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炮製「洞朗事件」,不丹為何躺槍?

2020-12-12 澎湃新聞

距離印度邊防部隊越境進入中國領土、製造「洞朗事件」,已經過去了一個月。

印度先是宣稱此舉是因為中國越過邊界進入印度領土才引發印軍的回應。在謊言被戳穿後,又不惜違背國際法關於「禁止反言」的基本準則,拋出了所謂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並未最終確定西藏與錫金地方邊界的謬論,同樣遭到事實的批駁。

於是,印度拋出了其為炮製「洞朗事件」準備的第三個,也是目前為止最經常被提到的藉口,那便是印度出兵係為保衛不丹的領土完整。

好一個急公好義的印度,居然會為了南亞人口最少的國家的利益不惜和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相抗衡。

然而,耐人尋味的是,印度的如此「義舉」依據的卻是一紙與21世紀國際關係準則格格不入的不平等條約。根據印度與不丹之間的所謂「友好條約」,不丹的外交和國防事務由印度負責。

洞朗非爭議領土

拋開《印不條約》嚴重落後於時代的殖民與霸權色彩不談,單就印度在此次「洞朗事件」期間的行為而論,恐怕人們也無法相信印度邊防部隊侵入中國領土真是為了替不丹出頭。

儘管不丹和尚未建交的中國之間的確存在邊界爭議,

洞朗本身卻並非中不之間的爭議領土

。在以往數十輪中不邊界談判過程中,洞朗從來沒有成為過分歧的焦點。

根據《中英會議藏印條約》規定,洞朗地區位於邊界線中國一側,是無可爭議的中國領土。長期以來,中國邊防部隊和牧民一直在該地區開展巡邏和放牧活動。目前,洞朗地區與錫金之間的邊界是中印邊界錫金段的一部分。

而且,不丹也從未對該條約中關於中國、不丹和錫金的邊界交匯點位于吉姆瑪珍山這一點提出過爭議。

1890年條約已確定,中印邊界錫金段起自與不丹交界的吉姆馬珍山,這是中印邊界錫金段的東端點,也是中國、印度、不丹的三國交界點。此次印度邊防部隊越界的地點位於中印邊界錫金段的邊界線上,距離吉姆馬珍山約有2000多米之遠。此次事件與三國交界點問題並無關係。

當然,在「洞朗事件」發生半個月以後,不丹外交部發表了聲明,支持印度的立場。但發表這一份聲明,並非不丹政府的錯誤,而是不丹人民的不幸。

這紙聲明及其發表時間,強有力地證明了不丹在印度的嚴密掌控下,根本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表達。

如果印軍的入侵行動系應不丹的要求而來,那麼為什麼在事發之初不丹外交部沒有發表任何聲明以表達對印度的感謝和支持,而是耐人尋味地保持沉默了整整半個月?

正是因為體諒到了不丹的言不由衷,中國政府才沒有對不丹的聲明進行反詰。中國很清楚並理解不丹的難處,將竭盡所能避免不丹為印度的冒險主義盲動付出代價。

越境點暴露了真相

相對於不丹政府發表聲明的時間節點,更加需要引起人們重視也更能說明問題的是印度軍隊越境的地點。

印度宣稱洞朗地區是中不爭議領土,而自己的部隊卻是從早已劃定的中國印度邊界錫金段越境侵入的。

不論印度和不丹之間的條約做何種規定,甚至附加何種秘密條款,都不可能賦予印度侵犯第三國領土的權力。

而印軍沒有從不丹一側進入洞朗,顯然也不能被理解為印度決策集團的技術性失誤,只能被理解為即使處在印度的嚴密控制下,不丹也不願意為莫迪的冒險政策做嫁衣裳。

如果印度能得到不丹的允許,穿越不丹領土進入中國,至少在樣子上會顯得自己替不丹出頭的理由更加充分些。

這一點,印度不可能想不到,因而,唯一的結論只能是不丹根本不願意給印度借道,這自然也就證明

所謂印度系應「不丹的邀請」進入洞朗地區是無法自圓其說的

危險遊戲的犧牲品

當然,不是出自不丹的意願並不意味著「洞朗事件」和不丹無關。實際上,不論「洞朗事件」最終如何解決,

不丹以及中不關係都已經成為莫迪這場冒險遊戲當中的犧牲品

印度以不丹為藉口侵入中國領土,不僅侵犯了中國的領土主權,而且是對不丹主權和獨立的挑戰。

多年以來,中國和不丹始終本著友好和建設性的態度克服重重困難試圖解決兩國之間的邊界問題,從而為最終實現建交累積條件。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不兩國邊境地區一直保持和平安寧。

印度想利用「洞朗事件」製造新的邊界爭議、遲滯中國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目標固然必將破產,破壞中不關係正常化進程的意圖卻已經實現。

「洞朗事件」使得印度控制不丹的野心昭然於天下。

即使在重壓之下,不丹也在委婉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圖。在一個月前發表的聲明中,不丹雖然在拖延了兩個星期後還是違心地支持了印度的立場,卻沒有提及自己曾經「邀請」印度進入洞朗。這一點恰恰是印度所謂「替不丹出頭」的藉口所必需的。

由此可見,與其說是印度在替不丹出頭,還不如說是印度在強按不丹低頭。       

不過,印度似乎忘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等到印度武裝人員不得不從中國領土上無條件撤退之時——這一前景是不可避免的,印度對不丹的霸權還會顯得那麼牢不可破嗎?

-----

本文原題「印度野心昭然於天下,不丹卻為何無辜躺槍?」,刊於微信公共號「百萬莊通訊社」。「澎湃」經作者授權轉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印度強逼不丹表態洞朗歸屬 不丹潑了一盆冷水
    鑑於印度媒體近來頻頻逼不丹就洞朗對峙事件表態,希望不丹給日益站不住腳的「幫不丹抵抗中國侵略」的說法站臺,此次會談備受印度方面期待。但讓印媒大失所望的是,不丹外相對記者只是表示「希望洞朗的對峙能夠以和平方式解決」。據《印度斯坦時報》11日報導,印度外交部長斯瓦拉吉和不丹外相丹曲·多吉當天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舉行會晤,印中在洞朗地區的軍事對峙主導雙邊會談的內容。
  • 面對印度強壓,不丹依然沒「明確表示」洞朗是不丹領土
    此前,據印度媒體報導,中國外交部邊海司副司長王文麗在接待一印度媒體代表團時透露: 不丹方面已經承認,現中印洞朗對峙地區並非不丹領土。報導一出,印度媒體急著去向不丹「要說法」,要求不丹再表態,而不丹的表態也相當官方……據印度報業託拉斯9日報導,不丹方面已經承認,現中印洞朗對峙地區並非不丹領土。
  • 印度鬱悶了,中國在洞朗地區新建村莊搶佔先機!不丹人:合理合法
    由於印度目前跟我國的關係緊張,以至於我國任何大小舉動該國都非常關注,前不久印度新德裡電視臺網站就報導,中國加強了在洞朗地區道路的建設活動,以確保能夠在該地區全天候正常通行。印度媒體之所以對此特別在意,除了今年中印雙方在拉達克邊境的衝突事件以外,更主要的還是2017年雙方在洞朗地區的對峙事件。
  • 央視:印度,應從洞朗事件學到什麼?
    《新聞1+1》今日關注:印度,應從「洞朗事件」學到什麼?主持人 董倩:晚上好,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今天下午一則新聞的出現迅速佔據了各大媒體的頭條,這條新聞是這樣的8月28日下午14點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到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確認。那麼這條新聞也就意味著持續71天的印軍非法越界我國境內的事情得以解決。事情為什麼會得以解決?
  • 央視:印度,應從洞朗事件學到什麼?
    《新聞1+1》今日關注:印度,應從「洞朗事件」學到什麼?主持人 董倩:晚上好,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今天下午一則新聞的出現迅速佔據了各大媒體的頭條,這條新聞是這樣的8月28日下午14點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到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確認。那麼這條新聞也就意味著持續71天的印軍非法越界我國境內的事情得以解決。事情為什麼會得以解決?
  • 不丹一句話讓印度徹底鬱悶
    由於印度目前跟我國的關係緊張,以至於我國任何大小舉動該國都非常關注,前不久印度新德裡電視臺網站就報導,中國加強了在洞朗地區道路的建設活動,以確保能夠在該地區全天候正常通行。印度媒體之所以對此特別在意,除了今年中印雙方在拉達克邊境的衝突事件以外,更主要的還是2017年雙方在洞朗地區的對峙事件。實際上當年那場對峙跟如今的中印雙方在拉達克地區的對峙非常相似,時隔三年,印度再度做出有損我國國家安全利益的事情,可該國反而認為我國太過分。據悉,印度人認為中國在洞朗地區新建村莊,是在搶佔先機。
  • 美記者:不丹人想親近中國,但大哥印度不高興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記者王盼盼】《紐約時報》15日刊登記者在不丹的採訪報導稱,中印目前在洞朗的對峙已持續兩個月,雙方都在前線有更多軍事部署。「印度稱其阻止中國在洞朗地區修路是代表不丹的利益,但在不丹,並沒有人為此感動。
  • 不丹最普通村民對美媒吐心聲:沒有人感激「印度替不丹出頭」
    《紐約時報》15日刊登記者在不丹的採訪報導稱,中印目前在洞朗的對峙已持續兩個月,雙方都在前線有更多軍事部署。「印度稱其阻止中國在洞朗地區修路是代表不丹的利益,但在不丹,並沒有人為此感動。相反,更多不丹人認為,印度的『保護主義懷抱』已令人窒息。」
  • 不丹一句話讓印度徹底鬱悶
    由於印度目前跟我國的關係緊張,以至於我國任何大小舉動該國都非常關注,前不久印度新德裡電視臺網站就報導,中國加強了在洞朗地區道路的建設活動,以確保能夠在該地區全天候正常通行。印度媒體之所以對此特別在意,除了今年中印雙方在拉達克邊境的衝突事件以外,更主要的還是2017年雙方在洞朗地區的對峙事件。實際上當年那場對峙跟如今的中印雙方在拉達克地區的對峙非常相似,時隔三年,印度再度做出有損我國國家安全利益的事情,可該國反而認為我國太過分。據悉,印度人認為中國在洞朗地區新建村莊,是在搶佔先機。
  • 印媒警惕中國駐印大使訪不丹 專家:洞朗症候群還沒消
    【編譯/觀察者網 王慧】 「很高興再次訪問不丹,這個神聖而靜謐的地方。」21日,中國駐印大使羅照輝的這條推特讓印媒一度「神經緊張」,紛紛開始解讀。對此,中國南亞問題專家表示,印度部分媒體的「洞朗症候群」還沒有消除,簡單的事給他們想複雜了。
  • 印專家:「洞朗對峙」結束一年,不丹擔憂印度比中國多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印度前陸軍上校、防務和安全問題分析家阿賈·舒克拉18日在香港《南華早報》撰文披露說,上周,印度議會下設的一個委員會提議政府,鼓勵不丹向此前印中發生對峙的洞朗地區增派軍隊。他將這稱為是「擾亂平靜」的舉動,並總結「洞朗對峙」結束一年之後的形勢說,不丹對印度的擔憂比對中國的更多。
  • 洞朗事件和班公湖衝突有何聯繫?這其中印方應負怎樣的責任?
    洞朗位於中國、印度、不丹交界處,面積為109平方公裡,是一個小盆地,地勢走向西北高東南低,西面和南面與印度和不丹接壤,四周群山環繞,歸屬西藏日喀市則亞東縣管轄。在錫金由英國控制時期,中英曾籤署邊界條約,明確規定洞朗屬於中國,錫金獨立後,對此也並未提出任何異議。然而當1975年印度吞併錫金,將其改名「錫金邦」後,洞朗地區一改之前長期安定的局面,變得不那麼太平。中國共有14個陸地鄰國,有12個均已明確邊境,唯有印度和不丹至今仍未確定。各方面受制於印度的不丹,不是不願同中國確定邊界,國小勢微也是有著難言的苦衷。
  • 中國邊境成立首個行政村,距離洞朗僅9公裡,令印度強烈不安
    據中國官方11月19日消息稱,在今年9月份,西藏地區亞東縣的牧民自願搬遷到龐達村,而龐達村是我國在洞朗地區成立的第一個行政村,距離洞朗僅有9公裡的路程。 當中國在洞朗地區成立第一個行政村的消息傳出之後,印度可是緊張的不行了,甚至有消息稱中國為了更好地控制邊區,借扶貧之名向實際控制的邊區遷徙居民。
  • 洞朗地理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可俯視印度,難怪印度虎視眈眈
    洞朗地區位置圖洞朗隸屬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東縣,是中國固有領土。洞朗位於亞中縣下亞東鄉南部,面積109平方公裡,西、南與印度(錫金邦)、不丹兩國交界。洞朗主要是一個小盆地,周圍有若干山峰其距離印度東北 西裡古裡-查德瓦走廊不遠,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洞朗境內有6條河流,大小湖泊16個,牧場36處,面積109平方公裡。洞朗交通便利,有多條公路在。沈久拉以南交匯,再翻過沈久拉三山口與鄉政府相連。長期以來,中國邊防部隊和當地牧民長期在這裡展開巡防、放牧。
  • 我國亞東縣,地理位置險要,就像楔子一樣嵌在印度和不丹之間
    今日為您介紹的是位於印度與不丹之間,地理位置險要,人口眾多,地處亞東縣。位於中印邊境的亞東縣,屬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中部,與康納縣、白浪縣接壤,其崗巴線向南呈楔形深入鄰國印度與不丹之間。
  • 印高官:在洞朗問題上,不丹與印度「堅定地」站在一起
    《印度斯坦時報》報導截圖【環球網報導 記者 朱夢穎】據《印度斯坦時報》22日報導,一位參會匿名人士稱,印度外交秘書顧凱傑、國防秘書桑賈伊·米特拉周四向印度議會對外事務常務委員會表示,在洞朗問題上,不丹與印度「堅定地」站在一起,並重申自2017
  • 不丹要在洞朗鬧事?印度頻繁挑釁鄰國,巴基斯坦尼泊爾將反抗到底
    隨著印度大軍增兵拉達克,影響南亞局勢的,除了印度自己的因素,還有印度周邊的鄰國。印度次大陸和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風雲變幻,促使印度希望與鄰國實現戰略聯盟。目前,從南亞各國來看,最為親印度的就是不丹:不丹現在的軍隊、經濟、貨幣、築路權等等,都統一歸屬於了印度。
  • 基建狂魔被激怒 印度衛星圖曝光中國洞朗軍事建設 不輸南海!
    洞朗事件無疑是2017年影響中印兩國最重要的一件大事。11日,易評君獨家文章 解放軍洞朗部署1800人 解放軍在洞朗部署1800人 印媒哀嘆認輸:印度搬起石頭砸到自己 ,《印度時報》公布洞朗對峙結束後,解放軍的最新部署。
  • 不丹一句話讓印徹底閉嘴
    因為現如今印度與我國的關係比較緊張,所以我國但凡有一點點輕微的小舉動,印度就會十分的關注,而此前印度當地的媒體就對我們中國的動作進行了報導稱,中國加強了在洞朗地區道路的建設,以此來確保能夠在該地區全天候正常通行。
  • 印媒炒作「中國村莊建在不丹境內」-專家:人為製造「中不爭議」
    "近日,西藏日喀則市亞東縣"洞朗第一村"一名叫龐達村的小村莊被印度媒體形容為"建在不丹境內兩公裡處",這一消息引發印度媒體熱議,印度媒體稱,這個被印度媒體形容為"建在不丹境內兩公裡處"的龐達村,"環球時報"記者22日查閱衛星地圖發現,龐達村無疑是在中國境內,距亞東縣直線距離約22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