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定南》之(蓮塘古城)

2021-02-15 勝元筆譚

                              蓮塘古城

        月色如洗,  燈火闌珊。在送走了一批批遊客後,喧鬧了一天的蓮塘古城,終於可以靜下心來,好好地休息一下了。我和友人,也加快了腳步,小心翼翼地讓運動鞋踏在石板上「沙沙」聲,消於腳下,讓古城美美地享受夜暮下的寧靜。

       

        對蓮塘古城的印象,還停留在1990年代中期,走馬觀花似的與古城有過一面之緣。感慨古城明清時期的古建築,歷史久遠,古韻悠悠,寫出了通訊《南門一枝花》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報刊發表。引起了廣東電視臺、南方都市報等媒體的注意,為古城在珠三角地區,做了一系列宣傳推介。時光流逝,歲月變遷,卻因一次採訪一篇文稿,低吟淺唱青磚厚牆的情愫,延續日漸枯瘦的記憶,從未磨滅,依然潮溼。

       

       古城地處江西最南端的定南縣老城鎮,是定南的老縣城。民國16年(1927年),縣城由老城遷往新址後,改蓮塘名為老城。明朝時劃安遠、信豐、龍南三縣之「邊沿、蠻荒、煙瘴、匪患出沒」地帶,設立定南縣。初設縣城選址此地時,城的周圍蓮池較多。縣城建好後,時任縣太爺以城內蓄水以備防火之用,實為附庸風雅,為自己及家眷建設後花園,又在縣衙後面的空地上,開挖了四口人工荷塘,形成了城內城外蓮塘蓮花的格局,古取名為「蓮塘」。

       

      古城離縣城不遠,十五公裡車程。在鄉鎮工作時,常與古城擦身而過。看著節假日的人流車流,有過順道再會會「老朋友」的欲望,看看她在世事無常中,又有了怎樣的積澱和重生。多少回魂牽夢繞,卻在有意無意的徘徊中,讓機緣從指間流走,無暇深入其中,再詳覽其史細品其韻。

       

      夙願得償是應朋友之邀,於近日再次踏足古城。站在古老的東門城樓上,呼吸著古城獨有的氣息,期冀解構古城的厚重和性格。踏著有些光滑的石板路面,漫步幽幽古巷,就仿佛走進了遠古的時光隧道。明末時的荒亂、清朝時的鼎盛、民國時的煙雲,猶如格律優美的唐詩宋詞,細密地鐫刻在每一塊青磚石板間,隨著歷史深處吹來的風,化作一個個音符,輕輕地吟唱著450年來的往事。

        

      蓮塘古城,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書。它用平凡樸實中透著凝重的城門作封面,用長著雜草灌木的城牆、古老的街道、破敗的文廟書院、明清的縣署、百姓敬仰的城隍廟等為文字,用滄桑、溫婉和寧靜作章節,從歷史的地平線那頭娓娓道來,讓觀者從現實中,一點點走進古城風雲變幻的歲月和痕跡。

       

       朋友很仔細的介紹,生怕遺漏了古城這本史書的任何一個章節。古城自明嘉靖45年(1566年)開始建設,耗時三載,於明隆慶3年(1569年)定南設縣時,縣城初步建成。後經多次修繕續建,設東南西城門三座,城牆高6米,周長達2.5公裡。站在城東南方文昌書院遺址上俯瞰,古城就如一條大船,靜靜地停泊在老城河畔。建於清光緒26年(1900年)的四拱迎陽橋,橫跨幾十米寬的河道,將古城和對岸的廣東和平縣連在一起。天塹變通途,成為繼大餘梅關古驛道後,「日行千人,貨過萬擔」,江西南下的又一條重要通道。遙想當年,多少南來北往商賈在橋上匆匆而過,多少過客在橋中心的觀音亭上駐足歇息,又有多少商船在河中的漩渦險灘穿梭。時移世易,迎陽橋的車水馬龍早已被旁邊的鐵路大橋、公路大橋替代,光環消退,風光不再。古橋不語,卻用歲月不老的印記,折射出古城曾經的輝煌和滄桑,讓每一個追尋古城歷史的遊人遐想。

        

       以鍾氏古屋為中軸線,蓮塘古城的交通網絡由九大街、五條巷構成,街巷相通,經緯交錯,井然有序。城內的青磚大屋和低矮的土胚房之間,穿插著幾棟混凝土建築。一條條幽深的古巷,又將高低不一卻錯落有致的建築群,串聯起來。與藍天白雲交相輝映,純淨的如山裡孩子明眸皓齒,古樸與現代相得益彰,勾勒出一幅靈動而又鮮活的畫面。

        

       為便於管理,縣署將人口最多的廖氏、曾氏、黃氏和羅氏,分別在城內建設了四大屋場。城區以功能劃分,設置城隍廟、忠義祠、聖殿、縣署,銀號、酒肆、商鋪等,城內的百姓足不出城,就能滿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學祭等一切需要。其他百姓的民居,分布在五條巷的兩側,清一色的門店式單層或雙層泥磚瓦房,雖歷經幾百年的風雨侵蝕,依然靜如處子。一百多戶古城人的後裔,或做著小本生意,或以農耕為生,在此休養生息,平靜地過著悠然自得的日子。也許是為了重溫昔日的光鮮,亦或為了寄託某種思念,家家門前都掛著一對仿古的紅燈籠。每當夜幕降臨,燈籠泛著幽幽的光,就如年邁老人有些混沌的雙眼,朦朧又不失溫馨地點亮古巷,仿佛在向世人無聲的敘述著古城的前世今生,在心靈深處感受時光的無奈和悽冷。

         

       走進鍾氏古屋的那一刻,心不由自主的一顫。佔地約二百平方米的老房子裡,藏滿了時光給我們準備的珍饈:銘文磚結構的院牆有些許斑駁脫落,天井用精緻的青磚馬條石鋪面,橫梁和天花板上的花鳥、祥雲彩繪唯妙唯肖,瓦棟中間鑲嵌著瓷製太陽星君,左右瓦角放置對稱的鰲魚,還有掛在大門上方、乾隆年間進士鍾一誠手書的「鋤經種字」……我們甚至捨不得在院子裡多走幾步,只是用大約一個小時,靜靜的聽著守屋老人講述著屬於老房子、屬於古城久遠的風雲,一座老房子就是一宅故事。

        

     民國16年的一場大火,整個縣城幾乎毀於一旦,倖免於難的古建築還有30多處,其中又以城樓、祠堂、古街、古屋、城隍廟最為完好,以及若干古井、牌坊、書院殘垣舊址等。據民俗專家考證,古城建有九祀十祠。與南方一般以村為單位「一姓一祠一祀」不同,其祀館和祠堂分立於雲星門——大成門——聖殿的兩邊,左建祠堂,右布祀館。祠堂文化始於商代,盛於周代確立以宗廟為核心的祭祖禮制「宗法制」,修建祠堂的目的是為祭祀祖先、敬奉神靈、紀念名人。古城的祠堂在宗祠、支祠、家祠三個分類等級中,屬於家祠一級。時至今日,故城留存最好的祠堂當屬「四井五廳」黃氏祠堂。遠觀祠堂,層層疊疊,氣勢恢宏。近前一看,祠堂全是泥磚砌成,飛簷鬥角的屋頂、鏤空的天花木雕、朱紅刷面的實木堂柱、雕梁畫棟的橫梁、精琢細刻的窗花格……處處彰顯祠堂主人的質樸思想和歷史榮光。

        

      有祠堂必有廟宇。古人認為,讓家族長盛不衰的重要保證之一,就是得到神靈的護佑。古城原建有孔子廟、關公廟、城隍廟等七座廟宇,除城隍廟外,其它或被大火燒毀,或於「文革」時期被拆除。城隍廟位於古城的東北側,建於明隆慶4(1570年)年,坐北朝南的樓房。大門門樓是廟會演出的戲臺,寬闊的天井可容納二百左右觀眾。上廳城隍爺坐像後的牆上,居中掛著「明鏡高懸」四個燙金大字,左右文武判官分侍兩旁,文判官右手持筆左手拿著生死簿,武判官則高舉一把利斧,透著森嚴和威武,令人不寒而慄。相傳,道光30年(1850年)間,廣東匪首白亞萬聚眾萬餘,侵犯定南,攻打縣城。朝廷從贛州府派出的援兵,因路途遙遠而難以救急。在這緊要關頭,知縣到城隍廟求神許願,城隍爺顯靈,進廟求告時還豔陽高照的天空,出廟時一場百年難遇的大雨就傾盆而下。頓時,山洪爆發,將駐紮在老城河對面山谷的土匪營地,衝得七零八落。土匪有的被山洪捲走,有的被泥石流掩埋,有的被落石、倒塌的樹木砸傷,匪首白亞萬失蹤。剩下的窮寇再無心戀戰,落荒而逃,縣城得以躲過一劫。城隍爺顯靈雨退匪患的神奇故事,便傳揚開來,一直流傳至今。「文革」時的紅衛兵小將們也忌憚城隍爺的神威,不敢對城隍廟放肆,才得以完好的保留下來。古城人為紀念城隍爺的恩德,在每年農曆5月28日,都會用八抬大轎抬著城隍爺的坐像在城內巡遊,舉行盛大的城隍廟會,吸引了大批的遊客、信眾,前來膜拜觀會,成了古城旅遊靚麗名片。

        走進城隍廟,最欣賞的是那幾副深藏哲理韻味又富有生活氣息的楹聯。現錄其中三副,供各位看官同賞。

            《中廳前聯》

         任憑你無法無天,到此孽鏡臺前,還有膽否:

         須知我能寬能恕,且把屠刀放下,迴轉頭來。

               《中廳後聯》

         賞罰難逃天有眼;

         奸邪欲遁地無窩。

               《上廳前聯》

         莫待降殃始思作善;

         若知悔改及早回頭。

       

        城隍廟的對聯通俗易懂,蓮塘古城卻是內斂而矜持,深藏不露。她的內涵和品格,非一朝一夕能參透,也非淺嘗輒止的一次遊歷所能領悟。賞閱蓮塘,就如追思一張張褪色泛黃的的相片;瞻仰古城,就像在時光的邊緣靜靜流淌。不知不覺中,她的博大精深,她的從容淡定,會讓你深受凡塵浸染而浮躁的心,找到最好的歸屬。

        

      古城印象,印在心底:蓮塘不老,古城如山。

        

       

        

        

        

        

        

        

        

        

        

相關焦點

  • 定南:全域皆景入眼來
    精心運作  ——打造特色旅遊品牌  「一場春雨過後,雨滴灑在古街巷陌裡,輕輕敲打著蓮塘這個古城,走在呈黝黑的石板路上,看微雨中柳綠花紅,感受古城無邊的寧靜與祥和。」近日,遊客李先生來到定南縣蓮塘古城,走進保留至今數百年之久的古井民居,感受濃濃的客家民俗和鄉愁意境。
  • 夏季來啦,定南觀賞荷花地址大全!趕緊跟小夥伴約起來~
    地址:定南縣歷市鎮修建村(距離縣城大約5分鐘車程) 九曲度假村也是不錯的賞荷之地,行走在悠悠的九曲河邊上,沐浴在一片竹林海洋裡,空氣中瀰漫著荷花沁人心脾的談談幽香,絕對會讓你心曠神怡。地址:定南縣天九鎮九曲村(距離縣城大約45分鐘車程) 荷花嬌嫩,盛開的花朵像嬌羞的少女紅撲撲的臉蛋,翠綠的荷葉像她們華美的裙衫,倚立水中,如翩翩仙子,纖塵不染,我見優伶,難怪周敦頤會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 2021年定南最美文旅日曆出爐!快來解鎖…
    來蓮塘古城,邂逅明代遺存;到巋美山工人村,走進紅房子,一起訪古蹟,尋幽靜,追往昔,感舊事,也不失為一幸事。何不來定南九曲河醉心竹海,輕劃竹排,心隨舟動?七月的風熱熱的,盛夏將至,又到了賞荷的季節,蓮塘古城、客家風情村、農神湖畔……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們為「荷」而來,荷花娉娉,何不相約一起頌荷、畫荷、戲荷!
  • 定南又籤約一大型文旅項目
    據了解,該項目堅持自然風光和現代科技相結合原則,圍繞「會客廳」「不夜城」「布衣祖地」和五A景區目標定位,做好與高鐵新區原有景觀,定南的產業布局、足球元素、生態康養、周邊旅遊項目的有機融合,打造生態康養園、龍歸湖主題公園、定南古城、稀谷創意園等以定南古城文化、戶外運動為特色的旅遊綜合體,為定南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加油助力。
  • 善道古驛憶蓮塘
    古時候,蓮塘還有一座「蓮塘公館」。明萬曆《盱眙縣誌》「卷三·建置」載:「蓮塘公館,在蓮塘鎮,通往天長、揚州路。」估計「蓮塘公館」應與「蓮塘驛站」設在一起,均為接待之用。據傳,這是西漢「七國叛亂」之首——吳王劉濞的衣冠冢。劉濞發動叛亂,漢景帝劉啟派太尉周亞夫和汝南王劉非前往徵剿,叛軍大敗,劉戊自殺,劉濞逃躥,路經蓮塘古驛,便起「詐死矇騙」之術,在此修建了「吳王墳」,自己卻隱秘南逃,結果仍未逃脫被擒被殺的下場。但他留下的「疑冢」,卻永遠地定格在蓮塘的山上。
  • 定南瑞獅傳承基地獲批!
    。。我縣於2016年將定南中專設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為我縣省級非遺項目「定南瑞獅舞」文化藝術活動的弘揚、傳承、研究、保護、推廣與開展搭建了平臺。設立「定南中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以來,我縣加大項目資金投入,「定南縣非遺保護中心」積極提供非遺文化成果支持,在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張經躍先生的言傳身教下,工作成果明顯。★★2016年10月,「定南瑞獅舞」參加了在南昌舉辦的「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活動。
  • 贛南民俗|定南瑞獅喜迎新年
    在定南,每逢新年伊始、新春佳節、開業慶典、喬遷之喜等,「定南瑞獅」便紛紛出門上路,陣陣鑼鼓聲中,「瑞獅」合著節拍,一招一式,神氣威猛,栩栩如生,騰、撲、閃、挪,敏捷而勇武,搖頭擺尾
  • 這裡是蓮塘!
    從蓮塘路到仙湖路、畔山路,無論置身蓮塘任何地方,一個不經意的一抬頭,你都可能被眼前不斷變換的美景美哭。在我看來,蓮塘一定是和神仙沾親帶故,不然怎會這般仙氣四溢。尤其是當梧桐山澗流動的雲霧,遇見古韻十足的金色琉璃,更是有著一種無法言喻的隱世之美。
  • 贛州市省級非遺項目——定南客家服飾習俗
    位於江西省最南端的定南縣,素有「江西南大門之稱」,為贛州市轄區縣,於明隆慶三年(1569年)建縣,縣轄7鎮119村,人口22萬,98%為客家人,國土1321平方公裡,是典型的客家人聚居縣,自古就是贛、粵客家文化、經濟交流的咽喉要地。
  • 行走在古城——廣府古城
    古城、水城、太極城,這是永年廣府的標籤。從市區到廣府古城的路異常便捷,不知不覺間,我已經去過多次。忘記第一次去古城是什麼時候了,只記得稀裡糊塗就上了城牆,稀裡糊塗又下了城牆,隱約間只記下了「竇建德」這個我有些陌生的名字。
  • 定南:奮楫篤行開新局
    ……近年來,定南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智能製造、新材料、現代物流、文化旅遊、戶外運動、總部經濟等六大產業隨之異軍突起,有效打破了曾經「一礦獨大」的經濟格局。面對礦業帶來的環保壓力和產能過剩,產業轉型刻不容緩,定南迫切需要尋求新的發力點和增長點。經過調研,定南決定立足實際、把握先機,加速產業轉型升級,著力發展智能製造、新材料、現代物流、文化旅遊、戶外運動、總部經濟等六大產業。為此,該縣全面梳理六大產業中細分領域企業,派出6支專業招商小分隊,聚焦重點地區,登門走訪、洽談項目。
  • 贛州至定南「火車公交」延長運營
    5月19日,記者從中鐵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贛州車務段了解到,為方便廣大旅客出行,贛州至定南往返列車將延長運營時間,即延長至6月10日。贛州至定南K6291次列車、定南至贛州K6292次列車,自5月10日運行以來,由於價格便宜,被人們稱為「火車公交」,給信豐、龍南、定南沿途旅客出行,帶來了極大便利。按原定計劃,5月20日這兩趟增開列車將結束運營,但為方便廣大旅客出行,贛州至定南往返列車將延長運營時間至6月10日。
  • 建設「飛行之城」:定南與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籤約合作
    12月16日至18日,縣委書記賴正文率隊,到山西大同參加首屆全國通用機場與城市發展論壇,考察大同市北嶽機場,並與中國航空器擁有者與駕駛員協會座談,雙方圍繞定南通用機場建設、通航產業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就飛行員復訓、航空教育培訓、通用航空網絡、低空飛行航線、飛行大會、航空器託管等事項籤訂戰略合作協議。縣領導何春林一同出席相關活動。
  • 贛州市省級非遺項目——定南客家灰水粄製作技藝
    灰水粄製作技藝之米中加韭菜「定南客家灰水粄製作技藝」,是江西贛州定南縣客家民間用粘米、灰水製作鹼性米制糕粄食品的製作方法。相傳,因定南氣候陰溼多雨,當地客家人得傷風減冒後,常以飲食米醋預防減冒,但長時食用易引起酸性胃痛,勤勞智慧的客家人就以食用粘米與灰水製作的鹼性灰水粄,以達到胃內酸鹼中和作用。
  • 定南圍屋的故事——高牆深院鎖不住的風景線
    定南,位於江西最南端,素有「贛粵門戶」之稱,圍繞全市「一核三區」旅遊發展戰略布局,該縣提出打造「泛客家文化體驗地、粵港澳大灣區後花園」的旅遊發展目標,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梳自然妝,造山水城,厚植生態旅遊優勢,勾勒美麗旅遊版圖。且不說那些明麗毓秀的風景區,即使是圍屋古宅的磚垣瓦縫中,也有著醇厚的力量在拔節生長。
  • 喜訊,梅花鹿來定南啦!
    定南也有梅花鹿吃啦。老公: 對,定南跑進了梅花鹿!而且是正宗的吉林梅花鹿哦老婆:走,我們去吃吧,叫上朋友,我們去補補。
  • 蓮塘的米 | 黎斌
    很快蓮塘那些在山外打工的孩子們就陸續回來了。從早到晚,蓮塘那條唯一通往山外的小路上,擠滿了手握鐮刀的年輕人。他們有的剛回來,有的是去田畈探望稻穀。太陽下的水田熱氣騰騰。如稻子一般晶瑩的風帶著歡欣的顏色,從南刮到北,從東刮到西,仿佛正在辦理一件大事。秋季是蓮塘稻穀成熟的季節,也是蓮塘復活的季節。老人們坐在牆根下,蹲在太陽旁,不管在哪裡,他們的臉都朝向蓮塘那條唯一進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