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你》完結了,《Last Dance》依舊上頭。
年過半百的伍佰,可能也沒想到今年自己以這樣的方式又火了一把。
昨天,「伍佰 不用唱的演唱會」登上微博熱搜。熱搜視頻中,伍佰的演唱被上萬名觀眾的合唱打斷,成了大型KTV現場,以至於本人不得不出面「澄清」。
好了伍佰老師,我們知道您很厲害啦(手動狗頭)
伍佰,一個原本對這屆年輕人來說有點陌生的名字,總以一頭長髮、一副墨鏡示人的他,在顏值當道的時代也不是很討巧。
回到《想見你》陳韻如所在的1998年,那是伍佰正當紅的時候。
《想見你》
1968年1月14日,吳俊霖生於臺灣南部的嘉義縣六角鄉蒜頭村。這個相貌平平的孩子,就是日後在歌壇中獨樹一幟的伍佰。
小時候的伍佰學習很好,一直擔任班幹部,還考過5個100分,「伍佰」就這樣成了他的藝名。
但升入高中後,伍佰的成績卻一落千丈,連讀六年也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19歲時,小鎮青年伍佰離開家鄉,來到大城市臺北討生活。
擺地攤、賣保險、在地下舞廳掃滿地的花生殼,也推銷過英語教材。住的是蟾蜍山裡的違建房,屋頂逢雨必漏,只能用水桶和塑膠袋接,家具都是別人丟掉不要的。有一次,伍佰去上衛生間,剛用手一推,衛生間的牆轟然倒下了。他自己倒是很樂觀,某年中秋前,颱風把屋頂吹破了一個大洞,伍佰乾脆坐在大洞底下賞月。
苦哈哈的打工仔,心底一直藏著一個音樂夢。又小又破的違建房裡,仍留有一面牆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卡帶。
最初的伍佰希望成為一個畫家,但在村子裡開小雜貨店的父母負擔不起兒子這個昂貴的夢想。後來,伍佰和同學去看樂隊表演,樂隊翻唱了英國著名的「深紫樂隊」(Deep Purple)的作品,吉他手撥動手中的樂器,竟然發出了鋸子一般的聲響,那種尖銳又充滿張力的聲音,讓伍佰深深震撼。
吉他從此闖進了他的生命。
於是在街頭看到樂器行的招人啟事後,伍佰很快辭了手頭的工作去應聘。他開始寫歌,堅持不懈地投稿,只是反響平平。臺灣有過一個叫「木船」的民謠比賽,第一天伍佰就去報名了。所有人都在唱別人現有的作品,只有他唱自己的原創歌。不出意料,伍佰很快出局,但他不後悔,「唱自己寫的歌,我才完整。」
別人忙著賣樂器賺提成,只有伍佰沉迷練琴不能自拔,一有機會,他就要拿過店裡寫著「非買勿動」的樂器過過癮。伍佰甚至奢侈地買了一把8000塊錢的電吉他,為此他掏光了全部身家6000元,還背上了2000元的「外債」。
老闆並不能理解他。此後,伍佰又輾轉幾個樂器行,連續被炒,好在吉他練得還行,他找到了一份在酒吧駐唱的工作。那時的臺灣酒吧流行唱英文歌,伍佰也唱,然後非得加上幾首自己寫的中文歌,每每一首歌還沒唱完,臺下的觀眾就走得差不多了。
在一次音樂節上,伍佰遇見了自己的伯樂、臺灣「搖滾教父」倪重華。
「我看到臺上有個人戴著一副大蒼蠅墨鏡,穿著緊到不行的褲子,屁股蠻大的,屁兜裡還硬塞了個皮夾子。」倪重華印象深刻,怎麼會有歌手是這樣的呢?「他在臺上又唱又扭,有種別人沒有的魅力。我跟自己說:『哇,這是沒看到過的!』」
一直以來,伍佰的形象都沒有怎麼變過,當年讓倪重華過目不忘的那身打扮,如今依舊穿在伍佰身上:大墨鏡,長頭髮,愛穿一身黑,看起來兇巴巴的,沒有親和力。
伍佰自己曾說,當年擺地攤賣項鍊時,一條都賣不出去,他賭氣想白送項鍊給一個女生,結果被對方退了回來。有人調侃,比起像賣保險的業務員,伍佰更像去收債的。
「土」是伍佰一個標誌性的特色。
倪重華籤下伍佰後,他創辦的廠牌「真言社」製作了伍佰的第一張專輯《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但倪重華的同事並不看好伍佰,他們問道:「你怎麼籤了個卡車司機?」
為《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拍攝封面時,倪重華給伍佰找來了件三萬塊的範思哲襯衫,而伍佰當時自己開的車也就一萬塊。
奢侈的襯衫並沒有把伍佰變帥,封面上的他依舊齜牙咧嘴,一如唱歌時的模樣。倪重華提醒伍佰,你這麼張牙舞爪地唱,會把女歌迷都嚇跑的。
伍佰很難過,跑到車上大哭了一場。《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的銷量也不樂觀,只賣出了幾萬張,哪怕放在當時的1992年,也不是個好看的數字。
伍佰的「土」還在於他那十分不標準的發音,一聽就像是鄉下來的。有人發現,其實《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裡,伍佰的口音和咬字問題還沒那麼重,後來越發「變本加厲」。伍佰就是故意的,「我特別找那個音,讓它不標準得更厲害。我就是要這樣唱,別人都學不來。」他覺得,太完美的歌聲就像GPS導航語音,是不會被人記住的,一個人的獨到之處,往往在於他的缺陷和不完美。
1994年,伍佰的第二張專輯《浪人情歌》問世,同名單曲、KTV必備經典《浪人情歌》就在這張專輯中。與此同時,伍佰與朱劍輝(貝司手兼團長)、餘大豪(鍵盤手)、Dino Zavolta(鼓手)組成的China Blue正式亮相,伍佰擔任主唱和吉他手。
China Blue這個名字的由來也很有趣。Dino Zavolta回憶,給樂隊起名時,他讀了個單詞Jungle,伍佰他們念了幾遍,越念越像「中國」,而伍佰又一直喜歡藍調,樂隊的名字就這麼定了下來。
《浪人情歌》這一專雖然大大提高了伍佰的知名度,但也沒能讓他真正地大紅大紫。倪重華又給了他一個十分珍貴的建議:「我們去livehouse,一個個慢慢地唱,唱到每個看到你們的人都變成歌迷。」
九十年代後期的臺灣,伍佰是當之無愧的「live之王」。
「枉費青春」是伍佰被歌迷津津樂道的一次live表演。1995年5月19日晚上十點,伍佰和China Blue在駐場的Live A-Go-Go開唱。場子不算特別大,但氣氛熱烈,臺上的伍佰唱得大汗淋漓,臺下的觀眾擠得密密麻麻,和他一起大聲嘶吼著「將你和我的愛情全部敲碎,再把它通通趕出我受傷的心扉」。
伍佰在「枉費青春」上演唱《浪人情歌》
這場表演被錄音錄影,發行後風靡一時。
從小酒吧到後來的體育館,伍佰的歌迷越來越多,他和China Blue用四年的時間跑遍了臺灣大大小小的音樂節和livehouse。到了1998年的「空襲警報」系列演唱會,觀眾已超過十二萬人。五月天的貝斯手瑪莎說,當年自己在livehouse看過了伍佰,才知道自己離出道還有多遠。
《想見你》模仿伍佰的經典動作
伍佰還是那個樣子,留著長頭髮,又唱又跳,嗓音嘶啞,還經常配著一臺營造氣氛的鼓風機。他依然「土氣」、「地味」,但就是能燃燒起全場觀眾的熱情。伍佰說,他是在用全身唱歌。
這幾年裡,伍佰還在繼續創作,比如1996年推出的專輯《愛情的盡頭》,就收錄了那首經典的《挪威的森林》和「上頭」的《Last Dance》。
有人說,伍佰的歌適合出現在任何人均消費不超過30塊的地方,比如夜市的燒烤攤、閃著霓虹燈的小理髮店、音響效果很差的KTV包房,適合那些醉意朦朧的人們舉著綠色的啤酒瓶邊喝邊唱,然後痛哭流涕,「再喝完這杯,還有三杯」(《突然的自我》),適合出現在賈樟柯導演的電影裡充當BGM。不夠精緻的編曲和粗糲的演唱,一聽就是上個世紀的產物。
也有人這樣形容,李宗盛為你擦去眼淚,伍佰像個貼心的醜大哥,陪著你哭到天明。他「土酷」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溫柔的心。
這顆心,其實很多時候也是浪漫詩意的。就像《挪威的森林》中不是只有「讓我將你心兒摘下,試著將它慢慢融化」的土味情話,也有「心中是否有我未曾到過的地方啊,那裡湖面總是澄清,那裡空氣充滿寧靜,雪白明月照在大地,藏著你最深處的秘密」一般美麗的想像和勾勒。這首歌正是伍佰讀過村上春樹的同名小說後有感而作的。
《黃色月亮》裡,他寫下「青春是一片稍縱即逝不回頭的雲朵」。
就連《樹枝孤鳥》這個歌名,寥寥四字,也帶著一種白描的、大巧不工般的美。
也難怪有人將伍佰稱為「搖滾詩人」。影視作品一直相當偏愛伍佰,在《想見你》之前,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用到了伍佰寫給莫文蔚的《堅強的理由》,《路邊野餐》出現了《世界第一等》《浪人情歌》《突然的自我》。
伍佰是畢贛的「真香」現場,畢贛說,小時候,他總能從父親的錄音機裡聽到伍佰的歌聲,那會兒覺得「唱的特別難聽,旋律又土氣」,堪稱「童年陰影」,但長大後竟然愛得不得了,「伍佰的聲音有種廢墟感。」
還有老劇《粉紅女郎》,就是因為這部劇中的《挪威的森林》和《浪人情歌》,藝綻君深深地記住了伍佰的名字。
《粉紅女郎》小萍和王浩劇情殺專用音樂
伍佰因為流行歌曲被人們熟知,但他的本意或許並非如此。一直以來,伍佰熱愛搖滾,流行情歌很大程度上是他為專輯的銷量和接受度做出的讓步。搖滾的內核在於「反叛」,正如伍佰一直堅持的:別人唱英文歌,他要唱自己原創的中文歌;別人嘲笑他的口音,他乾脆把它變成自己的特色;哪怕是唱情歌,他也要唱得跟別人都不一樣。
伍佰的魅力,歸根到底,大概還是因為他的真實吧,而這種精神,現在顯得尤為可貴。
-END-
你喜歡伍佰的哪首歌?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藝綻
本期作者、編輯:高倩
本期監製:周南焱
流程編輯: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