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古都,那些歷史榮光加持的城市,底蘊深厚,知名度享譽國內外,有說不完的故事傳說。
而在河南,提到古都首先想到的就是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這兩座城歷史上都做過全國中心,甚至世界大都會,再後來都被省會搶去了風頭。
若干年後再回頭看,兩座城市的發展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差距肉眼可見,回望風雨數載,不免唏噓。
如果比歷史底蘊,兩座城市不相上下。
開封是大梁故都,東京夢華。
清明上河圖長卷窺一眼北宋都城繁華,一城宋韻半城水,夢華飄逸伴汴京,吸引遊客絡繹不絕。
清明上河圖局部
在晚上在夜市,感受開封的市井文化,各色小吃吃個夠。
電視劇《清平樂》中的宋朝夜市
洛陽是華夏神都,洛陽紙貴,牡丹花開動京城。
國產動畫《大理寺日誌》的定鼎門場景
龍門石窟、白馬寺、應天門……「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龍門石窟
歷史底蘊就成就了旅遊名城,節假日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慕名而來。
但是從其他方面看,兩座城市有著相當大的差距。
並且這些年,差距正在不斷拉大。
差距最直觀地體現在GDP數據上:
開封的政治地位僅次於鄭州,排行老二,但在城市發展上,卻一直處於中下水平。開封GDP在2019年的經濟總量達到約2364.1億元,增幅約7.2%;與同能級的其他地市相比,經濟總量小,人均GDP在5萬元出頭。
洛陽2019年GDP達到5035億元,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增速1.7和0.8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2位。
如果你坐火車去洛陽或開封,兩市的火車站倒是誰也別吐槽誰,但走出火車站,呈現出來的城市面貌就體現出差距了,第一次來到開封的遊客,很多都吐槽這裡看起來像個縣城。
兩者地基礎建設差別也在不斷拉大,今年上半年洛陽就將開通首條地鐵線。
洛陽地鐵1號線站點
當初洛陽修地鐵,不少人不支持,有說洛陽地下文物多,修地鐵會破壞文物,還有許多人覺得洛陽根本用不著地鐵。
根據國家規定:
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300億元以上;GDP達30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遠期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3萬人/時以上;申報地鐵建設的城市近三年的政府債務率不應高於120%(發改委確定)。
符合以上規定才有資格修地鐵。
而洛陽2018年洛陽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2.7億元,比上年增長5.1%,超額達標;
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4640.8億元,超額達標;
客流規模:2016年,全市公交車日客運量135萬人次(不含洛陽短長途客運量),按照未來地鐵佔比約50%計算,與長沙三條地鐵線(82km)日均流量相當,而長沙地鐵每日每公裡客流量1.53萬人次,高於發改委地鐵初期負荷強度不低於每日每公裡0.7萬人次的標準。
在樓市的表現上,洛陽的高歌猛進與開封的冷清形成鮮明對比。
洛陽樓市連鄭州都要羨慕不已,在2016-2019年,洛陽房價就一路走高,短短3年時間翻了一倍,進入萬元時代。
2020年1-9月,月均成交量仍同比去年上漲約5%,價格上漲約800元/㎡。並且洛陽樓市呈現供不應求,幾乎無房可賣的情況,未來看漲的可能性還比較大。
在疫情的衝擊下,2020開封市場持續下行,為去化庫存回籠資金,越來越多的樓盤加入特價促銷大軍,用以價換量的慘烈方式緩解銷售壓力。
開封房價已連降三年,住宅銷售面積、住宅新開工面積都在下跌。
河南各市,鄭州近代開掛後逐漸坐穩了頭把交椅,洛陽在這幾年也慢慢坐定了老二位置,還要建設都市圈副中心,那麼開封的位置在哪裡?
有人說,距離鄭州的距離遠近,是決定命運的關鍵。
鄭州離開封只有80公裡的距離,會吸引走很多產業、人才、資源等等,沒辦法,馬太效應就是這樣,以後只會越來越嚴重!
而洛陽與鄭州相隔200多公裡,洛陽可以獨立發展,不怎麼受鄭州影響。
話雖然有道理,但開封真的就甘心躺平被鄭州吞下嗎?不,無論是洛陽還是開封,在河南都有自己的位置與使命。
所謂的「皇城根下」的優越感,發展不了經濟。無論是相關部門還是普通老百姓,轉換思維模式,更新發展理念,才是根本,然後就是行動。
發展文化和科技產業,河南大學這一王牌,要充分利用起來,主動融入中原城市群和中原經濟圈。
繼續鞏固和擴大自身的歷史價值,比如旅遊價值、文化產業優勢,包括引進一些相關的新興產業。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學校、醫院,提升城市宜居度。
改善營商環境,最大程度激發市場活力。這是許多北方城市的課題,應向沿海發達城市學習,跟上時代。
歷史文化名城,古都光環,可以是開掛的基礎,也可以是發展的負累,歷史賦予了城市的精氣神和享譽中外的名氣,這些都是其它普通現代化城市羨慕不來的,怎麼利用,關鍵看發展思維。