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9月27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被業界譽為「黃浦江畔的文化寶盒」的震旦博物館,將於國慶期間試運營,10月20日正式開館。這座展示了千餘件歷代文物的博物館,以其獨特的文物內容和全新的3D 展示方式等,讓人充滿期待。記者昨日走進布展中的震旦博物館,先行探營。
3D展示文物整體
總面積六千多平方米的震旦博物館位於陸家嘴的富城路,共六層,從二樓至六樓依次為:古代陶俑展廳、歷代玉器展廳、青花瓷器展廳、古器物學研究中心與佛教造像展廳。各個展廳又分精品展區、主題展區及研究展區。
二樓古代陶俑展廳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黑陶等開始,數量與品類十分豐富。漢唐陶俑精品以社會生活為題,從衣、住、行、娛樂及音樂等類別布展,充滿歡樂氣息的唐代歌樂伎與整個樂隊栩栩如生,令人不禁回想起大唐盛世。一間陶屋展示了當年大戶人家的生活場景,牆上打出投影展示每一間的近景。陶馬更是以3D技術展示了它的不同角度和部位。
豐富的玉器是震旦博物館藏品中的突出亮點,藏品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兩朝。開幕展將以紅山文化和兩漢玉器作為主打,其中有全件漢代金縷玉衣,出土時成衣的幾千片玉片曾缺失了200餘片,專家進行了文物修復,使其得以完整呈現。
打破櫥窗觀看慣例
館內瓷器主要聚焦於青花瓷器,包含元代遠銷中東的瓷器、明清兩代的官窯、民窯的產品,尤以元代的青花瓷器最難得。
館內收藏的佛教造像從印度貴霜王朝時期的犍陀羅造像開始,以北魏以來的本土化早期造像為主。登上六樓佛教造像展廳,迎面感受的是寧靜莊嚴的肅穆氛圍,展廳按照題材,依序展示佛祖、菩薩、阿羅漢、弟子、造像碑等。
博物館打破了透過一般玻璃櫥窗觀看的慣例,而採用了半開放的陳列方式,「觸手可及」的展品讓參觀者仿佛呼吸到久遠年代前的氣息。
研究中心學習知識
五樓的古器物學研究中心是震旦博物館學術研究的重要基地,設有圖書室、研究室、參考品庫房及特展區。圖書室中收藏許多珍貴的孤本圖書,供學術研究之用; 並定期以特展形式發布本館的學術研究成果。
博物館一樓設立了文創商店、多功能視聽室與藝文廳,將為社會公眾提供專門的藝術教育與文化活動。
外觀設計充滿靈感
震旦博物館的外觀造型及內部陳設是國際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先生在中國完成的第一個項目,白天,博物館以玻璃帷幕建構出簡潔而明晰的幾何形體;夜晚,變身成為深邃、沉靜、溫潤的藍色珠寶盒。三樓與四樓之間的拱頂展區,象徵中華文明的歷史長廊從幽暗深邃逐漸明亮開闊。進入二樓展區,一面以綠色植栽構成的採光井牆,讓時間流動帶來自然光影的隨機演出。
從國慶長假開始,震旦博物館試運營,10月20日起正式對外開放。門票價格每張60元,周二至周日10:00-17:00開放,周五開放延長至21:00,周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