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各地有這有傳說中的「鎖龍井」,井底下就有一個海眼。何謂海眼?顧名思義,海眼就是滄海的眼睛。大地上有一個孔像是一眼井,深不可測,水聲潺潺,據說一直通到海底去了,這就是大海伸到陸地上的眼睛。後來聽一些老人說這是為了紀念大禹治水而建的井,但是各地的鎖龍井有的沒人探測過,有的曾有人探測,有幾個共性:一是拉動鐵鏈很長後,井水出現翻滾現象,二是腥味湧來,三是井底傳出牛鳴般聲音,四是井水有陳香味。而最為神秘的就是北京的北新橋海眼和鎖龍井,在北京民間一直有北新橋海眼和鎖龍井的傳說,那麼北京北新橋鎖龍井是傳說還是真實事件呢?接下來就讓探秘志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北新橋海眼和鎖龍井事件的始末,讓我們通過鎖龍井事件看看這鎖龍井底下到底鎖了什麼,到底是真實,還是傳說。
關於北新橋海眼的傳說有很多,甚至還有鎖龍井拍到的龍頭現身震驚眾人這種說法,比較出名的大概是劉伯溫築城、高亮趕水、姚廣孝降龍這個版本的:據說北京這個地方在歷史上叫做苦海幽州,如果有喜歡歷史的就會知道,幽州在中國歷史上是很著名的軍事重地。後來,由於哪吒鬧海,龍王臣服,海水退去,只剩下幽州了。在明朝的初定的時候,朱重八決定要在北京建都,於是讓當時的大軍師劉伯溫和二軍師姚廣孝負責設計圖紙。兩個人都不約而同地被哪吒點化,於是設計出了「八臂哪吒城」,也就是現在北京城的雛形。但是一直盤踞在北京城的龍王很生氣,如果這城真建起來,豈不是永無翻身之日?於是龍王變化成凡人把北京城裡的水全部帶走了,劉伯溫知道後,立刻命一個叫高亮的人去把水追回來。當時龍王的兒子和女兒變成兩個水簍分別裝著甜水與苦水。結果高亮只把裝苦水的水簍扎破了,而裝甜水的水簍恢復成龍子的模樣逃到了玉泉山,所以玉泉山的水特別的甘甜,後來皇宮裡的用水都是引自玉泉山
等到城築好後,劉伯溫回南京復旨,龍王趁這個機會帶著龍子就要毀了北京城,結果被姚廣孝和已死的宋朝名將嶽飛打敗,老龍王就被壓在北新橋的一口海眼裡。據說當時北京共有9個海眼,每一個都只通東海,分布在京城的各地及近郊,從天空看去,這9個地方的連線是一條臥著的龍。龍王被姚廣孝栓著鏈子鎮在井裡,它問姚廣孝什麼時候能出來,姚說等橋變舊了就可以出來了,於是人們就把當時的「北心橋」改叫「北新橋」,而且在海眼旁建了一座嶽飛的精忠廟(也有說是叫鎮海寺的)。龍子被壓在崇文門附近的一個海眼裡,姚廣孝對它說你什麼時候聽見開城門的時候打碘就可以出來了,從那時候起,崇文門開城、關城不再打碘,一律改為打鐘。後來留下了「北京城九門八碘一口鐘」的典故。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清朝年間,由劉墉用濟公的法寶把一條惡龍鎮在裡面。還有一種說是北京連年暴雨,有個算命先生說必須要把一個孩子放進去鎮住。總之,不管是誰鎮的,或是鎮了什麼,比較統一的說法是只要橋變舊了,海眼裡的怪物就會出來。
離我們這個年代比較近的說法是,當初小日本佔北京城時,曾命人拉過鏈子,結果始終沒拉出來,因為鏈子太長了,而且越往後拉,就能清晰地聽到有海風的聲音,而且海眼裡的水開始不住的翻騰,鐵鏈子子上有血跡。後來,建國之後,有三個不怕死的小夥子曾經把這個鐵鏈子完全拉出來過,發現鐵鏈子的另一端有一條三尺長的鐵鑄的龍。不過對於這個說法我一直很懷疑,覺得認為掩飾的可能性比較大。最新一次聽到關於這個海眼的傳說是,北新橋修地鐵的時候,無意中觸動到了海眼,結果北新橋一帶莫名地下了三天暴雨。
其實,早前在北新橋十字路口東北角的一間舊廟被改成的花店,裡面就真有一口井,據說就是當年的鎖龍井。現在,那裡已蓋起了大華百貨商場,蓋商場時工人們把這口井給填埋了。井裡的鐵鏈子是不能動的,否則北京城就會被水淹。據說日本侵華時,曾強迫老百姓拉過井裡的鐵鏈子,那鐵鏈子沒完沒了就是拉不到頭。拉著拉著井下開始往上翻滾黑水,伴著轟隆隆的水聲傳來腥臭的味道。日本兵也嚇壞了,趕緊把鐵鏈子放回井裡蓋上井蓋再也不敢動了。後來文革期間,紅衛兵也曾拉過一次,結果也是沒拉成,最後害怕了。這口井的位置應該就在地鐵5號線附近,在修建北京地鐵5號線的時候,北京曾傳,為了避開一口古井地鐵改線的消息。日本人和紅衛兵的真實經歷,讓北京政府沒敢冒險
那麼鎖龍井真實事件到底是怎樣的呢?探秘志小編在網上搜尋資料的時候,發現關於北新橋海眼和鎖龍井的發生過不止一次靈異事件,下面探秘志就把幾次發生的真實事件給大家匯總了一下。
鎖龍井真實事件一:
許多北京人都知道,傳說龍被鎖在北新橋的故事,我要說的是三十多年前,我聽一個人給我講過:大約在1958年,北新橋擴寬馬路,路口的東北角有一個小廟,廟邊有一口井,就是傳說中鎖龍的那口井。傳說井下還有一個泉眼,誰要是動了泉眼,整個北京城就要被大水淹了。由於這口井礙事,工人們就打開井蓋,看到裡邊有一條很粗的鐵鏈,井深不見底,當時的人很迷信,都說不能動,但有好事又膽大的,非要看看鐵鏈下到底有什麼,於是開始向上捯鐵鏈,鐵鏈越捯越多,卻沒有到頭的意思,同時聽見井中發出隆隆的沉悶響聲和水聲,工人們害怕了,將鐵鏈又放了回去。最後只將井口去掉,用大石條蓋上,在上面修的路。井就在當年十字路口中心處。
此人當時就在現場,看了全過程。就說當時圍觀的人有數十人之多。另外,許多人都說,日本統治時期,也曾經打開過井,捯過鐵鏈情況遇上差不多。我很想請有心人走訪北新橋一帶的老人,將這一事的情況證實一下,並以書面形式寫個東西,也許對後人有用。
鎖龍井真實事件二:
北京的北新橋有一口井,傳說下面栓著1條龍,也有人說是一個小孩,稍微上點歲數的人都知道,傳言最真實就是原來,在北平的時候,蔣介石聽說了這件事就派立了很多的兵去挖那口井井底有一個鐵鏈子,士兵們花了3天3夜去倒那個鐵鏈子剛開始鏈子還是新的到後來就是鏽的了,倒到第4天的時候那幫士兵突然說聽見海浪的聲音了於是大家都不幹再弄那鐵鏈子了。後來這事還沒怎麼被人眾所周知,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文化DA革命那會,紅衛兵知道了這事,又重新實驗,也是這樣的效果於是從那會開始這件事一直成為一個迷,大家可以去問問你們的爺爺奶奶那輩的人,他們肯定都知道的!
據說那井裡壓著的是一個小孩,北京地下有9個泉眼(好象是 具體幾個我也忘了) 分布在北新橋、酒仙橋、北海故宮、等一些地方。從北京上空看北京這幾個著名古蹟的形狀就像是一條臥著的龍!為什麼像有些朋友說的那樣,由於一些這神秘的東西所在,人們根本不敢動,怕動了以後真影響天靈!就像鼓樓那附近的那座小橋和那2個獅子 沒有紀念意義也影響美觀影響交通,而為什麼人們不去動他們?
就是因為那據說都是北京的泉眼!北新橋之所以起這個名字,還是有來歷的,說當時一個算命先生說北京有可能馬上要被海水吞滅,必須把一個最重要的泉眼堵上才行(就是我所說的北新橋)而堵住這個泉眼的只有一個東西,那就是一個小孩,他們找到了這個小孩,把事和他父母說了 父母無奈剛要把孩子送給他們,這時這個不滿一歲的孩子突然說話了: "你們把我放進去可以,那我什麼時候能出來呢?" 算命先生:"等橋舊了你就可以出來了"於是到現在都叫北新橋!
鎖龍井真實事件三:
2005年;北新橋地鐵5號線修建期間打開了傳說中的「鎖龍井』。不僅有這個傳說,而且去年地鐵施工,挖出了這口古井,報紙上當時就有報導。
記者在北新橋路口東北側的工地看到,剛剛挖出的水井在施工基坑的東南角,挖出的青磚中間還有一道稜,與普通的磚的確不同,井下的水像泉水般往外冒。「上午11點左右,挖掘機挖出了這些別致的磚,看著就像古磚,所以馬上就停止了機械施工,」負責施工的城建集團工程項目總承包部有關負責人對記者介紹道。停工後馬上向東城區文物部門報告,一個小時後,文物工作人員到場。據介紹,井的上口直徑1.2米,全部為古磚。在挖掘過程中,還發現了一隻現代鐵製手電筒,因此可以推斷該井口曾經被保存過。
以下是各北京網友的說法:
北新橋那個我知道,我打小就住在那。北新橋蓋百貨商店的時候,他們還拉過一次,我表哥去看了。出來的都是黑水,還翻滾著呢。大家可害怕了就把鏈子又放回去了。後來蓋商店起地基的時候把那口井給繞過去了。
從小在北新橋長大的宗先生對著書上這幅精忠廟大殿的老照片跟我們分析了方位。這時很多從這裡路過的老居民,也紛紛給我們講起他們年輕時或小時候的見聞。老居民們回憶,精忠廟大約是六幾年拆掉的,當時四周圍著蓆子,很多人都沒有見過相傳的那口井。這裡也經過了幾次翻建,現在井的具體位置不明。文物部門也希望找到此處人文景觀。
我外公和家母都親眼見過那井和鏈子。附近居民也大都見過。但是下面是什麼,就不得而知了。現在的問題是,想拉,找不到井了。以前修大華商場,把井給埋了,就在北新橋十字路口東北角。現在北新橋這邊修地鐵,您想想多深的坑,可是就是沒見那口井。北京新聞還有跟蹤報導,也沒見到。
鎖龍井神秘事件背後的真相這種井是打在暗河上面,能找對井眼位置相當不易,古人在沒有現代儀器幫助下很卻能找到的能力現在幾乎把他歸為玄學裡面。水亦稱為龍,鎖龍井可稱為控水井。
現代一些處理暗河的方法是用高標號水泥堵填。但是古代用鐵鏈的方法跟科學,還有可逆可控性。如果沒有鐵鏈,暗河下遊某個地方可能發生水患。
這種井要好找些,但是如果遇到的是量大高壓的泉眼,就必須用大量的填壓物,鐵鏈當然是最好的選擇,而且可控,要是把塞子拔了,那個井的地方被淹也很大可能。
最後,再解釋一下上文中提到的那幾個事件的真相:
1:井中黑水,腥味,是井水長期靜止水質變壞造成,
2:聲響,裡面水流和空間迴響造成,
3: 政府為什麼不拉鏈子,如果拉了鏈子,某個地方出水的可能性很大,出事不如無事,不拉鏈子。
4:老百姓為什麼不拉鏈子,鏈子確實太長了,可見當時鎖龍井是作為一項水利工程來作的。
5:日本人為什麼不拉鏈子,日本人膽小怕事,遇到或者是感覺到比他強大的東西,他都會感到恐懼,從而變得老實本分。
關於鎖龍井的典故雖然眾說紛紜,但井和鐵鏈並非虛構,而鎖龍井也並非北京一處,但北新橋鎖龍井已被掩埋,不知確切位置,至於有沒有真龍就不得而知了。只能期待人們再次發現龍井和鐵鏈,揭開千古疑雲。
關注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