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韓國,外國人最先做的就是換錢。時常停留於人們視線之內的紙幣裡到底有些什麼,您留意過嗎?韓國的紙幣分萬、五千、一千三種面額。紙幣的正面印有韓國代表性的偉大人物世宗大王(1397—1450)、李珥(1536—1584)和李滉(1501—1570)的頭像;紙幣的背面則是與各偉人相關聯的地方。如萬元紙幣上的慶會樓、五千元上的烏竹軒以及千元上的陶山書院。
1.萬元紙幣上的世宗大王和景福宮慶會樓
世宗大王 [在位1418 —1450]
印於萬元紙幣正面的世宗大王是朝鮮王朝的第四代皇帝,他不僅創造了使用至今的韓國文字,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也頗有建樹。
世宗大王的頭像旁,還印有建成於1438年的自動水漏。雖然這個由當時最有名的科學家蔣英實依世宗大王之命而建的水漏未能保存下來,但1536年在此基礎上改良的水漏卻至今仍保存在德壽宮內。
景福宮慶會樓
景福宮中的慶會樓無論從規模還是美觀的角度來看,在韓國都是最典型的樓閣。雖然今天,周圍有蔥鬱的樹林和供遊人休息的長椅,但在幾百年前這裡是不能隨便出入的。慶會樓最初是世宗大王(1937—1450)的父親太宗(1367—1422)修建的,當年,景福宮內的池塘裡建有一個小島,慶會樓就在這座小島上,後來到了世宗時期進行了擴建。那裡曾是舉辦國家大型慶祝活動及宴請外交使臣的地方,壬辰倭亂(1592—1598)時被大火付之一炬。現在我們看到的慶會樓重建於1867年,東西長128米,南北寬113米,屋簷高翹非常雄偉。
參觀要點
映照在水面上的慶會樓最為美麗。池塘上有三座大小不一的石橋與慶會樓相連接,供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使用。石橋上刻著保護慶會樓的吉祥動物的模樣,不過遺憾的是,其中四不象的口部在6?25戰爭期間遭到大炮的轟擊而被損壞。韓國人相信慶會樓之所以會保留至今是四不象的功勞。
2.五千元紙幣上的李珥和他的舊居—烏竹軒
李珥[1536-1584]
李珥,29歲之前先後參加過9次官吏考試,且每次都名列第一,因此成為一代「風流人物」;與李滉(1501 —1570)一起被認為是性理學的「兩大先驅」。他曾經大膽提出多種政治思想和性理學理論,並努力應用於實際政治,但經歷重重坎坷
烏竹軒
位於江原道江陵市的烏竹軒,建於朝鮮時代中宗(1506—1544在位),是目前住宅中歷史最悠久的一處。五千元紙幣正面的烏竹軒,是朝鮮時代著名學者兼政治家李珥的故居,也是身為朝鮮時代第一位女畫家,即李珥的母親申師任堂(1504—1551)的出生地。烏竹軒內有烏竹軒市立博物,在這裡可以參觀到申師任堂的有關資料。
參觀要點
五千元紙幣上李珥頭像旁邊是李珥兒時用過的硯臺圖案,該硯臺保管在烏竹軒的御製閣。
3.千元紙幣上的李滉和凝聚著書生精神的陶山書院
李滉[1501 —1570]
和李珥一起被認為是性理學兩大先驅。曾一度「指引迷津」的李滉,1559年毅然辭掉官職,回到故鄉,專心研究學問和培養弟子。刻在千元紙幣上的投壺,是一種用箭往罐和罈子裡投的遊戲,為幼時的李滉所喜愛。據說,他曾經通過這個遊戲,了解前來求學的人鑽研和投入的潛能
陶山書院
位於慶尚北道安東市。李滉生前在陶山私塾授課並培養了大批學生,在他去世後,由學生和弟子們創建了這個書院。李滉學識淵博、人品正值,因此為紀念他刻苦鑽研學問的精神而修建的這所書院,也受到朝廷和學術界的尊敬,雖然已經去世幾百年,但這裡仍然是慶尚道地區儒學者的匯集之地。朝鮮末期書院紛紛被廢除,但唯獨這裡和其他2處被赦免;書院內藏有4,000多本書和李滉生前使用過的物品。
參觀要點
仔細觀察千元紙幣上的陶山書院,在的千元上的N字母上邊有一顆松樹,不過很快又從眼前消失。這顆本生長在日本的金松,由韓國第5屆總統樸正熙(1917-1979)植種在這裡,但輿論界一致認為該松樹與陶山書院的氣氛和形象不相協調,所以計劃在今年年內將遷移到其他地方。另外,陶山書院後院的槐花樹也已枯死
(責任編輯:鄭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