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橙色的摩拜單車出現在了日本札幌街頭。島國人民騎上了久違的共享單車。
「坐地鐵過去,騎自行車回來,太便利了」,22日摩拜單車在札幌舉行了體驗會。到中國旅遊時經常使用共享單車的札幌市大學生鈴木陽大(22歲)與兩個朋友騎著橙色的自行車在札幌車站附近轉了一圈,非常滿意。
2016年共享單車在中國經歷了爆發式增長,這把火一直燒到了海外,除了中國,以摩拜ofo為首的共享單車項目已經陸續在英國、新加坡、義大利以及日本登陸。
不止是中國製造,中國人正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改變社會,共享單車,無現金社會都已經滲透進日本,雖然最早只在在日中國人的圈子適用,但逐漸已經開始像普通日本民眾擴散。
以前,中國企業涉足日本市場主要以瞄準品牌和技術的製造業收購為中心,而現在擴大到了消費和服務領域。
2017年,阿里巴巴、騰訊大局進軍日本市場,不少日本商場為了討好中國消費者紛紛用上了微信支付、支付寶。羽田機場常務執行董事藤野威表示,該機場免稅店微信支付導入率已達75%。
無獨有偶,華為今年也在日本進行了大規模的招聘,月薪超40萬日元,華為首先將在船橋的工廠舊址投資50億日元左右,年內將其打造成研究和製造通信設備的新基地,似乎打算生產面向通信運營商的設備。
中國最大的民宿公司途家8月2日宣布與日本樂天合作。日本樂天民宿業務公司社長太田宗克說:「與在中國擁有壓倒性存在感的公司合作,將有效獲得訪日中國遊客」。瞄準民宿在日本的全面解禁,從2018年1月開始,途家的網站將上架樂天的房源。
據日本銀行(央行)統計,2016年中國的對日直接投資為4372億日元。雖然日本政府「買島風波」等一度減少,但2013年以後一直保持3千億~5千億日元的穩定勢頭。中國經濟圈正在不斷向日本擴大。這將逐漸影響日本人的消費文化和生活方式,騎共享單車上班,用行動支付付款,這種生活方式也逐漸向日本人群體蔓延。這種文化輸出其實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日本媒體的渲染下,很多日本人把中國人看成「土人」,沒文化、沒教養。中國人吃不起茶葉蛋這樣的笑話,在過去幾年廣為流傳,中國人看了是笑話,但日本人卻沒什麼奇怪的,兩個不同國家的民眾的了解程度遠比我們想像中低。
在多數日本人心中,我們還是那個90年代的中國,而在很多中國人心中,日本還是二戰的那個日本,誤會更多的來自於不了解,日本人對中國人的認識更多的停留在暴發戶、鄉巴佬的認知上,對正在的中國人還缺乏了解,而中國企業大舉進軍日本,則是一坐溝通兩國的橋梁。
中國企業在日本開疆拓土,以另一種方式徵服日本,別的方面不敢說,在網際網路、電商等方面中國絕對是領先日本的。阿里巴巴將把路邊攤也能用手機支付的購物文化帶到日本,而摩拜單車將帶去在日本比較少見的單車共享。不過想要改變日本人的生活習慣,真沒那麼簡單。
日本人出了名的保守,是善於學習但不擅於變通的國家,對新事物的適應能力較差,在做生意方面有點死腦筋,而中國人思維更加活絡,花花腸子比較多。
日本現在在網際網路上發展滯後並非技術不行,實際上,基於NFC的行動支付的技術在日本很早就成熟了,但在日本一直普及不開。日本人習慣現金,這點看中國人、日本人的錢包差異就可以看出來,他們的錢包永遠是整潔的,而且誰處可見的自助販賣機更是日本的一大特色,他們永遠也離不開硬幣。
行動支付想要徵服日本,自助販賣機是一道必須要邁過去的坎,我相信以中國商人的聰明才智這些問題都能解決。
過去幾十年我們一直是追趕者的角色,而如今資本運作、商業模式上日本確實是落後了。
如今像阿里巴巴、華為這樣的企業逐漸在日本生根發芽,必將對日本本土企業造成衝擊,30年河東,30年河西,不靠武力,不靠堅船利炮,中國也能撬開日本國門。
作者:電商君
來源:電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