院部署了專門針對此次活動的短時預報等氣象服務,進行了發布頻次從剛開始的一天一次預報信息,到當天的連續密集型發布,短短三天累計提供了11期專業的精細化氣象服務,重點在活動入場兩小時內,活動時段兩小時以及活動結束時兩小時進行短時預報,活動主辦方根據實時天氣情況安排調整活動時間,順利推進了活動的進行。

  在國內,企業級市場對於氣象服務的需求雖然剛剛起步,已經開始表現出旺盛需求,滴滴出行就曾開出10萬美金的價錢,尋找算法預測用車供需關係。電力、農業、運輸等各個行業都表現出對氣象服務的旺盛需求。同時,氣象服務在國外也有成功模式可以做參考。世界上最大的氣象數據公司是美國的TWC,就在為iPhone,安卓手機(除中國區)提供天氣數據外,還在航空、保險、零售等領域有超過5000家客戶,可以為航空公司提供飛行全時段的氣象服務和優化建議。而在日本,每天有超過6000艘貨輪、7000次航班都在使用WNI的氣象服務。

  有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氣象影響到的產業價值在美國達到1600億美元,在歐洲超過2600億美元,日本100億美元。而在國內,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曾預計,到2025年,包括氣象科技服務、氣象信息服務等在內的氣象服務市場規模將達約3000億元。

相關焦點

  • 從天氣應用到氣象服務平臺 墨跡天氣實現C端+B端全方位布局
    當前,隨著網際網路流量紅利的日益衰退,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平臺開始面臨C端發展的瓶頸,如何突破行業「天花板」構建屬於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成為眾多網際網路平臺在發展中面臨的首要議題。作為國內領先的氣象服務平臺,墨跡天氣通過為用戶提供精準全面的天氣查詢服務,在成立10年間累積了7億用戶,月活用戶超過1.5億,佔據了國內C端氣象服務市場近70%的份額。
  • 從天氣應用到氣象服務平臺 墨跡天氣實現C端 B端全方位布局
    作為國內領先的氣象服務平臺,墨跡天氣通過為用戶提供精準全面的天氣查詢服務,在成立10年間累積了7億用戶,月活用戶超過1.5億,佔據了國內C端氣象服務市場近70%的份額。同時,洞察到B端氣象服務的廣闊市場,墨跡天氣於2016年成立了企業氣象服務品牌「墨跡赤必」,布局B端市場,突破傳統氣象商業模式的局限,實現了「C端B端」的全方位戰略布局。
  • 氣象賦能,墨跡天氣轉型升級氣象綜合服務平臺
    當前,隨著網際網路+、5G、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信息化及新興技術正在改變著世界產業的格局,而這樣的改變,在依託技術發展的氣象服務行業尤為明顯:在C端,用戶的需求日益多樣化,氣象企業需要不斷升級產品的使用體驗;在B端,越來越多行業企業開始意識到氣象服務對於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專業的氣象服務解決方案成為剛需。
  • 墨跡天氣十年:從 APP 運營商到綜合氣象服務商
    在To B轉型的大浪潮下,墨跡天氣也在2016年開始布局商業氣象服務。許多骨灰級墨跡用戶都不知道的是,如今包括美團、餓了麼在內的絕大多數外賣平臺,都在使用墨跡天氣的氣象數據。十年過後,墨跡天氣已不再是一款單純的手機App,而是演變成為了一個兼顧C端、B端的商業氣象服務平臺。2020年,墨跡天氣的第一個十年已經過去。
  • AI加持企業氣象服務 墨跡天氣將做中國的TWC
    近日,墨跡天氣對外宣布,經過兩年To B業務的拓展,公司已經拿下了包括美團、餓了麼、百度外賣等大外賣平臺的氣象服務訂單。這標誌著墨跡天氣已經在企業端市場完成了跨越式發展。其實,從墨跡天氣把AI技術引用到天氣服務,就可以看的出其進軍企業端市場的決心。
  • 貼近用戶生活需求,墨跡天氣讓氣象服務更有「溫度」
    而以墨跡天氣為代表的天氣類應用,正是人們獲取天氣信息的第一手渠道。在傳統的天氣預報中,人們一般只能查看當天或一周以內的天氣情況,這樣的預報方式範圍十分局限,且預報準確率低,早已無法滿足信息化時代人們的多樣化生活和出行需求。對此,作為擁有6.5億龐大用戶群體的網際網路氣象服務平臺,墨跡天氣開始思考如何提供更全面、更精細、更貼近生活需求的氣象服務。
  • 墨跡天氣持續發力B端 已和多家頭部企業達成合作
    目前墨跡天氣已積累了超過6.5億的用戶,日活用戶超過5000萬,月活用戶達1.47億,佔據了國內C端氣象服務市場近70%的份額。不過隨著各大手機廠商紛紛推出自家的天氣軟體,墨跡天氣在C端上的發展逐漸面臨天花板。近年來墨跡也意識到C端和B端的雙重需求,將業務範圍從C端逐漸向B端擴展。
  • 用AI賦能氣象 墨跡天氣挖掘氣象生意
    據觀察,當前公益性質的天氣預報服務存在的短板主要表現在天氣預報主要停留在「面」的預報層面,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精準的氣象服務是氣象領域企業的機會。  提供精準氣象服務需要對擁有海量數據以及對海量數據的技術分析。
  • 推首款預警空氣淨化器,墨跡天氣成為氣象服務獨角獸的三個啟示
    無論是褚橙的傳統農業領域還是像餓了麼這樣的網際網路新興業務領域,對專業氣象數據服務有著需求的B端企業在國內還有很多,今天的中石油、省氣象局、華東空管局等都已經在使用墨跡天氣的數據服務。據墨跡天氣高級技術總監王磊透露,針對B端的短時氣象數據服務於2015年底正式推向市場,針對B端推出的數據服務主要集中在短時預報方面,而且在這方面墨跡天氣已經將AI技術應用到氣象預報中,利用FCN網絡(全卷積網絡)和Conv-LSTM網絡(長短時記憶網絡)技術,實現機器短時預報。
  • 中國版TWC:墨跡天氣演練國內氣象服務新商業
    TWC的神奇之處不僅在於它的前身只是一家做且僅做 24 小時天氣預報的電視臺,還在於其B端和C端的業務板塊:C端,TWC佔據了全美約51%的氣象服務市場份額,可為個人用戶定製各種各樣的天氣預報服務,比如上班路線上不同區域的雨量分布,3D動態街道路況信息等。
  • 2020氣象協會年會在南信大召開 墨跡天氣氣象服務能力獲行業認可
    會議以「打造中國氣象產業2.0」為主題,中國氣象局領導、業界知名專家學者以及以墨跡天氣為代表的氣象相關行業企業代表共數百人出席了此次大會,共話產業發展。 在大會上,墨跡天氣CEO金犁憑藉其在國內氣象服務科技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以及在氣象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應用中所產生的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實力斬獲「風雲人才」獎。
  • 打破傳統氣象技術限制,墨跡赤必開拓商業氣象服務市場
    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從航空到物流,從交通到零售……越來越多行業發展與氣象息息相關,氣象服務在行業企業的發展中已不可或缺。從企業氣象服務的需求中,逐漸誕生出一片新藍海。2016年,中國開始開放商業氣象服務市場,作為國內領先的氣象服務機構,墨跡天氣由此為契機,開始切入企業級的氣象服務,並成立了企業氣象服務品牌——墨跡赤必,著力從天氣場景中挖掘更多服務能力。
  • 墨跡天氣企業服務品牌墨跡赤必,專注商業氣象解決方案
    二、豐富廣泛的氣象數據源  基於墨跡天氣10年的歷史氣象數據積累和處理能力,墨跡赤必在氣象數據源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除了有來自雷達、衛星的氣象數據源外,墨跡赤必還與國內外專業的氣象機構合作,每天可以獲取數百G的天氣數據;此外,來源於墨跡天氣6.5億用戶上傳到時景社區的「用戶眾包數據」,為墨跡天氣增加了遍布全球的天氣糾錯員,後臺智能識別可以根據照片信息自動進行天氣信息校正,從而實現 UGC 輔助 PGC,PGC 指導 UGC 的良性循環,可以較好地為官方氣象數據作補充。
  • 墨跡天氣:打通天氣與生活的連接 讓氣象服務更貼近用戶
    墨跡天氣:打通天氣與生活的連接 讓氣象服務更貼近用戶時間:2020-12-17 16:41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墨跡天氣:打通天氣與生活的連接,讓氣象服務更貼近用戶 出門上學或上班時,人們都會查看天氣軟體,根據天氣情況增減衣物、決定是否要攜帶雨具;旅行出差前,人們也都會查詢當地及差旅地未來幾日的天氣情況
  • 墨跡天氣副總裁李李:氣象服務助力旅遊精細化
    安徽避暑旅遊資源豐富,氣象條件良好,相信通過這次發布會讓更多人了解到安徽避暑旅遊目的地和旅遊氣候資源的優勢。墨跡天氣作為一家成立10年的氣象服務平臺,在氣象技術及精細化預報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希望後續基於墨跡天氣APP客戶端多場景的天氣服務及墨跡天氣6.5億用戶的優勢與主辦單位共同合作挖掘和推廣安徽避暑旅遊氣象服務,助力安徽省避暑旅遊經濟發展。
  • 墨跡天氣:打通天氣與生活的連接,讓氣象服務更貼近用戶
    作為國內領先的氣象服務平臺,墨跡天氣憑藉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深耕生活氣象場景化服務,打通天氣與生活之間的連接,成為輔助用戶出行、生活決策的「神器」。在提升預報精準度的同時,墨跡天氣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深度學習等先進技術,深耕天氣+場景服務,將氣象服務融入到生活中的各個場景,提供千人千面的生活氣象場景服務,滿足用戶多樣化的服務訴求。
  • 墨跡天氣攜手鴻蒙系統 以精細化氣象服務助力全場景生態建設
    服務超過6.5億用戶,在氣象領域有著10年積累的墨跡天氣,作為鴻蒙系統合作的先行者、服務提供者和生態系統的建設者,已經與華為達成鴻蒙智能手錶、鴻蒙BU座艙(車機)、華為Hicar、鴻蒙手機端應用的定製合作,並已陸續進入開發階段。
  • 墨跡天氣企業服務品牌墨跡赤必,為農險氣象解決方案提供精準服務
    今年6月以來,我國南方地區遭遇多輪強降雨,部分地區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造成農田被淹、山體滑坡、公路橋梁損壞等問題,進而導致農作物減產,企業生產遭到破壞,群眾生命安全和財產收入遭受嚴重損失。  如何更好預防惡劣氣象導致的損失?成為農險企業以及墨跡赤必等氣象服務機構亟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 極光(JG.US)與墨跡天氣達成戰略合作,助力實現用戶與平臺雙贏
    近日,中國領先的移動開發者服務提供商極光(Aurora Mobile,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JG)與國內領先的綜合氣象服務平臺北京墨跡風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墨跡天氣)在APP消息推送與用戶增長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
  • 從6.5億用戶到3000億藍海市場,墨跡天氣的下一個十年
    墨跡天氣的轉型可以追溯到2016年,就在中國的氣象服務市場開放一年之後,它們就宣布布局B端企業級和G端政府級的氣象服務。截至目前,汽車、智能家居、航空、物流、保險等領域的公司都出現在他們的客戶名單中。墨跡天氣氣象工程師對鈦媒體表示,鼓勵用戶把氣象災害的實景視頻上傳到平臺,可以實現政企民的多贏,一方面即時反饋與平臺數據能力的結合,可以減少災害天氣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把對民眾防災減災的有用數據同步到平臺上,優化平臺的服務和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