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經常聽到的「XX中心」、「XX國際」……諸如此類高大上的小區名,實際上並不符合規範。12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菏澤市民政局區劃地名科了解到,菏澤居民區地名「大、洋、怪、重」問題比較突出,目前正在進行規範整頓,已對49個新建小區名稱進行了審核備案。
據區劃地名科科長曹方華介紹,由於城市發展等歷史原因,已建成小區的名稱大部分主要是由開發商自行確定,並沒有經過民政部門按照規定審核備案,造成了現在不少小區的名字不符合標準。小區名稱普遍存在有地無名或非標準地名情況,以所謂的「規劃名」、「策劃推廣名」、「項目銷售名」等作為該地理實體指代名稱,往往存在「刻意誇大、崇洋媚外、怪異難懂、重名同音」(即「大、洋、怪、重」)等不規範現象。這不僅誤導了群眾,也影響了菏澤城市形象。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小區名稱其實有固定的模板,即「專名+通名」。曹方華解釋稱,所謂「專名」是指這個小區特有的或具有標識性的名稱,而「通名」則代表著小區的屬性,例如家、園、苑等。根據國家和山東省地名普查辦統一要求,菏澤市民政局依據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山東省《地名管理辦法》、菏澤市《地名管理辦法》等,進一步健全了審核備案程序,規範了管理措施。
小區名稱是一個城市的文化符號,也是「城市家具」的元素之一,規範標準化是大勢所趨。據悉,49個新建小區名稱已在民政局進行了規範備案,已經入住的成熟小區,也將逐步對名字進行整改。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建麗 見習記者 王雅楠
相關閱讀:這些小區名字土?土有土的道理
菏澤市民政局規範新建小區標準地名時,考慮到隨著新建居民區數量不斷增加,老地名逐漸消失,每年兩會均有相關議題。為了更好保護和傳承地名文化,新建居民區命名按照有關條例要求命名的同時,堅持讓居民區名稱回歸地名標誌屬性,並結合老地名和周邊文化特色。於是就有了「吳堤口紫雲軒」、「君臨育才小區」、「龍澤武莊花園」、「耿莊龍翔檀府花園」、「康莊馨居」等小區名稱。
對於這些小區名稱,很多市民表示贊成。他們在網上評論「拆建的村莊,都承載這一段歷史,是很多人的根。再沒有小區名字做記號,下一代就不會記得了……」、「改得好,原來小區名字五花八門,根本記不住,這下好了,看名字就知道是哪裡。」「計程車司機也不用找錯地了。」而此番改名,被市民吐槽最多的方面則是土味十足,「感覺在城裡又住進新農村。」
其實命名是件眾口難調的事情,菏澤市民政局工作人員做了大量工作。如:原擬名「菏澤中心」項目,通過實地查看、宣講法規政策、座談交流等方式,了解該項目文化特色,根據老地名來歷,多次溝通交涉,最終與開發建設單位意見達成一致,命名為「劉莊佳苑」;「東翼國際」因名稱太大,無通名,鑑於開發前有四百多年「謝場」之名,為保留老地名,改為謝場新村;「君臨國際」,因開發前在育才社區管轄內,周邊學校較多,現命名為「君臨育才小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在北京也有用村莊命名的小區,如西王莊小區。濟南,棚改時消失的老街巷「發祥巷」,為了留下這個有紀念意義的老地名,開發建成的小區就命名為「發祥巷小區」。為了留下在拆遷中消失的「正覺寺」老地名,也是把附近的小區命名為「正覺寺小區」。大城市同樣有此類的小區名稱。土不土不重要,正像一位市民留言所說「光整名字的國際範、高大上,沒用!還是正兒八經地搞好工程質量,物業服務!傳承好我們的文化是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