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也開了!快來濟南大明湖畔看荷花展

2021-01-09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濟南報導

7月20日,濟南第三十四屆荷花藝術節在大明湖景區開幕,共展出荷花1200餘盆,100餘個品種。

記者了解到,本屆荷花藝術節以「荷」你同行為主題,以綠色生態、環保的大湖荷田和造型各異的園內荷花小景為展現形式。

據了解,本屆荷花藝術節在大明湖超然樓廣場、東門內外廣場、北極廟廣場、自然舞臺廣場等設置荷花小景共15組。

小景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出行、垃圾分類人人有責、唱響和諧之聲為主線展現本屆荷花藝術節生態文明主題,同時設置品種荷花、品種睡蓮、碗蓮等專項品種展區。

本屆荷花藝術節共展出荷花1200餘盆,100餘個品種,睡蓮100盆,10餘個品種,水生植物300餘盆。

7月20日,濟南第三十四屆荷花藝術節在大明湖景區開幕。

7月20日,濟南第三十四屆荷花藝術節在大明湖景區開幕。

7月20日,濟南第三十四屆荷花藝術節在大明湖景區開幕。

7月20日,濟南第三十四屆荷花藝術節在大明湖景區開幕。

7月20日,濟南第三十四屆荷花藝術節在大明湖景區開幕。

相關焦點

  • 荷花盈盈明湖畔
    魯網6月15日訊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近日,在濟南天下第一泉大明湖景區,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嬌豔欲滴。從高空俯瞰,大明湖的蓮葉荷花如詩如畫,翠綠的蓮葉,一眼望不到邊,仿佛置身荷花仙境。遊船上賞荷花別有一番意境小鳥在含苞待放的荷花上休憩
  • 濟南的一個村莊火了,荷花開得美不說,竟然還搞出一架飛機來
    泉城濟南最被人樂道的是古風泉韻,一句「四面荷花三面柳」濟南的一城山色。現代的濟南很難再找到四面荷花的場景了,取之而來的是高樓大廈,北園的荷花早就沒有了,而唯獨三大名勝之一的大明湖畔,每當夏季還能看到亭亭玉立、隨風搖曳的不同姿態的荷花遺世而獨立。
  • 撐一把傘,到濟南大明湖畔觀賞「夏雨荷」
    【撐一把傘,到濟南大明湖畔觀賞「夏雨荷」】 8月5日上午,濟南下起了濛濛細雨,雨中的大明湖荷花展現出與陽光下截然不同的靚麗風採。濟南大明湖畔,雖然下著雨,仍然有許多市民和遊客冒雨欣賞荷花。雨中的荷花,靜靜立在連片荷葉之中,晶瑩的雨滴沿荷葉滑下,滴落在花瓣上,此時的荷花顯得格外美麗。
  • 濟南賞荷最佳去處,這處耳聞能詳的湖畔,夏天都是荷花味的
    小時候看《還珠格格》,就對大明湖畔有著無限憧憬,幻想著夏雨荷與乾隆帝邂逅的地方是怎樣的風景。來到濟南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去窺探一下這個在無數人童年裡或多或少有過存在的地方。因為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大多數人最濟南的記憶就是停留在課文裡感受到的冬天濟南,但其實盛夏的濟南,一點都不遜色,尤其來到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 大明湖:半塘荷花,滿塘故事
    宋代才女李清照是濟南人,那首饒有趣味的「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無意中描繪了大明湖畔荷田萬頃的景色。而路過濟南的元代詩人元好問更是留下「日日扁舟荷花裡,有心長作濟南人」的感嘆。
  • 大明湖的荷花還能這樣玩?真不愧是濟南!
    進入7月,盛夏悄然而至,又到了全國各地荷花競相開放的季節,池塘裡,已是荷葉連田田。作為濟南市的市花,大明湖的荷花自然也不甘落後,早已乘風破浪高調亮相啦!好一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濟南是一個文明古城,擁有著豐富的歷史。「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就是對古老濟南的真實寫照。大明湖盛產蓮藕,荷花滿湖,周邊地區種植蓮藕業戶也非常多,荷花也就成了濟南的象徵。1986年荷花成功當選為濟南市市花,從此以它那豔麗的色彩、幽雅的風姿深入到濟南人的精神世界。
  • 原來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在濟南!
    濟南素有「天下泉城」的美譽,是個文化底蘊很深厚的城市。在這裡可以感受到老舍筆下冬天的「溫晴」,可以看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在這裡可以感受到老舍筆下冬天的「溫晴」,可以看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更有那「大明湖畔夏雨荷」的纏綿悱惻讓人心腸百轉。
  • 濟南大明湖畔的國際少兒時裝周今日開幕,為期三天
    盛夏的大明湖畔,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29日晚,在大明湖畔超然樓廣場,濟南市第33屆荷花藝術節KSD國際少兒時裝周正式開幕。1986年,濟南市將荷花確定為市花。此後每年夏天荷花盛開時,在美麗的大明湖畔,荷花節都會如約而至,成為濟南重要的文化符號。以「荷」彩中國花耀明湖為主題的濟南第33屆荷花藝術節,於7月15日至8月14日舉行。本屆荷展以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契機,紅色主題貫穿荷花藝術節,表達「愛我中華,共築中國夢」的美好願望。
  • 行走濟南大明湖專題——荷花勝景來啦
    全國各大城市中有名湖的不少,如杭州西湖、武漢東湖、揚州瘦西湖、北京三海等等,但要說全部是由泉水匯集而成的,恐怕濟南的大明湖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大明湖是由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幾大泉群的泉水匯流而成的泉水湖,這一獨特的地質特性使得大明湖的人文歷史相當厚重,歷代帝王名人前來憑弔、吟詠者眾多。
  • 濟南大明湖畔,有一座意境悠遠的樓閣,超然樓
    其實,大明湖畔沒有夏雨荷,夏雨荷只是杜撰的人物。在大明湖畔,有很多景點比夏雨荷更有文化底蘊,如超然樓。巍峨的超然樓2009年大明湖擴建,遵其舊制,加以修復。大廳內還陳列珍貴千年樟木木雕作品--萬馬奔騰;紅酸枝木雕作品--千福百財;龍眼木根雕作品--龍吐九鯉、鯤鵬展翅;牆面還嵌有大型銅雕--明湖荷花會;大型畫卷--鵲華秋色圖,以及明湖收藏的近代山東書畫大家的藝術作品。北廳為「老殘濟南印象」大型陶藝群雕藝術展;三層至六層電梯兩側陳列當代畫家作品「明湖八景」。
  • 大明湖畔夏雨荷
    寒梅幾時開?夏蟲空貽笑。荷春風汙泥裡,夏雨荷花開。一念輪迴中,秋深落蓮臺。        「皇上,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這句話隱藏著一個悽婉的故事。        傳說,夏雨荷是一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溫柔典雅,美麗婉約的姑娘。
  • 大明湖畔的「夏雨荷」開了,清香婉約的她們躲在「遮陽傘」下楚楚動人
    濟南爆料 濟南指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開了,清香婉約的她們躲在「遮陽傘」下楚楚動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大明湖的荷花再次迎來綻放。每逢夏季,作為濟南「市花」的荷花陸續綻放,大明湖美麗的景象展現出泉城的獨特魅力。在大明湖,成片的荷花在驕陽中絢麗綻放。荷花如婀娜多姿的姑娘一般,有的嬌羞有的奔放,形態各異。夏日微風吹來,荷花輕輕搖動,送來陣陣清香。中午時分,烈日當頭,美麗的荷花和人們一樣,撐起「遮陽傘」,享受夏日時光。
  • 「荷」你同行 花耀明湖 || 濟南第三十四屆荷花藝術節在大明湖畔啟幕
    7月20日,以「荷」你同行為主題的濟南第三十四屆荷花藝術節在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的大明湖景區開展。本屆荷花藝術節以綠色生態、環保的大湖荷田和造型各異的園內荷花小景為展現形式,為市民遊客呈現一場夏日荷文化藝術盛宴,活動將持續至8月14日。
  • 行走濟南大明湖專題——荷花+動物精靈篇
    大明湖全國各大城市中有名湖的不少,如杭州西湖、武漢東湖、揚州瘦西湖、北京三海等等,但要說全部是由泉水匯集而成的,恐怕濟南的大明湖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不過北方的景點一般都太低調了,宣傳上不夠,直到瓊瑤電視劇《還珠格格》中「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的一句臺詞才讓大明湖被外人所知,其實乾隆皇帝私訪會民女的故事在大明湖流傳甚早。
  • 大明湖的荷花開了
    今年,大明湖的荷花開了。趵突泉又有水了。泉城廣場噴泉又噴水了。你的那個她,還在你身邊嗎?她還好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乾隆皇帝又來找過你嗎?
  • 比大明湖大15倍,濟南國家級溼地公園千畝荷花等你來賞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的夏天又到了賞荷花的好時節。大明湖的夏雨荷廣為流傳,也是經常去的地方,泉城公園作為市民公園也是人聲鼎沸,總是喜歡探索,喜歡人少景美的地方,喜歡到處遛娃的我又為大家找到了一個賞荷花的好地方。這兒的荷花是濟南面積最大的,每年的荷花都美的不要不要的,自然風光旖旎,還可以觀賞到許多鳥兒。
  •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荷花開,讓我們穿上古裝一起約吧!
    夏天真的一個十分適合觀賞荷花的季節,然而,對於年輕的小仙女而言,只是觀賞難免有些枯燥乏味,在這個古風盛行的時代,怎能不著漢服去這邊探尋一下,比起城市街道和旅遊景點,這裡更像古人愛的樣子。小聲問一句:「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 濟南大明湖的夏天太美了!映日荷花別樣紅,這一份賞荷地圖就夠了
    20多年前,一部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還珠格格》,使濟南大明湖名聲大噪。我並不知道乾隆皇帝是否真的在此邂逅了夏雨荷,但每到夏天,大明湖畔盛放的荷花著實令人心醉。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濟南人,我把大明湖的主要賞荷地點都標註在了這張地圖上,帶上它遊覽大明湖,不怕錯過每一處接天蓮葉和映日荷花。
  • 這麼久了,你以為大明湖畔在哪兒?
    提到大明湖,大家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紫薇對乾隆說的那句「皇上,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這段名句曾變為風靡全球的網絡流行語,也被大家廣為改編應用起來,「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二狗子嗎?」「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科音達嗎?」「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翠花兒嗎?」
  • 才女李清照的家鄉:「泉城」濟南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面積嗎?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面積嗎?兒子絕望的呼喊:那是周長啊~一提到大明湖畔,大家自然想到了《還珠格格》裡的夏雨荷,也為「泉城」濟南增加了幾分戲劇色彩。江南出才女,感覺電視劇總愛這麼安排,不過,歷史上的濟南,也出了一名赫赫有名的大才女李清照。因李清照有《漱玉集》留世,後人便因此確定她的故居在漱玉泉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