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段對於房屋的重要性相信的大家都很清楚,好的地段對於房子來說是一個加分項,不過朋友們在選房的時候一味的只看地段可不行,畢竟買房子適用於居住的,居住環境如何很重要,今天小編就來講講如何挑選房屋的居住環境?
如何挑選房屋居住環境?
1、看配套
配套關係到今後生活的便利性,一個社區的內部,超市、診所、公園一應俱全;另一個社區內部可能就只有一個便利店,甚至連休閒的場所都沒有,這樣的選擇結果是很明顯的。社區配套是後期生活的保障,用心做社區的人才會給業主有品質感的生活,所以我們在選擇小區時要注意看社區內部配套設施。
2、看綠化
一般小區綠地率如果能到35%以上,那就是一個好的綠化環境。居住環境有一個重要的硬性指標即綠地率,綠地率=綠地面積/土地面積(新區建設的綠地率不應低於30%)。
3、看車位
現在大多數的家庭都配備得有私家車,所以停車位的問題一定要事先考慮好,小區車位的選擇點主要在於:看車位配比是否充足、合理、看車位買賣是否合法、搞清車位屬於人防車位還是非人防車位(前者不能買賣,後者可以)、看購買的車位是否能夠計入產權。買車位和買房一樣,都算是家庭的一大筆支出,租車位也可以,就要看自身的選擇。
4、看物業服務
物業對於每個業主來說,可以說是事關幾十年的大事,判斷物業的好壞可以從社區環境衛生乾淨程度、綠化保養程度、門衛和服務人員的服務態度等方面考察。物業管理方面包括了房屋的維修與修繕管理、綠化管理、衛生管理、治安管理、車輛交通管理、公用市政設施管理、違章建築的管理、其它的生活服務等做得好壞都需要關心,買房必須要關注物業管理的好壞。
選擇小區環境常見的誤區有哪些?
1、綠化率=綠地率
綠化率並不等於綠地率,綠化率是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與佔地面積的百分比,相對而言比較寬泛,樹的影子也可算入綠化率;綠地率是綠化用地佔總土地面積的比例,所以綠化率一般要比綠地率高一些。小區的綠地率越高,小區的綠化環境就越好。
2、過多追求環境個性
居住區中的環境設計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會有許多視覺上、使用上的興奮點,而這些點必須有一個內在的秩序將它們統一組織起來,形成既獨立存在又集中有序的畫面,否則就是一盤散沙,而這一切的終目的是為居民服務。
3、小區景觀「中看」就行
注重人的主體性是對人本身的一種尊重,這並不是一句空話,許多具體的工作就體現了這一點,如活動設施的設置主要考慮老人、孩子的戶外活動,它的尺度應與人體工程學諸尺度相適應,從材料的色彩、質地和化學性質上都要考慮人與其相接觸時的舒適性和安全性以及使用的耐久性。
以上就是關於如何選擇小區環境的介紹了,買房看的環境,指的是遠看大環境,近看小環境,選擇一個好的小區環境,我們的居住氛圍會更加舒適、放鬆,所以大家在挑選環節不能輕視小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