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家如進「蒸籠」

2020-12-21 搜狐網

  本報訊「天氣這麼熱,空調電扇都不能用,這種日子真難熬!附近很多居民面臨著同樣的困擾。」宿松縣光明社區的居民張先生日前致電本報。據張先生介紹,每到晚上家裡的空調就根本啟動不了,嚴重的時候連風扇都轉不起來。

「到了晚上家裡熱得像是蒸籠,可就是沒有辦法。」讓張先生比較心煩的還有家裡的電腦,本來花幾百元安裝了寬帶上網,可是一到晚上因電壓的原因電腦頻頻掉線,電腦主板被燒壞了一塊,專門買來UPS(不間斷電源)也不管用。

  而據張先生介紹,在孚玉鎮至少有幾百戶人家都飽受電壓不穩的困擾,也向供電部門反映過多次,可一直未見得到解決。

  宿松縣供電公司孚玉供電所張所長表示,這種情況的出現是供電網絡跟不上居民需求造成的。張所長介紹,宿松縣的供電是通過安慶的一條萬伏高壓線輸送過來,本就處在供電末端,電壓很難保證。加上縣城內部分地區的電網線路老化,造成在用電高峰期一些居民家裡的電壓偏低。張所長表示,目前當地供電部門正在積極想辦法,通過增加變壓器的數量和更換線路提高供電質量,雖然由於資金緊張進展緩慢,但一定儘快完成,保障居民生活用電。(本報記者何克難)

相關焦點

  • 探訪莆田非遺傳承人黃進泉的「蒸籠」歲月
    一談起蒸籠的製作技藝,黃進泉便滔滔不絕,忠門蒸籠是用富有彈性的柳杉,配以柔韌的竹片和山藤材料,經過精心加工製作而成。「蒸籠製作看起來簡單,實則繁雜,要使蒸籠美觀耐用,絕非易事。以製作一屜直徑2尺的蒸籠為例,先後要經過盤制腰箍、編織底座、綁接竹篾、鑽孔等30多道工序。」黃進泉說,他如今年紀大了,體力不勝從前,六七天才能製作好一套蒸籠。
  • 「蒸籠」車廂裡的高鐵防疫消毒工
    炎炎夏日,帶著口罩出門都會感到悶熱難當,可他們卻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帶著防護手套、口罩、防護眼鏡,全副武裝的在 「蒸籠」車廂裡做消毒工作,防護服裡汗下如流。8月6日13時,黑格比過後的上海迅速恢復到高溫狀態。
  • 揚州火車站時隔一年又被投訴熱如蒸籠,答覆仍是空調線路老化
    揚州火車站時隔一年又被投訴熱如蒸籠,答覆仍是空調線路老化 黃媛媛/「揚州發布」客戶端 2017-07-07 11:55
  • 蒸籠
    蒸籠是那兒時的記憶是粵港早茶一盅兩件的精髓
  • 【容嬤嬤蒸籠火鍋】59.9元搶購原價196元超值冬日套餐,臘肉蒸籠+九宮格葷菜,一鍋一籠走江湖!
    上面是蒸籠,蒸籠下是牛油鍋底邊蒸邊涮,堪稱吃貨界的「雙卡雙待」採用傳統烹飪工藝,將事先加入蒜蓉醬的生蠔,扇貝排列整齊,花甲居中
  • 開啟蒸籠模式!感受到如火的熱情天氣了嗎……
    開啟蒸籠模式!感受到如火的熱情天氣了嗎…… 2020-08-17 2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臺北最後一家福建莆田人製作蒸籠的百年老店
    中新社臺北一月十七日電 題:臺北最後一家閩人製作蒸籠的百年老店  中新社記者 陳國明 曾嘉  臺北市桂林路有家並不起眼的蒸籠店,這可能是臺北最後一家以福建莆田人傳統生產和銷售蒸籠的百年老店。剛來時先學做生意,但因當時臺灣經濟不景氣,生意難做,在伯父的勸說下,開始從事蒸籠製作和銷售生意。後來,他在臺灣成家,嶽父早年也是從莆田來臺做蒸籠生意的,於是,就幫助嶽父經營 這家小店一直到現在。這家店從嶽父手中開始經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蕭先生說,由於臺灣大部分居民都是從福建遷來,他們很喜歡使用蒸籠蒸飯蒸糕點,因此,經營莆田蒸籠一直很受歡迎。
  • 竹蒸籠怎麼用?竹蒸籠怎麼保養?
    摘要:竹蒸籠蒸東西不僅原汁原味,蒸汽水不倒流,色香味俱全,而且蒸出來的食物有竹子的清香味。那麼竹蒸籠怎麼用?竹蒸籠好還是不鏽鋼好?竹蒸籠發黴怎麼辦呢?下面來看看竹蒸籠的使用、保養等知識。竹蒸籠怎麼用?5、蒸籠內鋪好蒸籠布,食物放在蒸籠布上,把蒸籠架在毛巾上(貼心提示:竹蒸籠與水面之間放一塊毛巾,可以防止我們思想開小差時,忘記廚房裡還蒸著的食物,即使水分燒乾也不至於燒壞竹蒸籠,從而延長蒸籠的使用壽命)。6、蓋好蒸籠蓋,開火蒸製即可。
  • 邛崍手藝 竹製蒸籠
    他就是有著67年竹製蒸籠技藝經驗的手藝人張明初。一大早,張明初就帶著砍刀來到竹林,尋找適合做蒸籠的竹料。「選竹子要選不老不嫩、端端正正、沒有蟲蛀的。」將砍下的竹子扛回家中後,這位已近80歲高齡的老人利落地將竹料取節、開圈,然後交由另一位老人去節。
  • 火鍋+蒸籠!德陽新開業的蒸籠火鍋,99元搶購原價219元經典四人餐,海鮮蒸籠拼盤+8葷4素+鍋底油碟!​
    上面是蒸籠,蒸籠下是牛油鍋底邊蒸邊涮,堪稱吃貨界的「雙卡雙待」採用傳統烹飪工藝,將事先加入蒜蓉醬的生蠔,扇貝排列整齊,花甲居中
  • 不鏽鋼摺疊蒸籠
    品名 不鏽鋼摺疊蒸籠市場價:58/個開團價:35/3個【材質】410材質
  • 蒸籠不是「蒸籠」,這種特色美食吃過的人不少,做得好吃的人不多
    蒸籠不是「蒸籠」,一種鄉鎮上的特色美食,吃過的人不少,做得好的人不多,把它做好就成了自己的特色說起蒸籠,這裡不是指物品蒸籠,而其實是指一種把各種肉類用蒸肉粉做的粉蒸肉,把拌好的生粉蒸肉放入蒸籠中,蒸熟帶籠上桌
  • 好像是蒸籠?告辭!
    好像是蒸籠一人一個,各自帶回家這對小夫妻挺會玩的有時候跪一次榴槤也是一種情懷小樣!想進球?不可能的!
  • 夏天一到,教室熱得像蒸籠
    教室、寢室成蒸籠 家長喊校長來親身體驗  6月17日,我國出現今年以來最大範圍的高溫天氣,河南最高氣溫達到38-40℃,陽光暴曬幾乎要點燃市民的每寸皮膚,但如此高溫更灼傷了不少學生及其家長的內心。當天,澗西區青島路小學、東升三小的多位學生家長致電本報新聞熱線,訴說自己孩子在教室內如坐蒸籠,老師卻並未打開空調。「接孩子的時候發現他渾身被汗浸透,讓我們心疼死了。」
  • 竹蒸籠手藝人鍾玉生:電商讓老工藝成「新寵」
    鍾玉生邊說邊拿出一個看似古代鑽木取火的工具,「這是製作竹蒸籠需要用到的車鑽,用於人工鑽孔綁接,每次鑽孔都要花費許多時間。」如今鑽孔不再用這種費時費力的人工設備了,換上了電鑽,原來2天才能做成1個蒸籠,現在2天他能編制出3個來了,大大提高了蒸籠的製作效率。 「以前售賣蒸籠可苦著嘞,扁擔撂在肩上挑,街頭叫喊就是一天。」
  • 百年「蒸籠匠」制出的竹蒸籠遠銷國內外
    記者試一試,完全推不動,不經過鍛鍊,光憑推鏟子這份手力一般人還真做不來。不一會,老人鏟竹片留下的竹木屑就摞成一堆,他不斷拿起竹片來看一看,捏一捏,細細琢磨一下又繼續鏟、刨。記者問要多寬?多厚?老先生說從來沒有量過,但他做出來的外圍片,幾百、幾千片都一樣尺寸,不厚不薄,不寬不窄。     記者查看一下,只見所有竹片都被他刨得均均勻勻,絲毫無差。果然是百年手藝,心中有把尺。
  • 79元搶購價值215元蒸籠火鍋超值套餐! 專為德陽人獨創的「蒸籠火鍋」蒸、涮一鍋打盡,解鎖火鍋的另類吃法!
    一口鍋底就有足足5斤牛油+1斤底料,還要加入當天現泡老鷹茶,祛火除燥的同時也能保證鍋底味道從始至終保持如一。一掀蓋那股濃鬱的肉香瞬間俘獲肉食控的芳心!一層蒸籠放了滿滿一層海鮮,足夠3個人吃!蟲草牛肉小編真是頭回見,本以為是「黑暗料理」,誰知道一送進嘴裡就被驚豔到了!
  • 蒸籠矽膠墊起源於什麼時候,現代蒸籠使用技巧
    水太少的話,蒸氣量就會減少,蒸籠邊緣也易燒焦。只要水不夠就立刻加入熱水,溫度才不會下降。3、蒸的時間、火候依材料而異 大部分的材料多用大火來蒸,例如:肉或魚。但是若要蒸蛋時,則最好用小火蒸,其表面才不會有凹處。長時間蒸時,應該儘量避免中途打開蓋子,因為這樣會讓蒸籠內的溫度下降。
  • 你家有電飯鍋蒸籠嗎?這些用途太棒了,我也是剛知道,快回家找找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家裡有電飯鍋的話肯定少不了有配對的電飯鍋蒸籠。大部分人只是把它放在電飯鍋裡蒸東西使用了。其實,把電飯鍋蒸籠放在家裡還有其它的神奇用途。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招電飯鍋蒸籠的妙用,解決了很多家庭困擾的煩惱。下面就來看看電飯鍋蒸籠放在家裡有什麼用處吧!
  • 起源於漢代的蒸籠
    蒸籠——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件,它的外形十分的普通,但在烹飪界卻是十分珍愛的寶貝。蒸籠起源於漢代,外表看來平平無奇的蒸籠,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手工藝品,其製作過程卻蘊含著前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