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地集團實施低碳戰略 年減排二氧化碳近17萬噸
綠地集團實施低碳戰略 年減排二氧化碳近17萬噸 中新網6月3日電 建築節能是當前節能減排的重點內容,且有極大的節能空間。
-
光伏發電碳減排成本至少538元一噸?各種二氧化碳減排成本計算
那我們就來看一看,各種二氧化碳減排的成本如何?燃煤電站每發1千瓦時的電力,現在的煤耗約為0.3公斤/千瓦時,按燃燒1噸煤炭排放2.6噸二氧化碳計,單位燃煤發電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為約0.78公斤/千瓦時 。以此可作為發電時二氧化碳減排的標杆。
-
組圖:國內首條海底隧道正式通車
國內首條海底隧道福建廈門翔安隧道正式通車。 (圖1) 中國大陸首條海底公路隧道——翔安隧道於26日上午9時在廈門通車,這是大陸第一條由國內專家自行設計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第一條採用鑽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
-
中國首條水下鐵路隧道開挖 1小時穿梭廣州香港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二日電 中國首條水下鐵路隧道―――廣深鐵路客運專線獅子洋隧道,近日在廣東東莞市沙田鎮已開始水下隧道的開挖。火車設計時速為三百公裡,該工程預計二00九年四月全線貫通,屆時穿梭穗港只需一個小時。
-
皖企節能減排「新打法」
很少有人想到,乾冰與水泥廠會有什麼聯繫? 記者在海螺水泥採訪時發現,這個世界水泥龍頭在生產水泥的同時,還源源不斷地生產乾冰,而乾冰的「原料」,正是生產水泥時釋放的二氧化碳廢氣。 廢氣變產品 將汙染物「吃幹榨盡」 眾所周知,二氧化碳會帶來「溫室效應」。為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海螺水泥早在三年前就在白馬山水泥廠投資5000餘萬元建設二氧化碳捕集純化示範項目,每年可生產3萬噸食品級產品和2萬噸工業級產品的二氧化碳。 去年,海螺又在白馬山開工建設年產3000噸的乾冰項目。
-
國內首條海底隧道:福建廈門翔安隧道正式通車
國內首條海底隧道:福建廈門翔安隧道正式通車時間: 2010-04-27責任編輯: 錦尨旅遊_中國網中國大陸首條海底公路隧道——翔安隧道於26日上午9時在廈門通車,這是大陸第一條由國內專家自行設計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第一條採用鑽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
-
安潔:借力廢油再生 中國每年能減排二氧化碳450萬噸
所謂廢油再生即將廢油回收再提煉,形成再生新能源。汽車、船舶等工業機械設備每次在更換機油的過程中都會產生加油量75%的廢油。索馬表示,如果在中國開展廢油再生工作,每年將能夠減少45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此外,中國機油使用量是美國的20倍,將廢機油回收再使用將可以減少中國對原油的需求。廢油再生既對節能減排具有重要意義,也可以解決廢油的環境汙染問題。
-
香港最長隧道即將通車 打通粵港東部交通大動脈
香港最長隧道即將通車 打通粵港東部交通大動脈 【解說】香港香園圍公路即將於5月26日開通。17日,記者在現場看到,香園圍公路主體已經峻工,主幹道上的方向指示牌以及道路標識均已齊備,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最後的檢查及部分機電安裝。整條公路橫穿兩條隧道,其中的龍山隧道全長4.8公裡,是目前全港最長隧道。
-
中國大陸首條海底隧道——翔安隧道正式通車[組圖]
4月26日,汽車駛出廈門海底隧道。 當日,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建成通車。作為世界上斷面最大的海底隧道,翔安海底隧道全長8.695公裡,從廈門島到達對岸的大陸端,比原來節省了82分鐘。
-
溫州市首條城市下穿隧道通車
7月16日上午,浙江省溫州市溫瑞大道二期(鹿城段)錦繡路下穿隧道正式通車。溫瑞大道二期(鹿城段)錦繡路下穿隧道是溫州市區首條城市道路下穿隧道,位於溫州鹿城段錦繡路上,全線呈南北走向,在交叉口處下穿改擴建溫瑞大道,實施長度為590米。
-
印尼歷史上首條高鐵,雅萬高鐵1號隧道順利貫通
印尼雅萬高鐵1號隧道實現順利貫通,標誌著雅萬高鐵建設取得了重大階段性進展,中印尼雙方在北京、雅加達兩地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共同見證祝賀隧道貫通。雅萬高鐵是中印尼兩國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項目,也是印尼歷史上首條高鐵,中國高鐵全產業鏈「走出去」的第一單,連接印尼首都雅加達和第四大城市萬隆,設計時速每小時350公裡,全長142.3公裡,通車後,從雅加達至萬隆將由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左右。
-
二氧化碳減排成本比較:光伏發電538元一噸
前不久,中國向全世界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新的目標要求我們必須有更加緊迫的減排措施:一方面,東部沿海地區經濟比較發達,經...全國碳排放權交易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價格」為計價單位,用於抵消的減排量應來自可再生能源。總體上看,政策傾向依舊是鼓勵...
-
山東濰坊首條河底隧道通車 橫穿白浪河長130米
15日,在山東濰坊白浪河河底隧道,記者了解到,由於大多市民並不知曉通車情況,所以完成通車的白浪河河底隧道內的過往車輛寥寥無幾。吳凡 攝 山東濰坊首條河底隧道通車了!15日,記者了解到,該隧道在河床下7米,穿過白浪河連接東西兩岸,全長約130米,其中現在開通兩條車道。
-
上海隧道股份承建海口首條越江隧道正式通車
近日,由上海隧道股份市政集團承建的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交通配套工程——海口文明東越江通道正式通車。 海口文明東越江隧道工期緊湊、任務繁重,曾被當地業內稱之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國內首條!黃石百花隧道正式開建!
綿延的黃荊山脈 在2016年8月31日迎來「月亮山隧道」通車後 時隔4年又即將建成 新的隧道——百花隧道 這是國內首條有軌電車山嶺隧道
-
安徽電網首條湖底電纜隧道正式投運 創下多個第1
一條電纜隧道創下多個安徽第一12月7日,經過24小時的安全試運行,位於合肥巢湖市的湖光路電纜隧道順利投運。這是安徽電網首條湖底電纜隧道,同時也為目前本省最長、最深的電纜隧道。據介紹,新建設的巢湖大橋與110千伏西銀線、巢旗線等多條城市供電「動脈」路徑重合。
-
濰坊首條河底隧道通車 縮短商場距離實現白浪河商圈
15日,在白浪河河底隧道,記者了解到,由於大多市民並不知曉通車情況,所以完成通車的白浪河河底隧道內的過往車輛寥寥無幾。 本報記者 吳凡 攝 本報11月15日訊(記者 韓傑傑)濰坊首條河底隧道通車了!
-
米拉山隧道10月1日正式通車
海拔4700多米的米拉山隧道作為拉林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凝聚修建者的辛勞與智慧,迎艱克難,展現西藏精神,他們做到了!昨日,記者在米拉山隧道施工現場獲悉,10月1日,米拉山隧道將正式通車,屆時拉薩到林芝可再縮短半小時行程。
-
嵐山首條隧道驚豔亮相!廈門路三期南延即將通車!
觸摸有溫度的小城故事 關注 2018年12月29日,廈門路三期南延正式開工 經過為期一年的高效推進 2019年12月30日 廈門路三期南延通車儀式即將進行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今日貫通:「海底呼吸順暢」
今天,世界最長海底隧道貫通,標誌著港珠澳大橋主體實現全線貫通。然而,這個夢想從提出到即將實現,三地人民足足等了34年。早在1983年,香港商人胡應湘率先提出了興建連接香港與珠海跨境跨海大橋的大膽方案。但幾經挫折,從立項到冷卻、再立項,直到2009年12月,在中央的支持下,中央以及粵港澳共同出資正式推動港珠澳大橋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