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新農民治,每天分享好知識,先收藏起來,偶爾翻看知識才能變成永久知識哦。
(這裡囉嗦一句:自媒體人請不要再抄襲或直接複製我的文章,被抄襲後會停止分發,對我的打擊是毀滅性的,每天思考創作碼字3小時,請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感謝!)
茶是我國的國飲,每位朋友隨著個人年紀的增長,遇到的喝過的茶品會越來越多
茶之於中國社會,是一種文化更是一個「載體和媒介」,辦公,待客,走訪親友,業務開拓都少不了與茶打交道。經歷多了,各色各樣的茶都試過,你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某種茶泡好的時表明浮著一層油,像白煙、白霧。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一層油有它自己專屬的名字——茶氳(yūn,第一聲發音)「氳」的意思是煙氣瀰漫的樣子,與這種現象貼合。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有茶氳的茶還能喝嗎?先來了解它的本質
茶氳的形成
茶氳——茶葉中的脂溶性物質脂肪酸、胡蘿蔔素以及一些揮發性的香氣成分。
這類浸出物質比重較輕,漂浮在茶湯表面。 茶湯在高溫狀態下,倒入杯中或茶海的時,茶湯的上下溫差較大(一般出現於廣口杯,因為茶湯麵散熱較快)產生了水蒸氣。而水蒸氣因為這層「油」的阻隔,沒有立刻揮發到空氣中,形成了我們看到的「茶氳」。
茶葉內質豐富,茶湯浸出物自然較多,浸出物的多寡直接影響茶氳的呈現。所以形成茶氳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茶容器上下溫差大;二、茶葉內質的多寡。
PS:茶氳,並不是普洱茶茶湯的專屬產物,茶氳多出現於發酵較重的茶如:大紅袍、肉桂、紅茶等,具體原因往下會說到。
只有部分茶有「茶氳」
一般來說,發酵程度較重的茶品都會有這種現象。
因為發酵程度重的茶,其內的脂溶性物質與揮發性香氣成分會較多,在高溫情況下,茶內質的釋放會更快,加上湯色較深容易和茶氳想成對比,易於人的眼睛觀看。
茶氳呈現的主要因素有五大方面
1.茶湯的脂溶性物質越多,茶氳效果越明顯;
2.茶葉的湯色越深,越容易出現(主要體現在顏色的對比度較高);
3.衝泡時茶湯溫度越高,在於茶容器的溫差越大(保溫容器,廣口杯、鬥笠杯之類),越容易產生茶氳;
4.受環境溫度影響,道理同於第3點;
5.淺色容器更容易觀看到「茶氳」的呈現。
不建議以「茶氳」作為選茶標準
是不是茶氳越多茶就越好?答:不一定。
茶氳只是受各方面因素影響所呈現出的正常現象,它的呈現可以人為操控,在人為因素的影響下它並不能作為判斷茶質的主要因素,以它作為考慮條件並不理智。
在正常的情況下,有茶氳的茶相對的口感會厚重一些,茶內質豐富的茶,茶湯都會較厚重,入口滋味醇厚。當然,這是因為出現茶氳的基本都是半發酵——全發酵的茶品,這些茶品經過發酵後口感相對於沒有發酵的茶都會比較厚重。
還是那句老話,我認為在茶葉本身健康的情況下(沒有被農殘侵染的情況),茶是沒有好壞之分的,適合自己的口感才是「真味」,茶的好壞,因人而異。這款茶能令你感到舒心愉快,那它就是屬於你的好茶。當然,它的價格也要足夠匹配你才行。沒有必要刻意追求茶氳。
總結一下本文要義:泡好的茶表面有一層油,這層油叫「茶氳」,這茶是可以放心喝的。
泡茶出現這個情況並不代表茶葉的質量有問題。茶氳並不是什麼有害物質,而是一種現象:它是「化學物質」+「物理現象」共同作用形成的。
我們應該把這層油當成感官的享受。當然,也有很多朋友不喜……
今天的內容分享就到這裡了,感謝觀看!(本文作者:新農民治圖片來源:百度)
作者簡介 | 新農民治,他山茶事公司制茶師、原創茶文化自媒體人。喜歡的朋友給個關注,覺得有用可以分享給朋友。轉載請務必保留出處!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