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際網路媒體曝光了一張外國分析人士預測的中國戰略預警雷達覆蓋範圍示意圖如果資料屬實的話,那麼意味著中國戰略預警雷達覆蓋範圍已經可以覆蓋囊括第二島鏈的範圍
一般而言,固定在地面執行戰略預警任務的雷達稱為地基戰略預警雷達根據作戰要求,地基戰略預警雷達探測距離必須在3000公裡上其主要任務包括: 對來襲的彈道飛彈戰略轟炸機和軌道武器等進行預警;對空間目標進行監視,以及對己方發射的飛彈等進行跟蹤測量等
此次曝光的中國戰略預警雷達的探測範圍,如果按圖中所示,其探測距離至少在4000公裡
此前,加拿大媒體《漢和防務評論》2016年1月曾刊文稱,中國首部天波超視距雷達(戰略預警雷達的一種)已進入聯試階段尾聲,並成立了相應的天波旅,並在測試後交付使用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對中國威脅最大的彈道飛彈主要有兩類,一是周邊國家和地區如印度韓國臺灣等的中近程彈道飛彈,二是美國部署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俄亥俄級核潛艇上攜帶的潛射彈道飛彈雖然美國的陸基洲際飛彈打擊中國是可以通過北極方向來襲,但是通常認為美國的首次核突襲更可能選擇的是飛行時間較短的潛射彈道飛彈因此,中國部署針對西太方向的遠程戰略預警系統是有著重大的現實需要
地基戰略預警雷達,是國家戰略預警系統的關鍵,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新質作戰力量到目前為止,美國的鋪路爪系列地基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自20 世紀七八十年代建成以來歷經多次升級改造,一直都在為美國及其盟友提供至關重要的戰略預警信息俄羅斯也已發展出了第三代地基戰略預警雷達———沃羅涅日系列相控陣雷達,正在圍繞俄羅斯全境建立一道較為嚴密的彈道飛彈預警網絡
近來,外國關於中國發展戰略預警裝備的報導不斷增多2015年日本共同社曾在報導中猜測,中國公布的國防白皮書就暗示中國即將開發戰略預警衛星;一年後的2016年5月,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則報導稱,中國空軍已經立項彈道飛彈預警衛星
美俄戰略預警系統建設不是一蹴而就,是在原有的預警探測系統基礎上不斷發展完善的長期過程中國戰略預警系統發展起步較晚,不可能一切從頭開始,所以中國立足現有的探測力量,重點發展一批像戰略預警衛星這樣在國家預警系統中還屬空白的戰略預警裝備也是情理之中的。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國家經濟利益不斷向外拓展,特別是對外部資源的依賴,使中國面臨日益增大的外部安全威脅隨著近年美國基於國際戰略格局變化和全球軍事戰略考慮,已經逐步把戰略重心從歐洲轉移到亞太地區同時,周邊軍事強國採取構建戰區飛彈防禦系統等形式,在軍事領域極力遏制封鎖中國然而目前的狀況是,中國戰略預警系統的建設與美俄相比還有著不小的差距。因此,構建完備的戰略預警系統對於確保中國戰略安全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