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虎進入非洲,他能生存下去嗎?看看虎嘯非洲就明白了!
虎嘯非洲,一個由多國參與致力於拯救和繁衍瀕危虎種的項目,位於南非老虎谷,老虎谷是一個專門把幾個牧場圍起來的園子,並不和外界接觸,裡面沒有其他食肉動物。該項目主要任務是繁衍虎種個體數量,野化訓練,以便讓它們能在野外自力更生。但遺憾的是前後操作將近二十年,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並沒有想像中的效果。後資金鍊斷裂,該項目也宣告失敗。關鍵問題我們還是得看資金鍊為啥出現問題。其實在這塊咱們中國出資也是最多的。但是,我們送過去的虎種,也只有華南虎,很瀕危,野生的已經滅絕。就這樣當時還是談了很久。才同意的。但是我們收穫了什麼?和在我們國內動物園飼養幾乎沒有什麼區別。況且,我們還花了大量資金。這樣的話我們相當於出的錢打水漂了。那其他的參與者他們是不是傻子呢,當然也不是。所以虎嘯非洲的失敗,並非是一個資金鍊斷裂這樣表面的問題。
至於老虎到底能否適應非洲的生存環境,關鍵看其能否改變自身的生存習慣。個體獨居是沒有太大希望在大草原生存的,因為這裡沒有隱藏自身的外部環境,對於體型較大,沒有保護色,耐力不足,速度也不理想的老虎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而且在虎嘯非洲裡面也記錄了老虎個體捕食獵物的缺陷性和不適應性。在這個之中,比如管理員放一隻羚羊,老虎展現出來的是它的伏擊天性。而如果放多隻羚羊,那麼對於單個老虎來說,就是挑戰了,因為它們警惕性明顯提高,其中總有一隻很容易發現老虎,然後大家一鬨而散。而問題的關鍵,草原上的食草動物幾乎沒有幾個不群居的。也就是說,如果老虎獨居,它的食物來源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了。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如果獨居進入草原,它自身的安全才是最大的問題。草原不是山林,幾乎沒有什麼保護。獅子、鬣狗、野狗。每一種群居的食肉動物對它都是致命的威脅。它們都有自己的領地,已經把整個非洲瓜分殆盡。可以說沒有立足之地。所以獨居不具備生存條件。想生存下去,很難。況且擁有虎紋的它們放在草原上,絕對很惹眼。很容易被其他大型食肉動物發現。
而在虎嘯非洲的紀錄片裡面,我們發現了一個令人振奮的現象,當管理員放多隻獵物或者大型獵物的時候,老虎在經歷了多次失敗以後,它們竟然慢慢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知道合作捕獵,而且也能捕獵成功,而且它們也能容忍分享獵物。這個問題很關鍵,也就是說,如果有足夠數量的老虎個體,放進草原,如果環境允許,它們也會慢慢學會合作捕獵,也有走向群居的可能性。所以如果環境逼迫它們不得不合作的時候,它們也會走向群居。否則,它們將會被淘汰掉。
老虎在原生地是沒有天敵的,儘管幼崽也需要提防豹子猞猁懶熊,但這些東西比起非洲的鬣狗,並不更危險,而獅子豹子也會殺死老虎的幼崽。而老虎是獨居的,體形較小的雌虎,能否在這樣的環境下保護幼崽,值得考量:被鬣狗群或獅群圍住怎麼辦?捕獵時怎麼辦?這些都是問題。
所以,老虎如果進入非洲,可能有兩隻結果,第一:學不會合作捕獵和分享。那麼很快就會被淘汰掉。這也是今天絕大部分虎種不在草原生存的原因。第二:有一部分虎種,懂得了合作捕獵和分享以及保護自身安全。那麼它們慢慢也會像獅子一樣成為新的群居貓科動物。花豹捕獵之後能把和自己體重相當的獵物硬生生拖到樹上,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這很大程度避免了食物的紛爭,幼豹也有樹木來保護自己。
老虎沒這能力,只能在地上面對一眾競爭者的群起攻之,幼虎的安全隱患也更大。這處境,不就像獵豹的處境嗎?獵豹好歹捕食能力更強些,而這一點老虎並沒有很突出?獵豹在非洲草木皆兵,時刻警惕。日子一點都不好過,最慘的捕食者之一。老虎來了,也就比獵豹好一點。又能活的多滋潤呢?
老虎歷史上和獅子的分布區域是有重合的,主要在西亞南亞地區。只是後來隨著亞洲獅、北非獅子和中、西亞老虎的種群衰減乃至滅絕,大家不大意識得到罷了。但你見到老虎跑非洲去了麼?
如果是東北虎,那將更加不堪,因為現存大多數東北虎都是豬一樣一窩窩圈養在動物園的,而幾十頭所謂的野生東北虎 全靠人類相關部門的監控和定期投食,並且縱容其襲擊家畜的行為,禁止村民對其進行捕獵和防衛,所謂野生實際為寬鬆放養,中國境內已經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野生東北虎,大多數東北虎只能在動物園裡集中圈養。實際戰鬥力極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