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圈,大家都熟悉。講的是有知與無知的關係:當你的有知越少,無知也越少,初生牛犢不怕虎;當你有知越多,無知也越多,如履薄冰。越是有知越多的人越是謙虛,越是無知的人越是傲嬌。當我們接觸一項新的事物時,聰明的人很快就發現:原來如此,So Easy;智慧的人經過一段時間才發現:如此原來,So Hard。所以,蘇格拉底說「知道得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人生的發展,如同爬山。在山腳下,我們仰望著山頂的人,敬畏感或敬重感都有;山頂的人向下招招手,我們也會受寵若驚的激動,認為那是向我們在招手。於是,我們向山頂爬去,想成為那個登頂的人。當我們快接近山頂時;有的望著山下的人,心生自傲「我快到山頂了,你們還在下面」;有的望著山頂,心生自豪「我終於要登到頂峰了」;也有的望著山頂,心生自滿「山頂也不過如此,不上也罷」。殊不知,等你登頂後才發現,一座更高的山峰在等著你。其實,人生中的山峰是連綿不絕的,永無止境;不到山頂,你是看不到下一座山峰的。
山外青山樓外樓,一山更比一山高。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懂;但在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中,我們是否在用這個簡單的道理?越是簡單的道理,越是難以遵循。
我見過一些專家,他們謙虛而又低調。明明已是某些領域的專家,還是會與你探討一些常識問題,認真地傾聽你的意見。也許你的意見很幼稚,卻常常可以給他們啟發。很明顯,這樣的專家是遵循簡單道理的:你的山沒有它的高,你的樓也沒有它的高;但是他們知道你的某一點也許比他們高,你的某一意見也許會讓他們更高。這也正是他們之所以成為專家的原因之一吧。
我也見過一些「專家」,他們認為自己是專家,很難聽取別人的意見,甚至對其他專家的見解也頗有微詞甚至排斥。工作中大多數人也是如此,在一個崗位工作多年後很容易產生登頂的錯覺:認為自己的經驗豐富,輕易否定他人的意見;結果是自身難以成長。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也是一句老話。理解不難,難在我們驕傲的時候不知道是自己的驕傲,難在我們時常會忘記「山外青山樓外樓,一山更比一山高」的常識。
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在發展的歷程中都會有波峰與波谷。處于波谷時,要有耐心與勇氣,相信自己可以上行;處于波峰時,需要戒驕戒躁,山是永遠爬不完的。
任何一次登頂,都不是結束,而是攀登另一座山的起點。山,我們是永遠爬不完的,我們永遠在攀爬的途中;如果擁有這種心態,你才有可能是怕得最高的那個人。
篇外話。每年的此時,都會有一批經歷十幾年苦讀的莘莘學子準備踏入大學的校門。進入大學,不是學習的終止;而是學習的真正開始。大學以前,不得不遵循我們的教育體制進行程式化的學習,考上大學也算是人生的第一次登頂。這次登頂,放眼人生長河不過是一個小山包的登頂;未來的山會一個接一個,人生的山沒有止境。當我們走到人生盡頭的時候,如果我們能給自己發一張畢業證,我們才是真正的登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