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和倫交所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證券交易所,兩者的規模非常龐大,因此,當港交所提出要收購倫交所的時候,這個被稱為世紀聯姻的收購案一時引起了世界的極大關注。
如果港交所能夠成功收購倫交那將是金融界一個轟動的事件。
倫敦和香港都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而兩者的交易所對於鞏固兩個地方的金融地位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目前不論是倫交所還是港交所都是全球主要的交易所之一。
當前倫敦證券交易所共有209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3.93萬億英鎊,2018年倫敦證券交易所實現營業總收入20.69億英鎊。 香港證券交易所當前共有2392家上市公司,主板上市公司2009家,最新總市值30萬億港元。港交所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57.23億港元,實現淨利潤93.12億港元。
可以看出兩個交易所的營業規模都是挺大的,如果兩個交易所能夠強強聯合,那不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市值上都會有較大的提升,目前倫交所市值大約是250億英鎊,而港交所的市值大概是3000億港元,如果兩者能夠成功合併那總市值將超過700億美元。
港交所被沽售,其中有可能摻雜著一些做空香港的力量。
雖然港交所非常有誠意邀約收購倫交所,但最終還是被倫交所給拒絕了,更讓港交所尷尬的是,在拒絕港交所的邀約收購之後,倫交所還表示只願意跟上交所合作。
而在這個事情發生之後,有些金融機構開始沽售港交所,在9月11日港交所宣布邀約收購倫交所之後,花旗銀行就表示港交所收購倫交所確實能有助港交所成為世界交易所領導地位,同時有助捕捉包括內地及其他國家的資本市場機會,但交易作價過高,有機會增加港交所股價及估值壓力,並調低港交所目標價,由285港元降26.3%至210港元,評級由「買入」降至「沽售」。
在港交所沒有正式收購倫交所的情況下,花旗銀行卻急沽售港交所,而且大幅調低估價,我覺得這絕對不是正常的一個評估行為,我認為這裡面有可能參雜著華爾街的力量,他們是在故意做空香港股市。
這一點可以從華爾街大鱷索羅斯的一些行動看出來。過去幾個月隨著香港問題的持續升級,香港的股市也表現不穩定,這給資本市場做空香港提供了很好的機會,而在1998年兵敗香港之後,索羅斯也一直在尋找機會進行「報復」,所以過去幾個月索羅斯一直在加大做空香港的籌碼,據說目前索羅斯在香港有20萬空單,這個數量相當於1998年索羅斯做空香港的時候的兩倍。
但是這次索羅斯再次載了根頭,索羅斯在9月4日再次狙擊香港做空香港股市的時候,結果下午剛巧遇上停電,結果損失達24億港元。
不過當前香港的局勢不明朗,我覺得索羅斯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或許24億的虧損只不過是一個試探而已,後面有可能會有更大的動作。
這點可以總從前幾天索羅斯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一篇文章看出來,索羅斯在文章中強調美國要持續跟daya中國,號稱DAYA中國比美國本土的利益還重要,而索羅斯之所以在媒體上發表這樣的文章,其實就是為了做空造勢,包括某些銀行沽售港交所其實也有可能在配合索羅斯等華爾街大鱷做空香港。
調低評級,通過媒體造勢這些都是華爾街金融大鱷做空的常用伎倆,所以未來香港股市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港交所收購倫交所沒成功反而被沽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說明了當前香港的金融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港交所邀約收購失敗,讓大家浮想聯翩,這一種某種程度上說明當前的香港金融市場受到了一些挑戰,特別是在當前香港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香港金融業能否保持正常競爭力一切都是未知數。
持續幾個月的香港問題已經給香港的金融地位造成了一定的挑戰,為國際金融大鱷做空香港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香港有部分人仍然傻乎乎的充當炮灰,充當這些金融大額打擊香港金融的前鋒,如果這些行為沒有及時得到遏制,那麼對於香港來說將會存在很大的挑戰,如果讓這些華爾街金融大額得手,那對於香港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到時候當這些年輕人醒過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