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之前,Y妹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家怎麼解凍冷凍食品的?
A. 吃之前,提前從冰箱拿出,放在室溫中解凍。
B. 直接泡在水中解凍。
C. 應急情況下會直接放熱水裡或在鍋裡加熱解凍。
以上三種方法可能是很多家庭解凍之法,不要說Y妹偷窺大家的日常......
首先要感嘆下,冰箱這個偉大的發明,它可以幫我們延緩食物腐敗變質的速度,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但是,冷凍食品解凍方法不對,等於放冰箱白費!而且食物不正確的解凍,不僅會引起營養物質的流失,還可能變質而引發食物中毒。
到底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解凍不對,真的有影響嗎?
食品在凍結的時候,低溫抑制了存在其中的微生物的活性,而解凍的過程,隨著溫度上升,微生物開始復甦,活性增強,一般適合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溫度區間在5-60℃。在脫離冷凍環境2小時後的食物中,細菌是會迅速繁殖的。
而我們常用的把冷凍食物拿出來,放在室溫下解凍,便是讓食物長時間處在這個溫度區間,微生物的滋生可想而知,這無疑會增加食品安全隱患。
直接放在冷水中解凍也是比較常見的做法,但是因食物解凍過程中流出的汁液會帶出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浸泡在水中,自然而然食物的營養肯定受損失,鮮美程度也會受到影響。而且食物直接暴露在水中,水中的微生物難免不把它當作「美味」。
還有用熱水浸泡或者上鍋加熱的解凍,看似省時省事,但其實更糟糕。這種操作我們常見的結果是食物表面的冰層已經化了,但中間還是硬邦邦的,變成「夾生」食物啦。外層的冰變成水後,傳熱效率變低的話,會導致解凍時間過長,會讓微生物大量增殖。
所以,食物解凍的方法對食物的安全性和品質都有很大的影響哦。說了這麼多,該是Y妹教你正確、有效的解凍大法的時候啦!
正確的解凍方法,get一下!
1. 冷藏解凍
顧名思義,就是在烹調前把冷凍食品轉移到冷藏室,這種解凍方法不引起食物營養流失也不易引起細菌滋生,是解凍肉類等最安全的辦法。
操作要領:
(1)有計劃的解凍。鑑於耗時長,需提前完成「轉移」操作;另外吃多少解凍多少,反覆冷凍解凍同樣易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此處Y妹給上一個小貼士哦,冷凍前可將食物分成小塊,方便後續取用。)
(2)將冷凍食物轉移至冷藏室的時候最好帶有包裝或盛放在容器裡,避免解凍後的汁水四溢,汙染冰箱。
2.冷水解凍
冷凍食品急需食用時,可用冷水解凍。因為水的傳熱性能比空氣好,解凍時間可縮短。流水解凍比靜水效果更好,但就是有點浪費水哈。
操作要領:
(1)冷凍食品不宜與水直接接觸,應帶有密封包裝,如密封盒、密封食品袋等,否則食品中的營養物質會溶於水中,使得食品營養流失、味道變差。
(2)最好不要完全解凍,當解凍到用刀能切開時就可以烹製。
3. 微波解凍
可能很多人都發現微波爐上有一個解凍功能。對的,當你著急解凍食物的時候,可以試試微波爐解凍。它利用電磁波使凍結食品中的極性分子以極高的速度旋轉,利用分子之間的相互振動、磨擦、碰撞的原理來產生大量的熱能,使冷凍食品從裡到表同時發熱,這就極快縮短了解凍時間。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微波爐解凍容易出現過熱效應。也就是說,使用這種方法可能會發生食品的內部還未解凍、但外表面卻已經過熱的現象,而過熱又會使蛋白質變性或者組織結構發生改變,降低食品品質,影響口感。
操作要領:
(1)記得要去除冷凍食物的外包裝。
(2)解凍時,先定一個較短的時間(如加熱3分鐘),再將食物換個面繼續加熱解凍。
(3)反覆增加解凍時間,可保證解凍程度一致。
另外,蒸煮過的熟製品經過冷凍後,在解凍時可採用加熱解凍,即在鍋中加入少量水並用小火慢慢加熱即可。切不可操之過急,防止用大火解凍造成外爛內冷的現象。一些冷凍蔬菜,不需要特意解凍,可直接焯水後烹調。
好了,看了咱們的推送,現在你應該知道夏季常用的室溫解凍或者水泡解凍放大其實更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了吧?快快轉發,提醒大家用正確的方法解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