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徐叔競
最近,一套位於西湖區杭大新村23幢49號的老房子上線司法拍賣平臺,即將於12月30日開拍。細心的網友發現,這竟然是一套如假包換的「杭州歷史建築」!
要知道,即使是去年大紅大紫的西湖邊長生路上的徐青甫故居,也尚未列入杭州歷年的歷史建築名單。而這套杭大新村法拍房,又是什麼來頭?
房子建於上世紀50年代
當年這棟樓裡大師雲集
在杭州松木場西溪路北、杭大路東有一個幽靜又略顯破敗的小區,門口只有一個路牌:西溪路56號,和它毗鄰的是有名的方林富炒貨店。它就是杭大新村。
杭大新村始建於1953年。當年,杭州大學組建成立後,廣招兵馬,杭大新村就是為其配套而建的杭州大學教工宿舍。
整個杭大新村有幾十幢樓,其中最早有一批仿蘇聯式二層小樓,共5棟,每棟8戶,稱為教授樓,是為了照顧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專家教授們特意而建的。
這5幢教授樓是50年代聘請蘇聯專家設計建造,中式青磚黛瓦,淡黃窗格又具俄式風格,樓內配紅漆地板、木樓梯、抽水馬桶等,在當時配置屬於非常超前的。
房子落成後,5棟教授樓陸續迎來多位極具影響力的大師級學術泰鬥。
眾所周知,老杭州大學實力最強的兩個大系就是中文系和歷史系。
其中東邊的3棟樓和西邊的24幢,居住著多位中文系大儒。如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被譽為「一代詞宗」的夏承燾;如對楚辭學、敦煌學、語言音韻學、歷史文獻學等諸方面都研究頗深的「國學大師」姜亮夫。此外還有陳立、陳企霞、蔣禮鴻等多位大師。
而23棟的原住戶,則以杭大歷史系元老為主。比如我國研究非洲歷史的第一人葉作舟;比如曾是李政道老師的周易學大儒黎子耀;比如發現良渚文化遺址的功臣之一沈煉;以及主研世界中世紀史、對基督教研究亦有獨到見解的胡玉堂,他後來接任沈煉,成為老杭大歷史系主任,本月底即將開拍的這套法拍房,正是他的故居。
老杭大歷史系在杭州房地產業是一個傳奇般的存在,尤其是77級學生中,盛產出了多位後來的杭州地產界大佬,鼎盛時期,他們在杭州房地產市場佔有率達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這些學生,幾乎都受過這些老教授們的薰陶。
2008年8月,杭大新村23、24幢被評定為杭州第四批歷史建築。在這兩幢小樓一側立著一塊石碑:杭大新村建築群,20世紀50年代的公寓式住宅,反映近代建築演進的歷史脈絡。
這還是一套優質學區房
競拍這套房子需注意三點
這套杭大新村法拍房,建築面積85.97 ㎡房子位於兩層小洋樓的一樓,有庭院。房子層高3米,戶型為3室1廳1廚1衛。從室內圖片來看,房子早就人去樓空、維修保養狀況較差。
房子的起拍價是242.34萬元,評估價是346.2萬元,遠遠低於該小區的二手房市場價(根據透明售房網數據,目前杭大新村的籤約均價在5.6萬元/㎡)。
除了是歷史建築,這套房子還是一套優質學區房,其對口學校是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九年一貫制)。
因此可以預見,這套法拍房的熱度會很高。
而房子之所以會流入法拍市場,是因為房主陷入多起債務訴訟,已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根據拍賣公告中的評估報告,這套房源因為繼承,使用權人曾有變更。1988年胡玉堂教授去世,後來其夫人也離世,房子使用權人變更為其子。
其子在深圳開有一家公司,目前陷入多起債務訴訟,做為被執行人,其名下多套房產將拍賣,除了這套杭大新村房子,還有兩套位於蕭山的天海陽光地帶非住宅房源也將於12月30日開拍。
由於這套房子的特殊性,對於意向競買人來說,有三點需要特別注意。
首先,這套房子的權利性質為房改房繼承,且為歷史建築,關於過戶時所需要繳納的稅費及需繳納的相關維護費用,競買人最好在拍賣前自行到相關部門了解和自行辦理。
其次,這套房子的土地性質為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劃撥。因此,該房子過戶時能否由劃撥變更為出讓,及實際應繳納的土地出讓金和增值收益部份,以相關部門最終核定為準,競買人也需自行到相關部門了解和自行辦理。
再者,做為年久失修的歷史建築,拍下這房子後勢必要重新裝修,而根據杭州市對歷史建築的保護條例,按照歷史文化和科學、藝術價值的三檔不同類別,對歷史建築的保護也有不同的限制,統一的約束是「建築的主要外部風貌、特色構件不得改變。」價值最高的那檔,還包括不得改變平面布局和特色結構。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