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小七整理資料的時候,發現TVB有一部新劇的評價相當不錯。
由黃永賢執導,黃偉強編劇,郭晉安、馬國明、唐詩詠、李佳芯、姜大衛等人主演的醫療劇……
《白色強人》。
目前已經播出了5集,豆瓣評分高達8.6,相當高的分數了。
這部劇有三大看點:
第一大看點:香港公益醫院的龍頭醫院——明成北醫院的醫生們爭分奪秒、救死扶傷的故事。
主要聚焦在三個科室(以下內容有劇透):
1、腦神經外科:由楊逸滔、林學祈、呂靄寧等醫生及護士組成。
楊逸滔(郭晉安飾演):明成北醫院的副院長,外科主任、腦神經外科主管醫生,香港腦神經外科的權威,在明成北的勢力就非常大,按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在明成北,職位最高的是院長呂仲學,但勢力最大的不是他。」
2、心胸肺科:由唐明、程洛雯、鄭志堅、潘懷德、方書婷等醫生及護士組成。
唐明(馬國明飾演):明成北醫院心胸肺科主管醫生,香港心胸肺科的權威,一心只想治病救人,為了治病救人,他可以置香港醫療制度於不顧,行醫13年,被醫發局聆訊5次。
程洛雯(李佳芯飾演):心胸肺科副顧問醫生,醫生也非常高明,原本和唐明是競爭對手的關係,但是在相處的過程中,很欣賞馬國明的工作能力及處事態度,後期將會有曖昧的感情線。
3、急診科:由余湛琛、蘇怡、林紹良等醫生及護士組成。
蘇怡(唐詩詠飾演):急診科副顧問醫生,是一個認真負責,細心為病人著想的醫生,原本與唐明是一對夫妻,但因為理念不同而離婚。
看過《妙手仁心》、《On Call 36小時》等TVB醫療劇的朋友們,肯定對劇裡治病救人的場景不陌生。
第二大看點:通過一個又一個患者,反映出香港的一些現實問題,比如醫患倫理關係,醫療制度和救人之間的衝突等等。
舉兩個有代表性的例子:
1、第五集有一個精神障礙患者衝到幼兒園裡,用刀刺傷幼兒園老師及小孩,警察來了之後,開槍擊中這個精神障礙患者的頭部,對於要不要救這個精神障礙患者,醫生和受害者家屬的觀點是衝突的。
受害者家屬這個精神障礙患者是殺人兇手,本身就該死,就不應該救。
而醫生認為殺人兇手也是病人,一樣有治病的權利。
2、當紅明星因為隆胸手術導致肺出現問題,要立刻做手術,但是消息洩露,輿論對明星非常不利,明星希望醫生對媒體撒謊,隱瞞真正的病因,否則就不做手術。
這個要求實在是不可思議,從來沒有聽說過用自己的身體來威脅醫生的,而且根據香港的醫療程序,作為醫生的唐明,不能對公眾撒謊,好幾個醫生勸唐明不要踩線,但是,唐明還真的按照她這個要求做了。
像這種值得思考的案例還有很多,有些案例我們還能分清楚對錯,而有些案例其實是無解的(比如上面那個精神障礙患者的案例),因為立場不同,思考的方向也會完全不同。
第三大看點:醫改權鬥。
我們先簡單地來了解一下香港的醫療體系。
眾所周知,香港的醫療保障制度曾經被公認為當今世界最好的醫療保障制度之一,是以政府為主,市場為輔,公營和私營醫療系統組成的雙層醫療架構。
符合資格人士(所有持有香港身份證的市民、香港居民的11歲以下兒童、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認可的其他人士)去公立醫院和診所看病要支付的費用非常低廉,自從2017年6月18日起,醫院管理局轄下醫療服務的收費標準如下:
有經濟困難而不能負擔這些費用的香港居民,還可以申請醫療費用減免。
如果不符合資格的話,收費標準則截然不同:
為什麼醫療費用的差別會這麼大呢?
因為符合資格人士的醫療費用是由政府補貼的,劇裡講述了一組數據,1996年,政府用於醫療服務的財政撥款是227億,到2018年,已經達到了529個億。
這個醫療制度當然好,但是,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的話,政府的公營醫療體制很快就會支撐不住,怎麼辦?
只有進行醫療改革。
楊逸滔就有一套醫改方案:
以明成北醫院作為試點,將公營醫院私有化,在股票市場上上市集資,估計最少可以集資100億,到時候不只可以解決醫院的營運和發展的經費,還可以解決補貼給市民的資金。
但是,楊逸滔的頂頭上司明成北醫院院長呂仲學(姜大衛飾演)卻反對他這個醫改的方案。
至於反對的原因嘛,劇裡只淡淡地點了一下呂仲學對楊逸滔的人品有質疑,他認為楊逸滔是一個非常戀權的人,在以後的劇情裡,可能我們還會看到他們之間產生矛盾的深層次原因。
兩個人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明成北醫院就成了他們的權鬥戰場。
俗話說:「官大一級壓死人」,按道理來說,呂仲學作為楊逸滔的直屬上司,他們之間要鬥,呂仲學應該佔上風才對。
但事實恰好相反,楊逸滔反而是優勢多的那一個。
首先:楊逸滔做事不擇手段。
為了達到醫改的目的,他可以利用自己的醫術來威脅病人家屬。
可以拿合約威脅同事。
也可以結交權貴人士,做各種交易。
其次:楊逸滔有醫發局行政總監溫銘章(張達倫飾演)的支持,而明成北醫院正是醫發局的下屬公立醫院。
在他們的操作下,呂仲學的合約到期之後,醫發局決定不與呂仲學續約,而距離合約到期之日,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
第三:楊逸滔有傳媒的支持,更方便製造輿論和打擊對手。
儘管呂仲學處於下風,但是很明顯,他也並不會坐以待斃,為了對抗楊逸滔,他千方百計地將心胸肺科天才醫生唐明請到了明成北醫院。
而明成北醫院的其他醫生呢?
同樣不可能置身事外,他們可能會被利誘,可能會被威逼,可能會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能差別只在於,有些人是主動站隊,有些人是被動不得已被卷進來。
2019年的華語劇,高開低走的有好幾部。
比如昨天在白玉蘭斬獲了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的《都挺好》,剛開始播出的時候豆瓣評分8.5,結束的時候豆瓣評分降到了7.8。
比如被網友們無限期待的《破冰行動》,剛開始播出的時候豆瓣評分高達8.6,結束的時候豆瓣評分只有7.1。
還有同樣加了權鬥的TVB警匪劇《鐵探》,剛開始播出的時候豆瓣評分也有8.5,結束的時候豆瓣評分7.5,相差整整1分。
《白色強人》會不會也像《鐵探》一樣高開低走,讓網友們失望呢?
小七查了一下,2016年,導演羅永賢、黃偉強就合作過一部豆瓣評分7.8的職場權鬥劇《律政強人》,講述的是律師行老闆卓繼堯因擔心被下屬劉謹昌謀朝篡位,遂招攬張強加入以牽制對方,展開律師樓內一場權力遊戲的故事,這個故事架構,和《白色強人》還是有一點類似的。
3年時間過去,羅永賢、黃偉強應該會更有經驗吧。
所以,《白色強人》或許會比《律政強人》好一些?
本文由「影視小七說」原創,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們請點讚、分享哦,更多的影視劇推薦及評論,請繼續關注我們哦~
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