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講四川樂山大佛寶藏的問題。在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匯流處,有一座樂山大佛,距成都160餘公裡。樂山大佛屬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樂山大佛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713年),完成於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九十年,經歷了唐代的四位皇帝。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據傳,自從大佛修建完成以後,腳下的滔滔江水再也沒有船隻發生過意外。關於樂山大佛修造的史料,目前僅存當時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撰寫的一篇碑文--《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記》。
一千多年過去了,歲月流逝,鬥轉星移,閱盡人間春色的樂山大佛依舊肅穆慈祥。雄偉的大佛和它古老的歷史,讓人無限嚮往,才會有更多人相信大佛內蘊藏著無盡的寶藏。樂山大佛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62年,維修人員在大佛胸前發現了人工開鑿的洞穴,工人發現一個封閉的「藏髒洞」,這個洞是深2米、寬1米、高3.3米的長方形暗室,應該為人工鑿開的,但令人大失所望的是,被打開的認為是藏寶閣的洞裡面只有廢鐵、鉛皮還有封口石,其中最有價值的就是封口石了,這些封口石經研究為宋代的記事殘碑,是重建天寧閣的遺物。
還有傳言說的是,後來人們在清理完堆積在洞口的碎石以後發現了一處處石龕,雖然石龕已經被盜過,但仍然遺留了十分可貴的金壺和鎏金經卷,由此可知,大佛藏寶並不是空穴來風,而且確實曾經有人找到這處洞穴。據專家推測,這應該是當時修膳大佛的時候沒有用完的佛財,走漏了消息後被人盜走。
2006年,中國科學院與當地文管所的很多專家學者對樂山大佛進行勘測,應用先進的雷達探測器,用了大約一周時間,對巨型佛像進行細微的探測,專家的目地是對大佛身體內部構造擔憂,運用的地質雷達電磁波深入大佛內部2-70米處。探測工作結束後,專家做了一個簡短的公布:目前內部結構基本穩定,未發現異常情況。而對於人們所關心的寶藏問題,專家們並未對此作出任何發言。小編想說,希望以後的某一年某一天,會有人再次重新發現並且勘探到樂山大佛的藏寶稠密,到時我們會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