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採購原材料開始,製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
對供應鏈這一複雜系統,為了取得良好的績效,必須找到有效的協調管理方法,供應鏈管理思想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提出的。供應鏈管理是指在滿足一定的客戶服務水平的條件下,為了使整個供應鏈系統成本達到最小而把供應商、製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組織在一起來進行的產品製造、轉運、分銷及銷售的管理方法。隨著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全球市場競爭日益加劇,要想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必須通過供應鏈管理來降低運營成本並簡化商業流程,因此高效的供應鏈管理在當今的商業活動中變得至關重要,而物流信息技術在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物流信息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的作用
2.1 降低供應鏈成本
物流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得供應鏈中大量的事務處理已完全信息化、自動化,供應鏈中的任何人員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有可能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大大降低了信息的獲得成本,拓寬了信息傳播渠道。目前,世界上廣泛使用的EDI技術,用於供應鏈管理中的商業數據交換,這不僅可以將供應商、製造企業、零售企業、顧客和銀行連接起來,可以在供應鏈範圍內實現無紙化貿易,還可以提高供應鏈系統的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和物流成本,確保了信息獲得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2.2 優化供應鏈中資源配置,提高服務水平
供應鏈管理是在滿足服務水平需要的同時,為了使得系統成本最小而採用的將供應商、製造商、倉庫和商店有效地結合成一體來生產商品,並把正確數量的商品在正確的時間配送到正確地點。在整個供應鏈管理中往往需要置備大規模的倉庫設施,因此,為了保證及時、準確、安全、經濟地將商品送達需求者,需要對現有那些服務水平低的物漉設施進行合理規劃和技術改造。應用物流信息技術,物流企業就可以根據商品的需求特點與供應特點將散置的分屬不同系統的物流設施資源連接起來,經過科學規劃和重組,發揮物流設施和服務的最大化優勢,提高服務水平,優化供應鏈管理。
2.3 建立供應鏈的協作網絡,提高運作效率
供應鏈管理有助於企業在全球範圍內與供應商和銷售商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形成長期的戰略聯盟。物流信息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可以對企業的業務信息和知識進行集成與共享,在完善的供應鏈網絡環境下,實現供應鏈整體的效益最優。當所有供應鏈參與方都朝著相同的目標努力,那麼它們對最終市場的影響會達到最大,而較大的影響會導致較大的收益,所有的供應鏈參與方都可以通過合作而不僅僅是競爭得益。合作夥伴之間的協作,在共同的供應鏈目標指引下.也會使得供應鏈管理變得更簡潔、高效。
2.4 改變供應鏈企業的業務流程,獲得競爭優勢
傳統供應鏈企業的業務流程往往是跨部門,甚至是跨企業的,不利於供應鏈的暢通。要想改變整個供應鏈的業務流程,實現良性循環互動,必須有一個以物流信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來支撐。物流信息技術可以將上下遊企業的經濟行為以及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能行為協調起來。促使企業對原有的組織和運作模式重塑,對傳統的以組織功能為中心的企業進行以流程為中心的業務流程再造。同時,企業應向顧客提供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增值服務,同顧客建立穩定的長期聯繫,以獲得競爭優勢。
3、物流信息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
供應鏈管理中的物流信息技術有很多種,其中核心的技術主要包括條碼技術、射頻技術(RF)、電子數據交換(EDI)、全球衛星定位系統(cP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
3.1 條碼技術
條碼技術是在計算機的應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它是為實現對信息的自動掃描而設計的,是一種實現快速、準確而可靠地採集數據的有效手段。它具有輸入速度快、可靠性高、操作簡單、靈活實用、經濟便宜等特點。
在供應鏈管理中,企業為了能迅速、準確地識別商品,自動讀取有關商品的信息,廣泛地應用條形碼技術。條碼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對物流中的物品進行標識和描述的方法,藉助自動識別技術、POS系統、EDI等現代技術手段。企業可以隨時了解有關產品在供應鏈上的位置,並及時做出反應。當今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興起的電子訂貨系統(EOS)、及時響應(QuickResponse)、自動連續補貨(CRP)等供應鏈管理系統中,都離不開條碼技術的應用。條碼技術是實現POS系統、EDI、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的技術基礎,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的重要技術手段。
3.2 射頻技術
射頻技術是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可通過無限電信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射頻技術具有條形碼所不具備的防水、防磁、耐高溫、使用壽命長、讀取距離遠、標籤上數據可以加密、存儲數據容量更大、存儲信息更改自如等優點。對於供應鏈管理來說,射頻技術因其識別距離遠,不局限於視線;射頻識別卡具有讀寫能力,可攜帶大量數據,難以偽造,且有智能等特性而備受矚目。射頻技術在物料跟蹤、運載工具和貨架識別等要求非接觸數據採集和交換的場合,或要求頻繁改變數據內容的場合尤為適用。在實際應用中,射頻技術能夠使供應鏈的透明度大大提高,物品能在供應鏈的任何地方被實時地追蹤,同時消除了以往整個供應鏈體系中各環節上的人工錯誤。安裝在工廠、配送中心、倉庫及商場貨架上的閱讀器能夠自動記錄物品在從生產線到最終的消費者整個供應鏈中的流動。同時,射頻技術還可以幫助一個企業大幅提高貨物、信息管理的效率,讓供應鏈上的企業互聯,從而更加準確地接收反饋信息,控制需求信息,優化整個供應鏈。
3.3 EDI技術
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一種利用計算機進行商務處理的新方法,它是將貿易、運輸、保險、銀行和海關的信息。用一種國際公認的標準格式,通過計算機通信網絡使各有關部門、公司和企業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處理,並完成以貿易為中心的全部業務過程。EDI是按照通信協議、依據各行各業的事務處理模式形成一個信息標準,經數據通信網絡在計算機應用系統之間以電子的方式交換商業文件,減少甚至取消了紙張、票據等書面文件的來往,因而也被稱為「無紙貿易」。EDI具有快速、及時、價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以及不受時空限制等諸多優點。
近年來,EDI在供應鏈管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供應鏈管理應用中,EDI是供應鏈企業信息集成的一種重要工具,是一種在合作夥伴企業之間交互信息的有效技術手段,特別是在全球進行合作貿易時,它是在供應鏈中聯接節點企業的商業應用系統的媒介。通過EDI,供應鏈上的企業可以快速獲得信息,提供更好的服務;減少紙面作業,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並且能為企業提供實質性的、戰略性的好處,如改善運作、改善與客戶的關係、提高對客戶的響應、縮短事務處理周期、減少訂貨周期中的不確定性,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等。
3.4 GPS技術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具有在於、高於競爭對手的不可取代的消費品質和價值,即消費者剩餘價值。為顧客創造更大的消費足額剩餘價值的能力,就是供應鏈的核心競爭能力和競爭優勢的源泉。
V=A/k=A』/k+A"/k
A/X』來自於供應鏈的相似性,A"/X」則來自於供應鏈的差異化。提高消費效用A」通常要通過改變產品質量與服務質量、增強對個性化需求的適應性、縮短供貨時間等變量的差異化實現,這些變量的差異化取決於供應鏈戰略的差異化和價值鏈及其組合方式的差異化。如當這些變量向有利於提高A一值的方向變化時,往往會帶來r的增加,如何選擇∥和r,取決於供應鏈產品戰略的基點和供應鏈戰略目標的差異,如要滿足快速響應的需求,供貨時間成為決定顧客價值的重要因素,應在將成本控制在平均水平情況下,採取基於時問競爭的產品戰略和速度型(敏捷型)的供應鏈戰略,如要滿足經濟型消費需求。低價格成為決定顧客價值的重要因素,應在達到平均效用水平的情況下,採取低成本產品戰略和經濟型供應鏈戰略。採取不同的戰略,就需要相應的價值鏈及其價值活動的組合方式相適應和匹配。
4、結束語
通過對供應鏈價值系統的分析,對價值鏈及其增值模式有了新的認識:
第一,著眼於從顧客需求角度認識和衡量價值;
第二,不同的顧客需求對價值鏈的活動及其關係的要求也不同;
第三,由於信息技術的應用,原來作為輔助活動的信息處理、外購投入、技術服務等已成為企業實現增值的基本活動;
第四,信息技術擴大了企業能控制與影響的範圍,使價值鏈已超越企業自身,使企業與供應商和其他合作夥伴之間能夠在新的價值鏈關係下相互合作為顧客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