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墾展區成為知青聚會的平臺,大家趁著一年一度的展會,購買記憶中的味道。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12月18日一大早,上海光大會展中心裡已是人頭攢動,市民手裡挎著包,推著小車,採購熱情十分高漲。這不,寧國茂盛食品的楊盛彪剛將手剝筍、滷筍擺上櫃檯,就被一群採購的市民圍住。
推介、詢價、稱重,楊盛彪一邊忙著切筍,一邊熱情招呼著市民品嘗,忙的不可開交。「我在他們家連續買了五年了!」上海市民舒阿姨說,一年一次的機會難得,平時在超市裡根本沒機會買到這麼新鮮的農產品。
王慧芳帶了兩個行李箱,她說要一口氣把年貨備齊。「我昨天上午就來了,看沒開門還很失望。」王慧芳開心地說,上午逛了一圈看到不少熟悉的產品名,能找到很多記憶中的老味道,也想起了自己在安徽的「知青歲月」。
談話間,王慧芳反覆提到來自靈璧的小磨香油。「離開安徽幾十年,最懷念就是小磨香油。」王慧芳說,每年都會在農交會上買很多瓶,「前幾年提不動讓孩子幫忙,他們就勸我在網上買,我也試過,但總覺得不是那個味,我還是想來這裡買。」
「這裡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感覺沒買過癮。」市民沈女士帶著丈夫一起來採購,「後備箱已經塞滿了阜陽的芝麻醬、牛肉,還有寧國山核桃、六安黑豬肉,但感覺還是不夠,就回來繼續買了。」
安徽農墾龍亢農場的展臺則成為上海知青的聚會平臺。每年展會,當年下放安徽的知青們都會在群裡相約一起來「逛展」。大家一邊採購,一邊回憶當年歲月。「你看,這是我們當年在龍亢農場的老照片,農場的建設也包含著我們的汗水。」曾經在龍亢農場工作過的上海知青劉祿海說,他們至今還會經常回農場看看,「現在的農場都是高科技、標準化,看到農場越來越現代化,我們也很欣慰。」
「我最喜歡農場的麵條,我只有吃農場的小麥,才能吃出當年的香味。」另一位上海知青施繼建向記者「安利」起農場的雪雁麵條,他說自己已經連續兩年在龍亢農場認籌一畝地的大米,「現在快遞也很方便,只要我們需要,第二天快遞就到了,我家不僅自己吃,還送給親戚朋友。」
市民買得舒心,參展商也賣得開心。到當天中午,楊盛彪的筍類產品已經賣掉不少,他準備從廠裡調貨。「我們專注於做筍類產品,堅持不加添加劑,今年又看到不少老顧客,真得很開心。」楊盛彪看著即將銷售一空的乾菜筍衣說,「下一屆農交會我還會來!」(記者 彭旖旎 史睿雯)
農展會上的乾菜、筍衣。
上海知青衛華、凌燕、黃華、陸敏瑛1971年在安徽龍亢農場的甜菜地裡。(展會受訪者提供)
展會農產品正宗地道,進來就忍不住「剁手」。
展會上,消費者收穫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