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2 23: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 市民防科研所「 物探技術在民防工程探查中的應用研究」課題通過專家驗收。
專題會上,經質詢討論,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研究成果內容豐富,資料詳實;課題組對綜合物探方法應用於上海市早期民防工程的探測技術進行的系統研究,技術路線正確,結論可信,研究成果具有創新性;課題組編制的《上海市民防工程物探探查工作指南》,對規範民防工程物探探查技術、提高民防工程探查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民防工程是保障戰時人員與物資掩蔽、人民防空指揮、醫療救護等而單獨修建的地下防護建築,以及結合地面建築修建的戰時可用於防空的地下室。
由於歷史原因,部分早期民防工程缺乏準確詳細的設計、施工等信息,且由於民防工程深埋地下,難以通過直觀的手段進行探查,無法做到隱患早發現、早控制、早治理,對城市安全和建設造成一定影響。
在此背景下,上海市民防科學研究所聯合上海新地海洋公司開展了《物探技術在民防工程探查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研究工作。
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簡稱物探,是一種無損探測地下目標的方法,可通過觀測和研究各種地球物理場(如地磁場、彈性波場、電磁場等)的變化來探測地下目標體的結構和分布。
課題組對上海市早期民防工程進行了前期調研,了解到由於上海市城區建築物密集程度高、工程環境複雜、地面幹擾因素多,開展民防工程物探工作時探測效果不明顯。
通過對在靜安、黃浦等區選取的十數個典型民防工程進行現場探查研究,分析不同建造類型、不同材質、不同幹擾環境的民防工程探測案例,發現採用綜合地球物理探測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探測識別效果。
課題組在儀器設備選擇、採集觀測和施工、數據處理、正反演和綜合解釋等方面課題組提出了一套有效的適用於上海地區地質地球物理條件下的地球物理方法探查、數據處理流程,並形成民防工程探查工作指南,為上海市民防工程探查和隱患排除等提供重要技術支撐,對確保早期民防工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原標題:《用物探技術給早期民防工程做「CT」 ——市民防科研所「物探技術在民防工程探查中的應用研究」通過專家驗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