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紐西蘭才知道什麼是地主。
因為某牛奶品牌的安排,有幸在紐西蘭深秋季節參加了一趟特別訂製的農場之旅,從上校農莊、瑪塔瑪塔農場、到愛哥頓農場,每一個農場都給我留下了許許多多美好回憶,和快樂的笑容。
在出發前,我查了大量相關資料,當一幅幅像是明信片般的藍天白雲空曠牧場的圖片呈現在眼前時,我甚為驚嘆,幾乎是迫不及待想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哪怕是一頭牛一隻綿羊,都讓我能在那兒的土地上盡情呼吸一次!
紐西蘭的土地大部分是私有,大的農場有好幾千公頃,小的也有幾十公頃。
它雖然只有400萬人口,卻育有300多萬頭奶牛和3200萬隻綿羊,以至於旅遊雜誌將這片位於太平洋深處的土地,形容為現實世界裡的「流淌著蜜與奶的國度」。
光是讀到這句話,就讓我嘴中充滿了甜蜜。
在皇后鎮,我乘坐著古老的蒸汽船駛過瓦卡蒂波湖,帶著萬分期待的心情來到上校農莊。
船長說就快到農莊時,我將頭伸出船外遠遠眺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隱藏在雲杉林中的紅色尖頂建築物。
漸漸的,當船離得近了,一副美麗的畫卷在眼前迫不及待地展開。
這是一處童話般的農莊。一幢幢紅白的小樓聳立,花團錦簇和蜿蜒小徑、枝繁葉茂的樹木,點綴著偌大的花園。
沿著湖邊悠閒漫步到美麗的上校農莊的途中,有幾隻美麗高貴的黑天鵝遊到我的身邊,它們微微彎曲著修長的頸項,輕輕巧巧地漂在湖中。
遠處,白雲包裹著層巒疊嶂的山脈,對比著碧藍的湖水,頓時覺得它們仿佛是天堂的使者,寵辱不驚,看花開花落,勝似閒庭信步;去留無意,望雲捲雲舒,相伴晨鐘暮鼓。
可愛的飼養員林茨是個七十多歲的爺爺,他在上校農莊工作了35年,他說他可以叫得出上校農場裡每一頭綿羊、鹿、羊駝和所有動物(包括一隻狗一隻雞)的名字。
林茨操著簡單的英語,用正統的英國發音和機智的幽默,時不時地引得我笑翻天。
在帶領我去參觀農場的路上,他背著手撅著嘴像個小孩的表情說:「記住,千萬別把綿羊們餵得太飽,他們會跟你回家的!」
在我抱著綿羊、撫摸它們厚實的毛髮捨不得鬆手時,他又說:「你乾脆買頭羊回家當枕頭吧,綠色環保!」
他先是招徠一大群綿羊表演賽跑,高聲哼唱著牧羊人的歌,命令牧羊犬嘟嘟趕羊、甩鞭、擠牛奶示範和回力鏢表演。
然後,他又現場表演了剪羊毛的過程,這時已經有一幫遊客趕來與我一同觀賞。
肥得像棉花糖一樣的綿羊,在三五分鐘內完成了瘦身儀式,剪下的羊毛如同一條完整的被單,絲毫沒有殘損。
我被林茨選上臺,手握電動剪羊毛器和他一起完成剪羊毛的工作,緊張又有趣,他還當場慷慨地送了我一朵羊毛做成的玫瑰花作為獎勵。
在小木屋聽著鄉村音樂享受下午茶甜點時,林茨問我:「你喜歡這裡嗎?這裡,上校農莊。」我點頭:「非常喜歡!像是人間天堂!」
他同我說了一個上校農場的故事。在幾十年前,上校農場還是一片荒蕪的地方,有兩兄弟相約來到皇后鎮找金礦時,發現了這裡,都立刻被這裡美麗的風景所吸引而愛上了這裡。
於是他們倆擲硬幣,通過這個方法決定誰可以留在上校,誰將繼續去找金礦。當然,留下來的那位就是現在上校農場的主人,他放棄了挖掘金礦,開始開拓上校農莊。
在當時很多人都不解,不過是一處只有青山的地方為何讓兩兄弟如此迷戀,甚至放棄了金山。
說到這,林茨再問我:「你是羨慕得到金山的那個,還是得到青山的那個?」
有句在世界流傳甚廣的莎士比亞經典臺詞呈現在我心中: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對比上校農莊的浪漫風景和傳奇故事,瑪塔瑪塔農場顯得格外空曠,充滿了自由的氣息。
只有零星幾點牧人小屋點綴在丘陵和草場之間,一架小鞦韆掛在粗壯的樹幹下,隨風慢慢搖擺。
放眼望去,不由我聯想到《飄》中郝思嘉的那片農場,一望無際的草地,筆直而漫長的拖拉機行駛的小路,抬頭是大片大片的白雲朵朵,腳下有點點黃花從綠色中跳然而出,有時微風吹過,會看見成熟的蒲公英順風四散飄揚,像是隨時都會有精靈出現,帶著俏皮的眼神對我說:「你好啊,外國朋友。」
看到這樣的美景我幾乎熱淚盈眶。
在旅途中,但凡見到這樣毫無雜質毫無人工修飾的風景,都會讓我沉醉。
農場主帶我參觀了他們的奶牛,看到我前去,它們興奮地湊上前,隔著鐵絲網睜大了眼睛觀察我這個陌生人。
它們的耳朵上都掛著寫著編號的耳環,每天會定時帶它們去擠奶房擠奶,全自動的擠奶機器,邊擠奶還會邊放音樂。
每隻奶牛大概有兩年的產奶高峰期,兩年後,大部分會從奶牛轉成食用牛。
這一點我聽得很難過,那一個個數字就是它們的名字,像是監獄的犯人,等著監獄長叫出它們的號碼,帶它們上刑場。
在日本聽過和牛的成長經歷,說是主人對它們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給他們讀書聽音樂喝啤酒,只為了讓它們更美味可口,賣出更高的價格。
也許並不殘忍,它們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了給人類帶來美味。
但親眼見到,還是很不忍心去想它們的未來。
曾經在京承高速上遇見了一群擠在卡車中不知會去向何處的可愛朋友們——驢。
他們用純真的目光盯著開著車的我看,我衝它們笑,它們好像也跟著笑了。
驢中還躲著一隻羊,歪著頭耷拉在一邊好像知道會發生什麼。不知道未來等著它們的會是什麼,但願它們會是幸福的。
但願這些生活在美麗風景中的奶牛們,也是幸福的。
不管明天會是怎樣,tomorrow is another day,珍惜今天最重要。
如果說瑪塔瑪塔農場只是紐西蘭乳業的一個側面,位於北島羅託魯瓦郊外的愛歌頓皇家牧場,則是紐西蘭乳業最為精彩斑斕的世界之窗。
其他的牧場農場並不會有很多遊客過去,而這裡,是跟團的遊客必來之處。完善的旅遊配套設備,從可容納50人的拖拉機遊覽車、到各國語言講解員兼拖拉機手、到喜歡與人類親近的羊駝小馬等動物、到旅遊商品售賣商店等等,一條龍服務非常完善。
拖拉機手馬克仔是個非常幽默搞笑的大男孩,他說的每一句話都將遊客們笑得前仰後合,他自己反倒憨著個臉一點都不笑。
有大嬸說:「馬克仔,你要是在國內,葛優都被你比下去啦!」馬克仔依然面無表情地說:「那當然,我有頭髮他沒有。」
又是一片哄然大笑。
只要拖拉機大篷車一停下來,表情無辜像是王寶強的羊駝們便踩著碎步跟過來,而有些綿羊會像是沒有腳的大圓球咕嚕咕嚕滾到我們面前。
羊駝會很熱情地讓我們擁抱,有時還會突然地親我的臉頰,讓我措手不及得紅了臉。
我可以放心而大膽地撫摸它們的頭部和背部,也只有通過撫摸,才知道為何羊駝被稱為「軟黃金」,因為即便是最優質的諾羊毛的手感,也比不了羊駝的輕盈柔順。
在商店,我買了許多紀念品,有情侶羊駝,有會咩咩叫的綿羊,會上下樓梯的小羊,還有護手霜唇膏什麼的,全是天然羊脂,旅行箱瞬間大了一倍。
不過想到回國送到朋友和家人手上,他們喜悅的表情,就覺得帶多少都是值得的。
在這次牧場之行中,我想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幸福」。
一個一個農場農莊在我的眼前展現他們悠然自得的情懷,讓我喜歡,讓我歡喜,讓我不斷地在問自己:如果這是我生活的地方,我會幸福嗎?
網上流傳著一句話:旅行其實就是一個自己待到厭煩的地方,到一個別人待到厭煩的地方。對這句話我並不贊同,尤其是在這樣清新空氣的國度中,我更加不能贊同。
當我看到上校農莊的林茨、瑪塔瑪塔農場的農場主、愛歌頓農場的拖拉機手馬克仔那副享受生活享受每天的幸福表情時,根本不會有從他們身上找到厭煩的想法。
當那些個可愛的小動物們來親近我、和我玩、吻我時,我滿心只有快樂。
我想,幸福就是這樣平淡的一天又一天,簡簡單單,不需要太多力氣就能得到快樂。
在提卡波胡邊的牧羊人教堂前,我雙手合十許願。
願我能找到一個美麗的地方,養只喜歡的寵物,牽著一個人的手,漫步在大自然中有說有笑,散個小步,什麼也不必說,一切盡在不言中。
這便是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