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杭州新聞客戶端 記者 劉雲 攝影 首席記者 陳中秋 通訊員 龔稷萍 王乘乘
這麼多年以來,天天站在橋上看風景,卻很少有人清楚看到它名字的——西泠橋,終於,有色了!
今天(9月24日)中午,西泠橋從此告別「小透明」,以石青色「出道」,以後要在西湖邊有一個「響噹噹」的名字。
石青色填好
沈立新說,很滿意!
負責給西泠橋三個字填色的,是沈立新。
他在西湖景區名氣蠻響亮,2014年退休前是嶽廟管理處文物科科長、嶽廟文保所常務副所長,西湖邊很多楹聯匾額和碑記,鐫刻都是他做的。
大家都知道,「西泠橋」三個字,面向西裡湖這一面,又是朝外的,懸空在西湖上,人怎麼上去?
在架梯子、遊船幾個方案後,最終,用了吊車,放一個吊架到橋身外頭,把沈立新放下去。
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嶽廟管理處主任劉潔說,這樣既不會碰到橋身,也不會落到湖面,兩頭都不影響。
中午1點,吊車開上西泠橋。
橋上的路本來就不寬,吊車剛好佔了一半。景區保安拉起圍欄,一面指揮車輛,一面督促遊客儘快走過。
西泠橋下,是蘇小小墓,再往蘇堤方向走上兩步,又是一個圍欄,好多攝像機圍著,據說是在拍一部以樓外樓美食為主題的電影。
東攔,南又攔,幾個北方口音的大叔很興奮,「賺了,來趟西湖邊,這麼多熱鬧好看!」
圍觀的人實在是多,沈立新倒是很高興,「人多了好,幹活更有勁!」
吊架裝好,綁上安全帶,沈立新坐上去,拿出色板,又掏出「裝備包」——三盒丙烯顏料,分別是白色、藍色、綠色,還有把小刷子。
1:30,開始調色。
沈立新先用了白色打底,往裡頭先加一點綠色,又加一點藍色,沒有比例,就按照色板,一點點地調。
15分鐘,顏色調好。
「西」字打頭,一筆填上去,沈立新很滿意,「這個色可以的!」。一筆筆填,一個「西」字花了7分鐘。
2:06,「西泠橋」三個大字,21分鐘填好。
填色一遍,沈立新就結束了。我忍不住問「不用多塗兩遍嗎?」沈立新「嘿嘿嘿」,「這可不像你們女孩子塗口紅,還分薄塗、厚塗的,一遍就好,再多幾遍也還是這個色。」
遠遠近近,好多人圍著看,有個遊客很大聲:「咦,怎麼有點像Tiffany藍?」沈立新說,「石頭和紙畢竟不一樣,畫在石頭上,等幹了以後,顏色會再暗一些。」
填色用的是丙烯顏料,可以防水。沈立新說,西泠橋就在西湖上,水汽重,而且風吹雨打的,丙烯顏料可以褪色慢一些。
2:20,吊架拆除,吊車開走,整個「西泠橋」填色,花了1小時20分鐘,順利結束。
看看填好色的「西泠橋」,沈立新說,很滿意。
風雨亭望西泠橋
三個字清晰可見
「西泠橋」有色了,「響噹噹」的名字,走在西湖邊是不是清晰可見了?
沈立新說,西泠橋用的都是青石板,石青色和青石板是「一家親」,填色後不會很扎眼,但是又會和原有的色調有個區別。這個區別,就好比你站在蘇小小墓更遠一些的湖邊,一眼望過去,是能清楚看到「西泠橋」三個大字的。
我們在現場,馬上試了試。
站在西泠橋的橋頭,歪著腦袋望過去,那自然是不用說,無比清晰!
繞過蘇小小墓,沿著湖邊走上四五十米,再望過去,沒問題!
一直往蘇堤方向走,走到風雨亭,再回頭望,「可以可以,很可以。」
這樣來看,「西泠橋」的石青色「出道」就算是成功了!
而且,實實在在地說,用了石青色的西泠橋,和周邊綠樹掩映、碧水環繞的西湖還是蠻契合的,也符合西泠橋本身「西陵松柏下」的氣質與意境。
沈立新說,「最怕突兀,尤其是有年頭的老石板,更要小心。」
寫著「西泠橋」三個字的這塊青石板,上頭除了三個字,還有落款的,一行寫著「中華民國10年」,那就是1921年;一行寫著「西湖工程局」,還有一行有點模糊,但推測應該是「浙江省杭州市」。
沈立新說,這應該是1921年,西湖工程局修蘇堤六橋的時候一起修的,年歲真當是蠻久了,這次相當於給它做個「小美顏」,也讓來來往往的人都能看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