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百科」擁有完美結局的開國功臣——張良

2020-12-23 歷史風雲再起

【名人簡歷】

張良(?-前186年),字子房,傳為漢初城父(今安徽亳州)人。漢高祖劉邦的謀臣,秦末漢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漢王朝的開國元勳之一,「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之一。

【歷史功過】

張良雖系文弱之士,不曾揮戈迎戰,卻以軍謀家著稱。他一生反秦扶漢,功不可滅;籌劃大事,事畢竟成。歷來史家,無不傾墨書載他那深邃的才智,極口稱讚他那神妙的權謀。應該肯定張良的一生有助於秦亡漢立的歷史進程,但他也有值得非議、至少值得探討的地方,比如前期反秦的動機及其暗殺秦王不正當的行為。

【名言名文】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漢書·張良傳》

【賞析】人們一向喜歡聽好話、聽奉承的話,聽過之後也不會想想是否真的就起自省者說的一樣。但是也有一些人對待朋友很真誠,當朋友有了錯誤時一定會加以勸試,可能話會說的不好聽,但確實是為我們好,當聽見逆耳的忠言絕不可氣惱,否則無形中會銷磨自己發奮上進的精神,沉湎於自我陶醉的深淵中,那就等於自浸於毒酒中而毀掉自己的前程。所以,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必須先要敢於磨練自己的品格,善於聽取不同意見,耳中經常聽不愛聽的話。反之,假如每句話都很好聽,每件事都很稱心,那就等於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毒酒中了。

【歷史典故】

博浪飛椎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

釋義:後以「博浪飛椎」喻報仇雪恨。

賞析:秦滅六國,五世相韓的張良散盡家財求得力士刺秦王,為韓國報仇。造鐵錘重一百二十斤,趁秦始皇東遊之機,狙擊於博浪沙(今河南原陽東南),可惜沒有擊中秦始皇所坐的車輛。清朱彝尊《彭城道中詠古二首》之二:「博浪飛椎後,圯橋進履車。」

養虎遺患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

釋義:後比喻縱容壞人壞事,留下後患。

秦朝的統治被推翻後,楚軍與漢軍籤訂和約,把鴻溝作為界限,西邊為漢,東邊為楚,宣布停戰。項羽領兵東歸,劉邦西進。張良和陳平對劉邦說:「現在漢軍的勢力漸漸變得強大,各個諸侯也支持,可以抓住這個消滅楚軍的機會,不能養虎遺患。」姚雪垠《李白成》第一卷第三十二章:「他非常恨陝西地方文武大員的糊塗無用,竟敢長期不明『賊情』,養虎遺患。」

自擇留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

釋義:後因以「自擇留」稱譽功大不居,不求高封。

賞析:漢高祖六年(前201),漢高祖對有功之臣大加封賞,他稱讚張良: 「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並說:「卿可自擇齊地三萬戶。」張良謙虛地推辭說: 「臣的那些計謀,不過恰好用上罷了,臣願封在留就足夠了。」於是高祖封張良為留侯。宋蘇軾《再和聞正輔表兄將至》詩:「寧須張子房,萬戶自擇留。」

雍齒封侯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

漢初人雍齒,雖立下不少戰功,但因曾窘辱過劉邦,一直為劉邦所不喜。劉邦即帝位之後,張良建議劉邦重賞雍齒,樹立仁德的形象,劉邦聽從了建議,按計行事,封雍齒為什邡侯,並把沛縣也賜封給了他。雍齒一封,所有的功臣也都安心了。五代李瀚《蒙求》:「丁公遽戮,雍齒先封。」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

釋義;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另有所指。

賞析:秦末,西楚霸王項羽在鴻門宴請沛公劉邦,謀士範增讓項莊舞劍助興,欲藉此機會殺掉劉邦。劉邦的謀士張良見情勢十分危急,匆忙離席找到了劉邦的部將樊噲。樊噲一看見張良,就問他現在情況如何。張良說: 「現在情況非常危急。此刻項莊表面上是借舞劍來助興,其實真正的用意是要殺掉沛公!」《大馬扁》第四回: 「在康有為之意,志在成名,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今見成名動也不動,已自愧悔。」

赤松遊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

釋義: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後因以「赤松遊」表示功成身退,遁跡遠隱。

賞析:漢高祖劉邦殺了韓信後,張良遂向高祖提出「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耳」。清張問陶《邳州道中感留侯遺事》詩: 「留得眼前平勃在,不妨歸與赤松遊。」亦作「赤松共遊」。宋蘇軾《陪歐陽公宴西湖》詩:「赤松共遊也不惡,誰能忍飢啖仙藥。」

【人物傳說

道教中的張良

相傳張良登仙后,位為太玄童子,常從太上老君於太清之中。其孫張道陵亦得道。又據《巢縣誌》記載,巢縣白雲山有子房洞。相傳為張良辟穀隱修之地,後人置祠,歲奉香火。又陳縣(今河南開封東南)天授觀為奉祠之所,宋政和(1111—1118年)間封為「凌虛真人」。

【生平大事】

擁有完美結局的開國功臣

張良字子房,出身於韓國的貴族世家,他的祖父開地在韓國做了三朝的宰相。他的父親張平是在韓國做了兩朝的宰相。到了張良的時代,韓國已經從衰落走向了滅亡。張良的心裡有著一種亡國亡家之恨。青年時代的張良,就是懷著這種復韓的雄心,悉散家財,訪求刺客。後來他找到了一個力士,做了一個大鐵椎,在博浪沙襲擊了秦始皇出巡時的用車,可是擊中的卻是副車。被懸榜通緝的張良,不得不埋名隱姓,他逃到了下邳,在那裡靜靜的等候。就在這裡,發生了一個帶有傳奇性的事件。

一天,張良走到沂水圯的橋頭,遇到一個穿著粗布短袍的老人,這個老人走到張良的身邊時,故意把鞋脫落橋下,然後傲慢地差使張良道:「小子,下去給我撿鞋!」張良吃了一驚,但還是替他取了上來。隨後,老人又蹺起腳來,讓張良給他穿上。張良並沒有說什麼,只是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謝,反而仰面長笑而去。張良呆呆的看著老人走遠,只見那老人走出了一段路後又折了回來,又返回到了橋上,對張良讚嘆道:「孺子可教矣。」並約張良

五天以後的凌晨再到橋頭相會。張良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但還是恭敬地跪在地上答應了。五天後,雞鳴時分,張良急匆匆地趕到橋上,可是老人比他來得還早。老人看見張良來到,就忿忿地斥責道:「與老人約,為何誤時?五天後再來!」第二次,張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張良索性半夜就到橋上等,這一次他終於比老人來得早。張良以至誠和隱忍感動了老人。老人送給張良一本書,說:「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十年後天下大亂,你可用此書興邦立國;十三年後再來見我。」說完老人揚長而去。等到天亮,張良捧書一看,竟是《太公兵法》。經過多年的學習,張良成為了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的謀士。

在秦末的農民起義開始以後,張良投奔一個叫景駒的農民軍領袖。在路上,他正好遇上劉邦率領的起義軍,兩人一見如故,張良果斷地決定跟從劉邦。從此,張良深受劉邦的器重和信賴,他的聰明才智也有機會得以充分地發揮。

在接下來的歲月裡,張良幫著劉邦打進了鹹陽,並讓劉邦採用了安民的政策。而在項羽擺下的鴻門宴上,張良審時度勢,保住了劉邦的性命和實力。當劉邦在巴蜀之地做漢王的時候,張良建議劉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使劉邦的實力大大地增強了。在垓下張良使劉邦抓住了要害,讓韓信和彭越不但為劉邦解了圍,還迫使項羽在烏江邊自刎。劉邦最大的對手被消滅了。

在劉邦建立了大漢江山後,開始對功臣大加殺戮。張良看到了情勢的變化,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哲理,於是自己請求退隱。他摒棄了人間的俗事,專心修道養性。作為一位能夠洞察秋毫的謀略家和富有遠見的政治家,張良晚年的激流勇退為他的一生畫下了完美的句號。

【秘聞軼事】

下邑奇謀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春,劉邦接連收降常山王張耳、河南王申陽、韓王昌、魏王豹和殷王印五個諸侯,得兵56萬。同年四月,劉邦乘項羽集中力量攻打田榮之機,率兵伐楚。直搗楚都彭城。攻佔彭城後,劉邦被這輕而易舉得到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不但沒有採取恰當的政治、經濟措施,安撫此地,贏得人心,反而惡習復發,得意忘形之餘大肆收集財寶、美女,整日置酒宴會,結果給項羽回軍解救贏得了時機。項羽聞知彭城失陷,立即親率。3萬精兵,從小路火速趕回,急救彭城。劉邦數十萬烏合之師難以協調指揮,連糧餉都籌備不齊,所以一經接戰,便遭慘敗,幾乎全軍覆沒。至此,許多諸侯王又望風轉舵,紛紛背漢向楚,劉邦丟下老父、妻子、兒女,只帶張良籌數十騎狼狽出逃,軍事上再度遭受重大挫折,大好的形勢復又逆轉。

劉邦狼狽逃至下邑,驚魂未定,心灰意冷,萬念俱灰。他沮喪地對群臣說:「關東地區我不要了,誰能立功破楚,我就把關東平分給他。你們看誰行?」在此兵敗危亡之際,又是張良匠心獨運,為劉邦想出了一個利用矛盾、聯兵破楚的策略。他說:「九江王英布,是楚國的猛將,與項羽有隙;彭城之戰,項羽令其相助,他卻按兵不動。項羽對他頗為怨恨,多次振使者責之以罪;彭越因項羽分封諸侯時,沒有受封,早對項羽懷有不滿,而且田榮反楚時曾聯絡彭越造反,為此項羽曾令肖公角攻伐他,結果未成。這二人可以利用。另外,漢王手下的將領,只有韓信可以委託大事,獨當一面。大王如果能用好這三個人,那麼楚可破也。」這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謀」。

畫箸阻封

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冬,楚軍兵圍漢王於滎陽,雙方久戰不決。楚軍竭力截斷漢軍的糧食補給和軍援通道。漢軍糧草匱乏,漸漸難撐危機。漢王劉邦大為焦急,詢問群臣有何良策。謀士酈食其獻計道:「昔日商湯伐夏桀,封其後於杞;武王伐紂,封其後於宋。秦王失德棄義,侵伐諸侯,滅其社稷,使之無立錐之地。陛下誠能復立六國之後,六國君臣、百姓必皆感戴陛下之德,莫不向風慕義,願為臣妾。德義已行,陛下便能南向稱霸,楚人只得斂衽而朝。」這其實是一種「飲鴆止渴」的誇誇其談,當時劉邦並沒有看到它的危害性,反而拍手稱讚,速命人刻制印璽,使酈食其巡行各地分封。

在這關鍵時候,張良外出歸來,拜見劉邦。劉邦一邊吃飯,一邊把實行分封的主張說與張良,並問此計得失如何。張良聽罷,大吃一驚,忙問:「這是誰給陛下出的計策?」他沉痛地搖搖頭接著說:「照此做法,陛下的大事就要壞了。」劉邦頓時驚慌失色道:「為什麼?」張良伸手拿起酒桌上的一雙筷子,連比帶劃地講了起來。他說:「第一,往昔商湯、周武王伐夏桀殷紂後封其後代,是基於完全可以控制、必要時還可以致其於死地的考慮,然而如今陛下能控制項羽並於必要時致其死地嗎?第二,昔日周武王克殷後,表商容之閭(巷門),封比幹之墓,釋箕子之囚,是意在獎掖鞭策本朝臣民。現今漢王所需的是旌忠尊賢的時候嗎?第三,武王散錢發粟是用敵國之積蓄,現漢王軍需無著,哪裡還有能力救濟飢貧呢?第四,武王翦滅殷商之後,把兵車改為乘車,倒置兵器以示不用,今陛下鏖戰正急,怎能效法呢?第五,過去,馬放南山陽坡,牛息桃林蔭下,是因為天下已轉入昇平年代。現今激戰不休,怎能偃武修文呢?第六,如果把土地都分封給六國後人,則將士謀臣各歸其主,無人隨劉邦爭奪天下。第七,楚軍強大,六國軟弱必然屈服,怎麼能向陛下稱臣呢?」

張良的分析,真是字字珠璣,精妙至極,且切中要害。他看到古今時移勢異,因而得出絕不能照抄照搬「古聖先賢」之法的結論。尤其重要的是,張良認為封土賜爵是一種很有吸引力的獎掖手段,賞賜給戰爭中的有功之臣,用以鼓勵天下將士追隨漢王,使分封成為一種維繫將士之心的重要措施。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還靠什麼激勵將士從而取得勝利呢?張良鞭辟入裡的分析,較之昔日請立韓王,處心積慮地「復韓」的思想認識,顯然是一個飛躍,而且在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上佔有重要一頁。難怪1700年之後,還被明人李贄情不自禁地讚嘆為「快論。」

張良借箸諫阻分封,使劉邦茅塞頓開,恍然大悟,以致輟食吐哺,大罵酈食其:「臭儒生,差一點壞了老子的大事!」然後,下令立即銷毀已經刻制完成的六國印璽,從而避免了一次重大戰略錯誤。為爾後漢王朝的統一減少了不少麻煩和阻力。不能不承認,張良是一位洞察秋毫的謀略家和富有遠見的政治家。

力保太子

漢十年(公元前197年),漢王朝上層出現了一場新的危機。劉邦有改易太子之意。當時劉邦寵愛戚夫人,並察知呂后有異心,有代劉而王的跡象,故欲廢太子孝惠(呂后子),改立趙王如意(戚夫人子)為國儲。朝野大臣,群起諫爭,但絲毫不能更改劉邦初意。眼看太子位行將被剝奪,呂后遂求救於「智囊」張良。張良考慮到太子一位,事關重要,不可輕易更立,大儒叔孫通說得好:「太子天下本,本一搖天下振動。」再加上當時天下方定,漢朝統治根基還未穩固,各項制度還正在健全,只有順其現狀,無為而治,才能安定天下,穩保江山。基於這個大局,張良遂對呂后說道:口舌難保太子,「商山四皓」年皆八十餘,節義清高,不就漢朝爵位,匿亡山林,皇上敦聘不至,但仍然高義「四皓」。太子若卑辭固請「四皓」出山,出入宮廷以「四皓」相隨,皇上必問而知之,知之則太子位可固。事果如張良言,劉邦問知伴隨太子的「四皓」就是自己數請不來的隱士,今為太子左右,可見太子羽翼已豐,翅膀亦硬,奈何不得,從此再也不提易立太子一事。太子終得嗣位,呂后為此對張良也勳口敬重。

【名人評說】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漢業存亡俯仰中,留侯於此每從容。固陵始義韓彭地,復道方圖雍齒封。」

蘇軾《留侯論》: 「古人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歷史遺蹟】

張良墓

張良墓地在今河南省蘭考縣。蘭考縣城西南六公裡的三義寨鄉曹辛莊車站南側,緊靠隴海鐵路確有一座張良墓,墓冢高10米,周圍長100米,保護區面積35000平方米。周圍古柏環繞,鬱鬱蔥蔥,似有一定來歷。又據傳說,劉邦死後,呂氏專權,張良便託病隱居於東昏縣(今河南蘭考)西南的白雲山,死後就葬於該地。後世的戲曲、小說也有相似描寫,說張良納還冠蓋,辭朝學道,劉邦追至白雲山,張良幻化而去,從此不知下落。可見這種看法是有所依據的。

張良廟

漢張留侯祠(張良廟)座落於秦嶺南坡的紫柏山麓,南距漢中101公裡,北鄰鳳州76公裡,距漢中留壩縣城17公裡處的廟臺子街上。川陝公路橫越門首,交通較為方便。2006年05月25日,張良廟作為明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相關焦點

  • 張良的後代竟出了這麼多名人,難道真是因為基因的強大?
    張良的後代竟出了這麼多名人,難道真是因為基因的強大?張良,可能大家都不陌生,他非常聰明,就連劉邦也稱讚他「在計算別人方面我比不過子房」。縱觀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幾個人,他可以說他是漢朝唯一一個得以善終的開國功臣。劉邦生性多疑,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最終都沒有好下場,只有張良除外。
  • 大漢的六大開國功臣及結局:第一功臣含冤而死,年僅35歲!
    那麼,在這些開國功臣幫助劉邦打下江山之後劉邦又是怎麼對待他們的呢?在古代可以說每個皇帝做的都不安心,因為下面有太多虎視眈眈的人,劉邦亦是如此。尤其是他下面還有那麼多手握兵權,謀勇兼備的異姓王,劉邦這個皇位做的可真是膽戰心驚的。劉邦自然想除掉這些隱患,所以對於很多開國功臣都被劉邦一一剷除!
  • AI學者也用維基百科「打廣告」?這個詞條有點可疑
    如果搜索一個詞條,百科網站的結果通常會被顯示在最顯眼的位置。這種人人皆可編輯的網站存儲著海量信息,雖然可能不夠嚴謹,但也被很多人作為重要的信息、知識來源。不過,最近人工智慧的研究者在維基百科上發現了不少「夾藏私貨」的詞條,比如 Reddit 網友發現的「SGD(隨機梯度下降)」一詞。
  • 漢初三傑,都是劉邦的大功臣,為何人生結局卻完全不同?
    而在這其中就有我們今天所要說的漢初三傑,他們當時都是劉邦的大功臣,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為何到最後人生結局卻完全不同?先來說一說這漢初三傑是哪幾位,說白了就是對劉邦功勞最大的那幾個,而這三個人就是蕭何、張良以及韓信。
  • 《Start-Up》結局超暖!秀智頂「零度低溫」披婚紗被贊敬業
    秀智、南柱赫主演的《Start-Up》正式收官,編劇端出暖心結局,加上男女主角的浪漫婚禮,讓許多追劇迷留言「太美!太值得了」。秀智在《Start-Up》完結篇中的婚紗造型非常特別,選擇不修身剪裁設計,帶點清新甜美氛圍,不像魚尾裙、馬甲等擁有誇張的 S 身形,婉約的形象恰巧與秀智劇中女強人形成完美反差。白紗採復古方形領、多層次蓬袖設計,搭配低髮髻的包頭與冠冕,讓秀智整個人看起來好甜。
  • 張良(漢初三傑之一)
    #張良(?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西漢開國功臣,政治家,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劉邦曾說,他之所以天下全靠這三個人,他曾說「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裡之外我不如張良、治理國事,繳納賦稅,我不如蕭何、領兵打仗管理軍隊,我不如韓信」而這三位的結局大不相同,一個善終,一個退隱,一個被殺。今天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張良。
  • 張良是如何韓信評價一生的?短短4個字,精準!
    張良是如何韓信評價一生的?短短4個字,精準!眾人皆知的有堪稱「漢初三傑」的張良、韓信、蕭何。他們皆為傑出的人才。自古以來,開國功臣到了後期大多數是沒有一個好的下場。他們往往會因為有過大功而被加封權貴地位,君主會因為他們的權利慢慢的不變得強大而感到恐懼,從而找理由削減他們的實力,讓他們的權利並兵力難以威脅到君主的統治。而漢朝的這些開國功臣,也沒有例外。
  • 劉邦大殺開國功臣,唯獨不殺張良是為何?張良不愧是「謀聖」
    比如謀聖,張良。同是劉邦眼中的漢初三傑,同樣功高震主,同樣一次又一次和主君產生矛盾,但是劉邦雖然殺了很多功臣,卻唯獨放過了張良,難道是因為劉邦不敢殺張良嗎?其實並非如此。一個人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強過老闆,所以張良也是一樣,而張良之所以沒有被劉邦殺死,原因就是因為情商太高,而且張良此人非常會做人,他能夠在一次又一次的選擇中懂得進懂得退,並且還知道說什麼,選用正確的話引導劉邦,所以劉邦至始至終對張良都非常信賴,也因此這樣子的張良,每個事情每一句話都能夠說到劉邦的心坎上,最終才能位居高位得善終,最終才能功成名。
  • 為什麼古時候有些開國功臣都兔死狗烹?
    可是王朝建立後,大多數封建帝王都會對開國功臣進行大清洗,這些功臣往往不得善終。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上,都在周而復始的上演,就像一個歷史的怪圈。比如李斯、蒙恬、韓信、英布、彭越等,最著名的莫過於朱元璋的清洗行動了,幾乎所有的功臣全部被清洗,逃脫者寥寥無幾。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呢?說白了,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任何一次對功臣的殺戮都離不開這個原因。
  • 大殺功臣的劉邦,給自己的知已張良,又安排了怎樣的結局?
    在平滅項羽的第二年年初,劉邦進行了封賞,張良雖然無戰功,但是謀劃全局,卻是比戰功還要大的功勞,所以劉邦覺得張良的功勞最大,所謂: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裡外,子房功也。讓張良在齊國選擇三萬戶做為食邑。但是聰明的張良拒絕了,張良只要了留縣(江蘇沛縣東南的微山湖湖區內,現在已經被湖水淹了)做為封地。留縣是張良初遇劉邦時地方,考慮到其他的功臣,都沒封戶過萬的,張良請求和蕭何一樣,8000戶,但是劉邦沒有同意,於是給了10000戶。
  • 「復仇者4」唐尼透露另一結局:鋼鐵俠原本會見到女兒長大!
    由於早前漫威羅素兄弟提及,曾為《復仇者聯盟4》拍下多達5個版本的結局,「鋼鐵俠」小羅伯唐尼(Robert Downey Jr.)在個人Instagram上傳一段影片,疑似是《復仇者聯盟4》的另一個結局,雖然是慢動作但也長約1分鐘,首先左下方有一個人趴在地上的是「雷神」,而「滅霸」就單手舉起「美國隊長」更將他活生生掐死,「鋼鐵俠」即時上前阻止,卻被「滅霸」拳打腳踢飛開至單膝跪地就完結
  • 「2018回顧」永遠懷念謝幕的演藝文化界名人
    2018年告終,今年有許多影藝文化界的名人離世,讓我們在迎接新一年的同時,一起緬懷這些貢獻良多的名人們。林嶺東著名香港導演林嶺東日前在家中猝死,終年63歲,他擅長拍攝寫實風格,生前作品《龍虎風雲》、《監獄風雲》和《學校風雲》,被稱為《風雲》三部曲。
  • ...維基百科免費移動版項目「Zero」停止運行;三星「用眼睛控制無...
    (來源:中關村在線)維基百科免費移動版項目「Zero」停止運行維基媒體基金會已經停止運行維基百科「Zero」項目。該項目是一項全世界移動用戶免費提供在線百科全書的計劃,於 2012 年推出,主要通過與移動運營商非盈利合作夥伴合作,讓它們放棄向用戶收取訪問維基百科的成本。這個項目在 72 個國家有 97 個移動運營商合作夥伴,累計擁有 8 億用戶。
  • 劉邦靠張良韓信打天下,他要殺韓信的時候,為什麼張良不出手相救
    喜歡漢朝的朋友們都知道,漢初有三傑,有才幹的張良,識人的蕭何,有才幹的韓信。上述三人可說是漢朝的開國功臣,漢高祖劉邦曾說過,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人,所說的正是漢初三傑。而且劉邦這個人,雖有雄心壯志,但在得了天下後,卻還想要千秋萬代。
  • 《完美世界M》全新職業「魂契」強勢登場!登入送「好想兔」坐騎
    同時,即日起登入遊戲即可獲得《完美世界M》與人氣貼圖「好想兔」聯名合作推出的「好想兔坐騎」!官方也預告《完美世界M》與人氣零食霸主「優雅食點心餅」即將在 9 月初展開雙強聯名合作,屆時玩家將有機會獲得點心餅戰靈自選禮包及憨憨(永久)坐騎,享受大口吃餅,盡情玩遊戲的暢快體驗!
  • 《史記》中為何張良與蕭何被列入世家,韓信卻僅僅列入列傳呢?
    有的人明明一開始並沒有什麼不同,可是後來走著走著,結局就截然相反了,雖然不排除一些時代影響,但更多的,還是事在人為。「漢初三傑」張良、蕭何與韓信,明明都是一樣的功臣,可是為何後來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要區別對待呢?其中張良、蕭何都被寫入世家,而韓信僅僅寫入列傳,這一切背後有什麼深層次原因麼?
  • 明朝34個開國功臣,被朱元璋殺了30個,剩下四人結局如何?
    明朝34個開國功臣,被朱元璋殺了30個,剩下四人結局如何? 明朝是漢人最後統治的一個封建王朝,其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都充滿傳奇色彩。少年時期的朱元璋家境貧寒,靠為地主放牛為生。後來因蝗災和瘟疫導致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兩以及大嫂和侄兒。
  • 最完美約會地點「玻璃泡泡屋」!3種「夢幻風景」一次擁有
    這家位於英國倫敦泰唔士河畔的「Coppa Club」是最近在社群平臺上網紅最熱門的打卡景點之一,因為這8顆夢幻又可愛的玻璃泡泡屋就這樣座落在那邊。這8顆水晶球整齊的排列在河畔,為這個絕佳的露天用餐地點提供的完美的私人空間。
  • 最完美約會地點「玻璃泡泡屋」!3種「夢幻風景」一次擁有
    這家位於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的「Coppa Club」是最近在社群平臺上網紅最熱門的打卡景點之一,因為這8顆夢幻又可愛的玻璃泡泡屋就這樣坐落在那邊。這8顆水晶球整齊地排列在河畔,為這個絕佳的露天用餐地點提供的完美的私人空間。
  • 張良的後代,結局如何?
    張良,字子房,西漢開國元勳之一,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的祖先是戰國時期的韓國貴族,祖父張開地、父親張平都擔任過韓國相國一職。《史記》記載:張平死後二十年,秦國滅掉了韓國,因此,張良作為韓國貴族的後裔,對秦始皇恨之入骨,一心想為故國復仇,策劃刺殺秦始皇,行動失敗後逃亡在外,隱姓埋名多年。劉邦起兵後,張良投奔了劉邦,後成為劉邦的得力高參,因目光敏銳,足智多謀,深為劉邦器重,為大漢帝國的創建立下赫赫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