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帝後」大片
帶著「劇王」之姿的《如懿傳》終於殺到,卻發現世界已經不是他們想像的那個樣子。
一再延播之後,《如懿傳》在8月20日晚8點獨家上線騰訊視頻,第一天會員就能看8集。然而,首播後4小時,豆瓣出分6.7,很不理想。12小時之後,又跌到6.5。
微博上,網友怒斥某奶粉廣告像狗皮膏藥一樣,怎麼都去不掉,影響觀看;而周迅演少女青櫻的違和感和低啞聲線也比較「趕客」;還有很多網友「赤裸裸」地說「光是看服飾色調,就不如隔壁《延禧攻略》」。
《如懿傳》真有這麼差嗎?又或者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早一年開機,遲一月開播 天時地利一個都不佔
時機真的太重要了——2016年8月,《如懿傳》開機。2017年6月,《延禧攻略》開機。但是,《延禧攻略》比《如懿傳》開播早1個月。
於是,人設幾乎全部反著來的《延禧攻略》,已經佔據了觀眾的嗨點——
就是早這一個月,秦嵐扮演的富察皇后已成了觀眾心中的「白月光」,很多人拒絕接受《如懿傳》裡董潔版的「黑化」皇后。
同樣是演乾隆,霍建華自然是很帥,但聶遠版的「大豬蹄子」已經讓很多人覺得可愛。
先入為主,何況投機派於正這次在服化道上還真的進步了。
看慣了《延禧攻略》裡高級的素淨配色,再看《如懿傳》裡霍建華的翠綠馬甲和周迅的蝴蝶結……觀眾難免挑剔。
卡司和製作更強大的《如懿傳》本應為強者,現在失了「天時」,偏偏開局還不利。很多卡著時間打開騰訊視頻的網友發現,《如懿傳》畫面下方還壓著某奶粉廣告,擋住字幕,非常影響觀看,就算是會員,都去不掉。隨後,騰訊視頻微博致歉說是系統bug,很快修復。但新劇開播,第一輪熱搜就是偏負面的,也是非常衰了。
都是瑪麗蘇大戲,談不上誰比誰高級
《如懿傳》第一集,朋友圈裡都在關注周迅的臉。40多歲的周迅,扮演14歲的青櫻,臉略顯浮腫,肌肉鬆弛,少女感缺失,再加上那一副公鴨嗓……一個朋友7歲的兒子看了直接說:「這個阿姨的聲音好難聽。」
周迅的演技自然毋庸置疑,完勝隔壁的「延禧」吳謹言,但不少人提議,少女這部分用年輕演員會不會更好。畢竟,自《大明宮詞》裡的太平公主再次「入宮」,已經過去15年了。
讓人感慨的還有皇后陳衝和熹貴妃鄔君梅兩位「上一輩」的鬥爭。兩位戲骨的碰撞,讓人一秒穿越到《末代皇帝》裡。然而,年輕一代還有多少人知道這部電影呢?
兩部宮鬥劇,題材相同,人設卻完全相反。《延禧攻略》裡令妃是好人,鬥嫻妃;《如懿傳》裡嫻妃是好人,鬥令妃……其實,都是瑪麗蘇大戲,談不上誰比誰高級。
所不同的是,《如懿傳》基調偏「喪」。從原著來看,傳遞的是宮廷鬥爭皆虛無的無力感。
而《延禧攻略》的清冷配色下,仍舊是於正不變的主基調——女主打怪升級的爽文,經不起細究。
著名自媒體「六神磊磊」就揶揄說,現在的宮鬥劇都是「宮廷校園菜場劇」:「下屬們都是麥霸和槓精,主子說話,奴婢亂插嘴,還侃侃而談,各種抬槓。真要有這樣大膽的,估計會當場打歪嘴。」
一部劇的「後宮生存指南」
《如懿傳》的波折再次應證了圈內的一句話:能播是福。
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國產劇年產量已經超過15000集,其中能播出的只有9000集左右,積壓劇在整體產量中的佔比幾乎超過1/3。
不少以前說好了要在衛視播出的電視劇,紛紛投「網」,如《古劍奇譚2》《重返二十歲》《天乩之白蛇傳說》《人生若如初相見》等劇,都是如此。
但「優愛騰」的購劇人員也發現,不少劇如果不是為視頻平臺量身定製,缺少「網絡屬性」,「轉網」效果也並不好。今後的購劇也會更謹慎。
晚播或者播不出,對製作方來說,不但是財務上的損失,更會面臨一些不可控的政策風險。而對於演員來說,翻紅的時機就在那一陣,錯過了運勢不知何時再來。
《如懿傳》原本也計劃在江蘇和東方兩家衛視播出,但一延再延,衛視的古裝劇份額已滿,頓時尷尬。後來騰訊將出品公司新麗傳媒納入麾下,騰訊獨播自然更順理成章。
至於《如懿傳》的遲到,倒真不是有些網友猜測的抄襲風波。
在劇集開播之前,著名作家匪我思存曾經手撕流斂紫,曬出《如懿傳》涉嫌抄襲的「調色盤」對比圖,但她在社交媒體上也道出了這幾句實話:「各位高看了我,高看了原創……(它)遲遲不能播的原因不是因為我,更不是因為抄襲。」
究其因,還是要回到《如懿傳》本身——原著小說的前幾部還可以說是宮鬥,但大結局過於黑暗,沒有一點真善美,網友惡評如潮。這麼一來,劇版自然要做不少改編。
幾番折騰後,《如懿傳》總算心急火燎地趕到。
從劇集本身看,預測《如懿傳》後期會口碑漸長。波譎雲詭的宮鬥陸續展開,一開始的不適和牴觸慢慢消退後,觀眾也會看進去。
可是,誰還會記得曾經的抄襲風波。
前例就在放在那兒——一部《延禧攻略》走紅,還有誰記得「於抄抄」的外號?《宮鎖連城》多處劇情抄襲《梅花烙》,瓊瑤奶奶即便勝訴,不也沒等到一聲道歉嗎?
這,就是目前中國影視圈的魔幻現狀。
本報記者 莊小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