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在唐朝達到了頂峰,無數閃亮的名字令人眼花繚亂。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風格,中唐的詩歌以白居易和元稹等人為代表。此時的詩歌得到了改革,白居易等人一起發起了「新樂府運動」唐詩顯得更加平民化,人們在創作時,更偏重於事實,尊重於內心的情感。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寥寥數語,卻極易激發人們的共鳴,情感真摯,使人一讀就能理解其中深意。許多人喜歡白居易的詩,大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白居易的《賣炭翁》《觀刈麥》等長詩,幾乎滿是口語化的表達形式,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流傳。除此之外白居易也擅長描寫田園生活,他從最原始的生活中著手,從眼前的景色入手,將生活的尋常之景和自己的思想情感相融合,在平和中見真情,在最樸實的語言中表達最真摯的情感,往往能夠語出驚人,廣為流傳,深受喜愛。公元814年,白居易已經42歲。他深愛的母親去世,在家守孝。一個秋天的夜晚,他看到了窗外的美景,寫了一首經典的七言絕句。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這首詩所描寫的就是題目所說的,這是農村的夜晚。「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蒼蒼霜草,點出秋色的濃重;切切蟲吟,渲染了秋夜的悽清。疊詞的用法口語化增強,讓人讀起來倍感親切。野外無人,倍感寂寥,夜色深沉,秋色濃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寂靜的夜晚只有秋蟲在低低吟唱。
正因如此,白居易「獨出門前望野田」將視野轉向了田野。收束了對村夜蕭疏暗淡氣氛的描繪,展開了另外一幅使讀者耳目一新的畫面。皎潔的月光朗照著一望無際的蕎麥田,遠遠望去,燦爛耀眼,如同一片晶瑩的白雪。
最後一句非常美「月明蕎麥花如雪」,大自然的如畫美景感染了詩人,使詩人暫時忘卻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發出驚喜的讚嘆。皎潔的月亮點亮了夜晚的黑暗,發出了生命的色彩。月光照耀著這一望無際的蕎麥田,無比美麗。滿地的蕎麥都開了花,就像雪一樣白,和月華如水的皎潔相呼應,融為一體,成為了一副充滿浪漫色彩的圖畫。全詩靈活自如,渾然天成,餘味無窮。
經歷過人生起落的白居易,對於生活追求有一種樸素和自然的感覺,比如他後來寫的著名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些都是簡單生活的樸素之美。平淡的生活不是無趣味,而是一種來自內心平靜的的自足與自樂。尋一方小院,與青山白雲平坐,與森林樹木對視。有蔬菜可食用,有清泉可煮水,有房屋能避風雨,只要一杯茶,一本書,便稱得上是自在美好的生活了。
人的欲望永遠不會滿足,需要和奢望的東西,永遠多於現有的一切。與其盲目追尋,不如珍惜現在,感受當下的生活,平靜祥和,過一種滿足的生活,這也許就是最好的生活了。白居易身在鄉村,因為親人的離世身在鄉村,過著一種簡單的生活,或許是因為感悟到生命的未知和脆弱,才萌生了這種對大自然之美的迷戀,這或許就是他精神升華的一種轉變吧!你喜歡白居易的這首詩嗎?歡迎留言。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收藏,關注,分享!小編每天都會更新不同的內容,您的鼓勵就是我的動力!(本文版權系作者原創,未經許可切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