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發生,讓武漢這座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但是卻阻擋不住愛心的傳遞。在武漢封城戰「疫」期間,有一家咖啡店每天免費為附近醫院的醫護人員送「公益咖啡」。吉林省融媒體武漢報導組的成員趙孟秋來到店裡採訪,發現創辦這家店的幾位年輕人幾乎是用「破釜沉舟」的方式,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為醫務人員們加油助力。
我並不是一個愛喝咖啡的人。但今天,我想我大概見到了世界上最棒的咖啡。它,在武漢。
最近,或許有很多朋友都關注到這樣一條消息,知道了開在武漢光谷,一家名叫「瓦坎達」的咖啡店(沒錯,就是漫威電影宇宙中虛構出的那個英雄國度的名字)。
因為在武漢封城戰「疫」期間,每天免費為附近醫院的醫護人員送「公益咖啡」,這家小店火爆全網。無數網友「空中接力」,以「雲買單」的方式支持「瓦坎達」,為白衣天使送咖啡。
帶著採訪任務,上午十點,我來到了武漢光谷,走進了「瓦坎達」輕飲咖啡店。
那裡四周商鋪林立,可以想見曾經的繁華。而此時,在近乎靜止的環境中,七個忙著做咖啡的年輕人讓整幅畫面變得生動起來。
磨咖啡豆、裝杯、打包,還要在每個杯子外邊寫上購買者的網名。大概十一點,他們就要把上午的350杯招牌「拿鐵」逐一送出,然後再準備晚上的一批。
經理李飛說,因為有大量網友下單為醫護人員購買「公益咖啡」,他們的工作量由最初的每天三五百杯漲到了七八百杯。這些「90後」、「00後」的小夥伴兒也因此忙得不可開交。倒空的鮮奶瓶幾乎堆滿了整間店面。
看著眼前一個個忙碌的身影,還有一張張青春的面孔,我有些好奇。為什麼這些年輕人會選擇在這個非常時期做這樣的事情?免費送咖啡,他們每天要用去多少成本?等疫情結束,他們又將何去何從?
面對這些疑問,經理李飛和咖啡師小段的回答非常簡單。他們說,附近幾家醫院的醫護人員平日裡很喜歡「瓦坎達」的咖啡。所以當醫生、護士們沒法再下單買咖啡的時候,他們就主動免費去送。
這是他們唯一會做、能做,而且能做好的事兒。於是就去做了,沒有想過太多。至於成本,大家都沒有算過。因為封城後,沒了顧客上門,也送不了外賣,搭夥創業的夥伴兒們做了最壞的打算。但他們說,就算要倒閉,也一定要把最後一杯「公益咖啡」送到醫護人員手中。反正大家還都年輕,大不了重新來過。
最後這番話,直聽的我熱血沸騰。有時候,人生沒有那麼多大道理,而年輕,也真的意味著無限可能。不怕輸、也不認輸,即便註定失敗,依然要選擇用自己的方式,體面離場。
我想,這樣的人生態度無關年齡,無關閱歷,關乎於內心的追求,取決於個性的豁達。人們會為「瓦坎達」點讚,會為白衣天使下單,但當自己面對同樣的境遇時,卻未必有勇氣做出相同的決定。
所以,我們才會加倍珍惜眼前這一杯杯「公益咖啡」,珍惜它們背後的那一顆顆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