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是一門藝術,如何會說話,說好話一直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說話是表現自己意圖和想法最便捷的途徑,合適的言語能使我們獲得更加良好的人際關係,進而解決生活上遇到的諸多難題。
一個會說話的人,常常左右逢源,八面玲瓏,得到的機會也很多,但是一個不會講話甚至有些木訥的人,雖然他們的心是熱誠的,但是苦於無力表達,通常都會和機會失之交臂。有句話說「自古深情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沒有掌握說話的套路,人生就會顯得很被動,經歷的坎坷也會比別人更多。
作為戰國時期的鬼谷子,就對說話這門學問研究的爐火純青,他在《鬼谷子》一書中,詳細的記載了說話的很多技巧,我們通讀全文後發現,在這麼多說話的技巧之中,有一種技巧暗含著極高的智慧,這就是裡面著名的「飛鉗術」。
什麼是「飛鉗術」呢,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出色的口才,勾住對方的心,鉗住對方的思想,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認可我們所說的,並且按照意思去執行。這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這和西方的心理學中的讀心術其實如出一轍,但是早在幾千年前,鬼谷子早就把這種方法告訴了我們。
鬼谷子說「引鉤鉗之辭,飛而鉗之。鉤鉗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先誘使他說出實情,然後以此作為依據來鉗住對方。而鉤鉗的話術是一種遊說之詞,根據不同的情況巧妙的運用,有時候相同,有時候相異,不能有固定的限制。
所謂飛鉗,其實就相當於釣魚的誘餌,比如我們通過談心的方式,打消對方的防備心,然後在不經意間,迫使他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或者套取對方所知道的實情。
那麼如何打消對方的顧慮呢?其實方法有很多,比如讚美一個人的品德,誇獎一個人的外貌,用利益去引誘,或者用感同身受的聊天方式增進感情。等到對方完全打消了顧慮,就可以隨時出入對方的心門,我們也會知道更多的真相了。
其實鉤鉗術的運用,就是找到對方身上的優點和缺點,然後通過以利益的方式作出引導,使其無法拒絕你的誘餌,以此達到鉗住的目的。誘導對手說出真相後,應該馬上以推崇誇獎的方式跟進,迫使他繼續說出下文,要讓對手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說話。鬼谷子最後說,要「忽同忽異」,其實就是人為的製造一種假象,讓對方不知虛實,最後坦白交代。
張儀是鬼谷子的得意弟子,也是運用飛鉗術的高手。
張儀有一年來到了楚國,自己身上帶的銀兩都花光了,本想投靠楚王。但是楚王曾經被張儀忽悠過,就對他愛理不理的。張儀的隨從看到銀兩快用完了,就急忙要回去,張儀卻說不要緊,金錢這種東西,我想要的時候,隨時都會得到。於是他就給楚王來了一招「飛鉗秘術」。
於是張儀四處打探,聽說楚王最近在寵愛鄭袖和南後這兩位女人,於是張儀就有了注意。他見到楚王,對楚王說「我本想投靠大王,可你總是不待見我,這次我要投靠韓王了。」
楚王看到張儀,想到曾經被他忽悠過,氣就不打一處來,說道「好啊,你啥時候走?」
張儀說「我打算三天後動身,我去了韓國,需要給你帶一些土特產回來嗎?」
楚王不以為然的說「我楚國要什麼沒有,一個小小的韓國,能有什麼好東西呢?」
張儀這時故作感嘆的說道「我知道大王不缺什麼,但是我曾經到過韓國,看見那裡的女子各個都像是仙女下凡一樣,只可惜這麼好的美人,沒辦法待在大王身邊了。」
楚王是個好色之徒,聽到張儀這麼一說,立馬來了精神,當場賞給他500兩黃金,還客客氣氣的說道「就勞煩先生多帶回幾個美女來」。
張儀拿到錢後,又拜訪了鄭袖和南後,裝作十分為難的表情說到「我受大王委託,要去韓國選美人了,這下該怎麼辦才好呢?」
鄭袖和南後是楚王最得寵的紅人,一聽到這話,就知道如果美人進宮,自己就會失寵,於是兩位妃子一商量,就又送給了張儀500兩黃金。
張儀憑藉著說話的技巧,頃刻之間得到了黃金千兩,但是最後還要收個場才行。於是過了幾天後他又去找了楚王,並對楚王說「我在動身之前,看到了你的兩位妃子,她們長得實在是太美了,我看韓國的美人,都比不上她們。」
楚王聽後自然是十分開心,而鄭袖和南後兩位妃子聽到這話也是樂開了花,張儀憑藉著飛鉗術,把楚王和妃子耍得團團轉,真可謂是縱橫捭闔的第一人了!
飛鉗術在如今還有一句別稱,你肯定聽說過,叫「空手套白狼」。如果你是一位老實人,不妨多學習一下飛鉗術,你也會左右逢源,還可以讓你的人生受益良多!
今日話題:你覺得鬼谷子這招「飛鉗術」還能用到什麼地方?你曾經被「飛鉗術」所算計過嗎?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我們一起學習探討。文 | 國學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