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上有三大階梯,自西向東,海拔由高到低,分為以青藏高原為代表的第一階梯,以雲貴高原、內蒙古高原為代表的第二階梯,以及以東部沿海平原、東南丘陵為代表的第三階梯。這次環華摩旅,我是準備從廣西進入雲南,然後再從雲南走滇藏線入藏,這樣剛好就逐步從處於第三階梯的廣西進入第二階梯的雲貴高原,然後又從第二階梯的雲貴高原翻過橫斷山脈,進入第一階梯平均海邊最高的西藏。現如今,筆者已經從廣西百色市那坡縣進入了雲南文山州,現在帶大家看看筆者從廣西進入雲南都經歷了什麼。
那山那水那坡美,這是廣西百色市那坡縣的宣傳標語,挺順口的宣傳標語,不禁讓人想到電影《那山那人那狗》。那坡縣是廣西崇左市下轄的一個縣,與雲南文山州的富寧縣接壤,筆者正是從那坡縣走359國道進入雲南文山州富寧縣。在廣西摩旅的時候,其實發現很多鄉鎮和村莊的命名都是以「那」字開頭,筆者覺得這裡面應該是有原由的,「那」字有可能是由某一個壯語詞彙音譯過來,代表某一種美好的寓意,或代表某一種類似的文化。這裡問一下,有沒有廣西崇左或百色的朋友,「那」在壯語中有什麼內涵,懇請解答一下。
俯拍那坡縣縣城,那坡縣縣城位於一片狹長的丘陵山谷地帶中,受地形影響,縣城也是很狹長,沿著一條街可以走完整個縣城。
廣西農村,典型的喀斯特石柱山下的村莊。
石柱山下分布著零零散散的平原,平原上或種植水稻,或種植甘蔗。
爬了幾個坡後,明顯感覺地勢在不斷升高,最後上完一個坡,就來到了廣西和雲南兩省交界處。
一進入雲南,畫風馬上就變了,喀斯特石柱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巍峨延綿的大山,呈現出雲貴高原的高原大山風光。
雲貴高原上的公路,都是修建在山腰上。
村莊也是建在山腰接近山頂的位置,山腰以下到山谷都是耕地。村莊之所以建於山頂,猜測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1.山腰地勢高採光好,晾曬糧食方便。2.住山腰上可以遠離洪水,住山谷容易受洪水影響。3.住山上可以在山谷獲得更多的耕地,畢竟宅基地也是很佔面積的。
最後,我來到了雲貴高原上的第一個縣城,雲南文山州富寧縣。
富寧縣是處於一塊山間盆地中,雲南這邊好像不叫盆地,叫「壩子」,據說雲南大部分的縣城都是建在這樣面積比較大、土地比較平坦的壩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