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11月,遠方君獨自一人來到了鄰國越南的首都河內市。在去之前,對於越南河內,從網上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的說很落後,有的說發展很快,已經和國內二線城市差不多。但終究是「紙上得來終覺淺」啊,很多東西還是要親眼所見,親自感受才能了解得更真實。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我在越南首都河內真實的見聞,希望大家通過我的分享,對河內有一些更多的了解。

河內市位於越南北部的紅河三角形平原,距離我國廣西首府才400多公裡,坐汽車也就七個小時左右的車程。河內是越南的直轄市、全國第二大城市,同時也是越南的首都,建城有上千年歷史。秦代屬於我國交趾郡,唐時屬於我國安南都護府。作為一座具有上千年歷史的古城,又是越南首都、政治、文化等中心,想必建設得還不錯吧。但是,當我在河內的市中心轉一圈之後,卻感覺自己像是穿越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的我們老家的小縣城。

河內市的發展建設最初基本上都是圍繞河內古城升龍城進行的,所以升龍古城周圍這一片的巴亭郡、還劍郡就是整個河內的中心主城區,相當於北京的東城區與西城區。而河內最熱鬧最繁華的地方當屬還劍湖周邊。靠還劍湖北邊的三十六行街不僅是河內的歷史古街,也是整個河內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方。在古代的河內還劍湖周邊形成了很多商鋪,而這些商鋪大多按照分類,各自集中在同一條街上。比如賣大米糧食的都匯聚同一條街,叫米行街;賣布匹綢緞的也匯聚在同一條街,叫布行街;而打鐵賣鐵器也集中在同一條街,叫鐵行街。各種行業匯集,三十六行,各行一條街,統稱三十六行街。三十六行街的熱鬧繁華,從古代延續到今天。

但是,作為越南首都河內市中心最熱鬧最繁華的地段,三十六行街的繁華與熱鬧與上海南京東路、東京銀座的熱鬧繁華是不一樣的。南京東路與銀座的繁華熱鬧看上去更具現代國際化,三十六行街的繁華熱鬧更像是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小縣城的繁華熱鬧。不僅是三十六街,整個河內市中心大抵都是如此。


在河內的中心城區,很少有大型的商場,甚至你很難找到一個像樣的大超市,大部分都是那種店門口擺滿商品的商鋪。整個街區路上摩託車橫行,小汽車很少。大馬路旁邊的人行道上,被商家堆放得雜亂不堪。人來人往的街上不時有人挑著貨物叫賣,很接地氣。整個街區,給人的感覺就是煙火氣息特別濃厚,很接地氣,儼然一副上世紀90年代中國小縣城的畫面。


在河內市中心最著名的景點文廟——國子監圍牆外面,當地的大爺把一面鏡子掛在有些頹廢的圍牆上,前面放一把有些年代的轉動椅子,就是一個臨時的理髮店。這樣的場景在中國,似曾相識,但又似乎已經遠去多年。


雖然越南人出行絕大多數都是騎摩託車,但像這樣騎自行車出行的人也隨處可見。還有騎著三輪自行車,走街串巷賣水果、小吃的人。

最讓人感到詫異的是,在河內的街頭,時不時你會看到下中國象棋的市民。有老者,有年輕人。這一幕,我似乎又看到了我小時候經常見到的場景。說實話,在中國,不管是在大城市還是在小縣城,這樣的場景如今都很難見到。經濟迅速發展,現代化進程快速挺進的中國,年輕人、老年人都有自己各自的休閒消遣活動。抑或都很忙,誰還會有閒功夫,在白日裡,在大馬路旁擺盤下棋?
說實在的,在河內市中心的街頭走著走著,感覺自己就穿越回了90年代,我老家的那個小縣城。所見到的這些場景,很是熟悉,曾經也都見過,但如今在國內似乎又很難再見到。

話又說回來,河內並不是真的落後到像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小縣城。為什麼我在河內市中心看到的都是這些呢?當地人告訴我,河內是一座擁有700多萬人口的大城市。為什麼河內市中心看上去這麼落後呢?因為河內市中心發展得比較早,城市格局在越南還很貧窮落後的時候就已經形成。很多土地、老房屋都是有主的,人家不願意動。所以這樣阻礙了城市的重新發展。要想對老城區改造升級,幾乎無法實現。所以,河內只能不斷的向郊區發展。

當我離開河內市中心,跑到郊區一點的地方,看到的確實是另一番場景。明顯地看到馬路變寬了,樓房變高了,高架橋也出現了。現代式的小區,商場也有了。到處都在建設當中,一副生機勃勃的樣子,一副給人以未來可期的感覺。
好了,今天關於我在越南首都河內的見聞就分享到這裡了。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評論下方留言交流。我是遠方君,環球旅行中,期待與您分享更多的旅途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