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0月28日訊 2020第十屆中國機場商業及零售高峰論壇今天在海口開幕,本屆論壇以「智慧機場、智慧商業——打造高效、便捷的航旅出行體驗」為主題,匯集500多位來自國內外機場、品牌、零售商、餐飲運營商、技術供應商以及致力於機場商業發展的個人和組織,就疫情常態下「機場商業發展創新之路;海南免稅的影響;機場數位化商業發展創新之路」等以上幾大核心問題展開深入探討,旨在履行社會職責的同時推動中國機場商業的改革,優化商業環境,提高服務品質,豐富商業品類,打造旅客心目中最具體驗的機場新地標。論壇為期兩天,將分海南免稅、疫情常態化機場數位化商業發展創新之路兩大版塊展開討論。
今年自從疫情以來,民航客流量遭遇大幅下滑,機場非航空性業務中的有稅商業和免稅商業遭受巨大衝擊,隨著國內疫情逐漸改善,歐美等國家感染確診人數攀升,全球進入疫情常態化階段,國內的機場商業及零售行業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
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最大和消費最高的出境遊市場,因此當中國旅客減少海外出行、多條國際航線停航之後,海外機場的有稅和免稅收入受到明顯影響。據旅遊研究機構ForwardKeys在最新聲明中表示,疫情對人們旅行的抑制已經蔓延到周邊國家。在除中國內地和香港以外的亞太其他地區,3月和4月的出境旅遊將減少10.5%,這意味著海外機場的零售收入會受到更大的衝擊。
論壇上,海口國際投資促進局副局長彭懷安推介海南自貿港政策,瑞銀集團執行董陳欣主持了海南免稅方面的討論,並發表了題為《中國是否會重塑全球旅遊零售市場格局》演講。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社會服務行業首席分析師劉越男、浙商證券交通運輸&社會服務行業首席分析師李丹、旅購(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及創始人叢刊等人參與討論。
討論中嘉賓們提到,我國目前的免稅經濟發展空間將進一步擴大,海南免稅將引領中國旅遊零售行業的復甦。2020年6月1日,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提出「放寬離島免稅購物額度至每年每人10萬元,擴大免稅商品種類」,這無疑是給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注入一劑「強心劑」。與此同時,王府井獲得免稅牌照,說明新政落地後,國內的免稅經濟發展空間非常大。 在王府井之前,國內僅有7家持牌企業,時隔9年後才新增一家,意味著政策正在放寬。可以預料的是,在未來政策紅利下,參與免稅布局的企業越來越多,競爭也只會更加激烈。
不容忽視的是,我國內地機場商業發展現狀與商業發展成熟的國家機場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據統計,2019年旅客運輸量達到6.6億人次,同比增長7.9%,運輸機場數量238個其中千萬級機場39個。在我國由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轉變的過程中,機場商業潛力的充分抓取和釋放是其中重要領域之一,對於我國內地機場商業發展現狀,可以用有差距,有潛力來概括。我國的機場商業以零售業態為主,佔比達到60%-70%,與商業發展成熟的國家機場的差距仍十分明顯。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機場客流雖逐年持續高增長,但中國機場零售和餐飲店「同城不同價」的不合理高價始終不能激活消費,機場商業業態單一,服務單調,環境不得體也直接降低了消費者的體驗和產生不願消費的牴觸心理。
機場零售業正在蓬勃發展,除了增加實體店數量,機場也在利用個性化與技術來提升服務。如何改造業態單一的機場暱?如何利用新技術來提高旅客體驗和延長旅客開心購物時間? 如何布局才能讓旅客在機場有熟悉的場景,有驚喜地收穫和很有感覺?論壇上,就以上多方面棘手問題,嘉賓們都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旅購(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叢刊談到「旅購」平臺如何給旅客提供服務,「旅購」數據化如何給機場帶來價值;愛筆(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祁瑞峰講起AI作為新科技,如何讓賦能智慧機場;鼎誠國際發展(香港)有限公司副總裁李衡指出疫情常態化階段機場商業何去何從的行業痛點;AI機器時代創始人CEO楊威講訴了內循環常態化下的機場渠道用戶價值重構;埃爾坡AIRPO CEO祝偉龍則為大家描述、構想了數位化轉型重塑機場商業的想像空間。
據悉,中國機場商業及零售高峰會議已經成為國內機場商業及零售行業一年一度的高端峰會,致力於打造一個可共同探討中國機場商業未來的健康及可持續發展策略及挖掘合作機會。(丁海根 林夢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