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中俄建交70年以來,經貿合作已成為兩國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國更是連續10年成為俄羅斯最大貿易合作夥伴,其中2019年實現雙邊貿易額達110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287億元)的歷史性突破。
但近年來,雙方都意識到簡單的商品貿易發展潛力已經受到限制,因此,中俄兩國開始從國家層面提出投資合作戰略,以促進兩國合作的多元化,比如在能源領域、數字經濟領域的合作。而除了具有重大發展潛力的領域,近日,俄羅斯還打算將兩國在旅遊領域的合作「提上日程」。
在俄中企超1000家!俄羅斯成為中企「投資熱土」?
俄羅斯媒體11月24日消息,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裡切爾尼申科在俄中政府首腦定期會晤籌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期間表示,俄羅斯建議中國投資者和旅遊公司考慮參與落實俄國家旅遊項目的可能性。
切爾尼申科還補充道,之所以提出此建議,一是因為就俄羅斯入境旅遊的次數而言,中國在非獨立國協國家中排名第一;二是因為俄羅斯目前已經開始制定國家級的「旅遊和酒店業」項目,該項目正式實施後,不僅可以創造出高質量和多樣化的旅遊產品,還可以提升旅遊業在該國的「地位」。
我國投資者會不會聽從這一「建議」?可能性很大。畢竟隨著近年來中俄關係提升至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資對俄投資發展迅速,不僅規模整體高位增長,投資行業結構也不斷優化。相關數據還顯示,2018年年末,中企在俄設立境外企業已超1000家,行業分布涉及採礦業、製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十分廣泛。
更重要的是,由於近年來放寬了對國內外投資商投資領域的限制等因素,俄羅斯已從過去中企眼中的「不屬於具有較高投資吸引力國家」晉升為「海外投資熱土」,世界銀行2019年公布的營商環境報告也顯示,俄羅斯在190個經濟體中排名28位,營商環境較好。
俄羅斯35億方天然氣來華!美媒:中俄貿易有了新動力
中俄兩國除了努力開拓新的合作領域,在能源等具有重大發展前景的領域,也在持續發力。俄羅斯媒體11月24日消息,在俄中政府間能源合作委員會視頻會議上,俄羅斯主管燃料能源綜合體事務的副總理諾瓦克表示,「西伯利亞力量」管道2019年12月投入使用以來,俄方已累計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約35億立方米。
據悉,「西伯利亞力量」是俄羅斯通往中國的第一條天然氣管道,正式建成後,我國東北、京津冀地區將直接受益。另外,鑑於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國和進口國,中俄天然氣管道的建設,也為我國新增了一個重要天然氣來源,畢竟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2017-2018年,我國天然氣消耗量就增長了33%。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媒體還曾評論稱,該管道的建設,除了可以促進中俄兩國的天然氣貿易,還將加速「利益融合」,為兩國的合作注入新動力的同時,將中俄合作戰略推向一個新高度。
更使人振奮的是,在「西伯利亞力量」的基礎上,中俄已「更進一步」。在今年5月,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表示,該公司已經開啟了針對「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的勘測設計工作。據悉,「西伯利亞力量-2」號以及新管道增加後,俄羅斯天然氣出口至中國規模都將大幅提高至760億立方米,足足翻一倍。
文 | 李銀蘇 題 | 凌明 圖 | 饒建寧 審 | 劉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