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
臨安春雨初霽
陸遊【宋代】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賞析】
>>>注釋
世味:人生滋味;社會人情。
客:客居。
京華:京城之美稱。因京城是文物、人才匯集之地,故稱。
深巷:很長的巷道。
明朝:明日早晨。
矮紙:短紙、小紙。
斜行:傾斜的行列。
草:指草書。
晴窗:明亮的窗戶。
細乳:沏茶時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分茶:宋元時煎茶之法。注湯後用箸攪茶乳,使湯水波紋幻變成種種形狀。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這裡用作代稱。是詩人對自己的謙稱。
風塵嘆:因風塵而嘆息。暗指不必擔心京城的不良風氣會汙染自己的品質。
>>>結構賞析
首聯開口就言「世味」之「薄」,並驚問「誰令騎馬客京華」。陸遊時年已六十二歲,不僅長期宦海沉浮,而且壯志未酬,又兼個人生活的種種不幸,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發出悲嘆,說出對世態炎涼的內心感受。這種悲嘆也許在別人身上是無可疑問的,而對於「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的陸遊來說,卻顯得不盡合乎情理。此奉詔入京,被任命為嚴州知州。對於一生奮鬥不息、始終矢志不渝地實現自己的報國理想的陸遊來說,授之以權,使之報國有門,竟會引起他「誰」的疑問。
頷聯點出「詩眼」,也是陸遊的名句,語言清新雋永。詩人隻身住在小樓上,徹夜聽著春雨的淅瀝;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告訴人們春已深了。綿綿的春雨,由詩人的聽覺中寫出;而淡蕩的春光,則在賣花聲裡透出。寫得形象而有深致。傳說這兩句詩後來傳入宮中,深為孝宗所稱賞,可見一時傳頌之廣。用比較明快的字眼表達自己的鬱悶和惆悵,以明媚的春光作為背景,與詩人的落寞情懷構成鮮明的對比。
頸聯,作者無事而作草書,晴窗下品著清茗,表面上看,是極閒適恬靜的境界,然而在這背後,正藏著詩人無限的感慨與牢騷。陸遊素來有為國家作一番轟轟烈烈事業的宏願,而嚴州知府的職位本與他的素志不合,何況覲見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國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詩人卻在以作書品茶消磨時光,真是無聊而可悲!
尾聯不僅道出了羈旅風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惡濁,久居為其所化的意思。詩人聲稱清明不遠,應早日回家,而不願在所謂「人間天堂」的江南臨安久留。詩人應召入京,卻只匆匆一過,便拂袖而去。作者這裡反用其意,其實是自我解嘲。
>>>參考譯文
如今的世態人情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賣杏花。鋪開小紙從容的斜寫著草書,在小雨初晴的窗邊細細的煮水、沏茶、撇沫,試品名茶。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髒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書呆子普洱茶品牌店】
書香門第,一生香隨
有詩·有茶·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